培养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方法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序言,问题引入,例、习题,“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中都编排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进行应用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程;应用意识;实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数学课堂上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值得每位高中数学老师深入研究的课题。新教材对此做了大的调整,增加了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
  一、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应用问题 1、每一章的序言,都编排了一个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引入该章的知识内容,以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如第三章《数列》,以趣味话题“国王对国际象棋棋盘发明者奖励的麦粒数”的计算作为章头序言,激发学习欲望,增加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 在教材的编排上,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陈述问题,又附以插图增强直观形象性、趣味性。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以实际例子引入课题。高中数学的十章内容中,分别就概念引入、实例说明、数学表示等方面有三十一处都恰当地运用了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如用“不同重量信件的邮资问题”表示分段函数,用功和位移的关系引入向量数量积的概念等。实例引入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好了铺垫。
  3、例题中的应用问题。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它们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难易适中,示范性强。
  4、练习、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应用问题的分量。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在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其中练习题有45题,占总数的12.4%,习题有105题,占总数的18.15%,复习题有50题,占总数的14.91%,分别涉及增长率、行程问题、物理、化学、生物问题、储蓄等各个方面,量大面宽,情景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
  5、阅读材料。问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扩大学生阅读面的阅读材料,新教材中共安排了15个,其中:
  (1)历史故事方面的,如第二章《函数》的“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第五章《平面向量》中的“人们早期是怎么样测量地球的半径的”。
  (2)介绍数学应用方面,如第八章《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应用》,第十章“抽签有先后,对各人公平吗?”
  (3)扩充知识方面,有第五章《平面向量》中的“向量的三种类型”等。
  6、新增了“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
  这样可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活动性,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实践
  1、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渗透与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
  教学应用题的常规思路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转化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回答实际问题。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1)审题;(2)明白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量的特点,明白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替;(3)建模,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4)还原,将得到的结论,根据实际意义适当增删,还原为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
  为了增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可顺利解决数学建模的困难。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境,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建立数学模型。
  三、对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建议 1、在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中,应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一般情况下,数学知识的产生不外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大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有具体直接的应用,如高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计算最值、线性规划、高三的概率统计等。应该让学生充分实践和体验这些知识是如何使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中出现的数学现象。数学语言可以清楚、简洁、准确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养成乐意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既可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需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应用价值。在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教师应主动地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的广泛应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处处联系的。
  3、关于应用问题中的算法问题。新教材要求用科学计算器处理、计算数值,在例题、习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比较复杂。我认为高中数学应用题的重点是数学建模,所以正确建模,明白算法、算理应占主流,一味追求“实际”,多次出现一些复杂数据,会冲淡主要问题的解决。事实上,每节中只要有一两道实际数据的题目,其他的可选择特殊数据或干脆用字母表示,不仅可突出算理,而且會加强应用问题的分析,节省时间,体现字母代数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有些青年教师观课归来,常会说:“××课上得真好,我都被感动得流泪了。”听了这样的评价,笔者非常诧异:这是什么评价标准?“感动得流泪了”是一堂好课的标准吗?当然,一堂语文课能让听课的人流泪,说明这堂课在情感目标的达成上可能有过人之处。但是,仅仅让人“流泪”,并不是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因为阅读教学不是一般意义的阅读,仅仅达到“流泪”是不够的,它承担着比“流泪”还重要的任务,如知识的获取、能力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个知识、信息的时代,要求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传统方式缺乏直观现象,引不起同学们的兴趣,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如果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软件来上课效果是什么样呢?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而以往传统的板书口授的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画面出现教师预先录制
期刊
学习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  一、新颖开头引趣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初
期刊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领悟教改的主旨,整体把握和探索课堂教学的新途径、新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科学性的行动纲领,使课堂教学能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系统的各要素的特点与功能,并在教学设计中树立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开放发展的、有目的的观点,使教学设计达到系统优化。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效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 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
期刊
音乐课堂应该是体现在以学生为本,音乐教学活动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溶为一个学习过程的整体,在音乐中追求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气氛。在新课标新教法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笔者认为要学会赞赏学生,让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不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给学生插上飞向音乐宫殿的翅膀。  一、教学手段要新一点 1、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调节调整节奏与步骤,要让学生有一
期刊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电教手段形式多样,作为其中之一的投影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几年来,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投影媒体机制,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特殊地理教学语言,解决了很多“粉笔+黑板+挂图”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