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作品中的革命者形象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一个革命家,文学作品是鲁迅用来表达自己革命思想的工具。鲁迅笔下的那些典型人物,都是中国人特有的历史和现实,特有的生命系统和生活境遇的个性显现,都寄寓着鲁迅改变中国人受苦受难命运的深切愿望。而革命者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作为现代中国的精神先驱,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革命者形象。可以说鲁迅先生笔下的革命者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这些革命者包括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夏瑜,也包括以报私仇、抢财物、讨老婆为目的的革命者——阿Q,更有甚者,混入了像赵太爷、假洋鬼子这些投机革命、篡夺革命果实的地主阶级。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夏瑜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是一个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有为庸众所不懂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他是可敬的:他有理想,认为"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他意志坚定地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即使在狱中,仍劝"牢头造反",对革命矢志不移,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坚强不屈,表现出革命者大义凛然,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他又是可悲的,他的悲剧不在于他为革命牺牲,而在于人们如何看待他的牺牲。他母亲不理解他,为儿子的死而心生羞愧;华老栓夫妇用他的血给孩子治病;刑场上的看客"鉴赏"他的被杀,茶客更是诬骂他。他的牺牲,在某种意义上说,只给华老栓提供了一味假药,给刽子手增加了一笔获取暴利的资本,给看客"鉴赏"了一次杀人的"盛举",给茶客增加了笑骂的资本。革命者的孤军奋战是寂寞的,来自麻木群众的不理解,甚至迫害更增加了其悲剧性。夏瑜是封建统治者杀害的,又何曾不是被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庸众们杀害的呢?夏瑜的悲剧,反映了作者对资产阶级革命深深的失望,也写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唤醒民众的迫切性。从中我们可以感知到鲁迅先生痛感死者的悲凉,生者的麻木,国民间存在着可怕的冷漠和冷酷。
   夏瑜是真正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而牺牲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牺牲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不足之处,而为了"报私仇、抢财物、讨老婆"为革命目的的阿Q,他不懂革命却投身革命之中,这又何尝不是暴露资产阶级革命的弱点呢?
   阿Q的政治经济地位是很低的。他孤身一人,寄宿在土谷祠里,经济上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按照毛泽东的"阶级分析"理论,阿Q最具有革命的因素。
  "革命"是什么?阿Q 并不知道。不过,在他的潜意识里,"革命"无异于打家劫舍。他第一次在城里发了一回横财,这是他对"革命"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白盔白甲"的人抢赵太爷家的东西,他认为是"革命";他幻想的"革命",也不过是要得到"元宝、洋钱、洋纱衫",以及"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钱家的桌椅"而已,当然还包括满足他对性爱的要求,这就是阿Q 的革命纲领。他的革命目的也很明了:报私仇,抢财物、讨老婆。可见,阿Q 并不懂得革命造反的真正含义,只是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出发,觉得革命对他会有好处,所以他才欢迎革命,希望革命。
   阿Q 心里的革命要求非常迫切,就像要暴发的洪水,咆哮的大海,一触即发的火药库。如他大喊"造反了!造反了!",他大声唱:"得得锵锵!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悔不该,呀呀呀……得得,锵锵,得,锵令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叫声里充满了硝烟,充满了杀机。似有一种不兵刃相见、血光相见就不痛快的气势。
  阿Q 身处革命大潮之中,他的阶级属性有使他本能地憎恨统治阶级。他的确是一个积极要求"革命"的人,在他身上,有着许多革命的活性因素。这些因素一旦被激发,并且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会变为强大的"革命"的动力。可悲的是,这个刚刚产生"革命""萌芽"的人,却被所谓的革命拥有者当作与新政权为敌的罪魁祸首给枪毙了。从作者的主观愿望来看,阿Q是没有资格存在的,即便是他所谓的"革命"也是不应该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他逃避和转移失败的一种手段;从客观上来讲,如果资产阶级革命不是留停在贵族阶层,而是广泛宣传革命,并动员起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阿Q又会怎样呢?难道他不是最具有资格成为"战士"的人之一吗?难道他只能作为革命的牺牲品和旧制度的陪葬品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的死,同时也是对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批判。
   阿Q虽然不懂革命的真正含义,革命的目的比较直白、幼稚可笑,但是他具备革命的条件,是革命的最积极因素,与他相比,混入革命队伍之中的赵太爷和假洋鬼子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中国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呢?
  赵太爷是辛亥革命中地主阶级的代表。革命刚到来时,他很害怕,甚至对平日里非打即骂的阿Q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称其为"老Q"。可当他的儿子赵秀才投机革命,托假洋鬼子买了一块"银桃子"以后,他"因此也骤然大阔,见了阿Q,也就很有些不放在眼里了"。赵太爷的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地主阶级在辛亥革命中,保护自己,趁机反扑,最后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赵太爷只是惧怕自称"革命者"的阿Q而已,但比他更恶劣,更凶残的是另外一个地主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混血儿——假洋鬼子。这个人留过学,但回国后又装上了假辫子,他和赵太爷一样,在革命没有到来之前,他依附于地主阶级势力,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当革命浪潮冲击未庄时,他见有机可乘,立即见风使舵,投机革命,居然成了未庄第一号革命人物。他的革命行动无非是打着"咸与维新"的旗号到静修庵去打碎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还顺手牵羊地抢去了观音娘娘庙前的一个宣德炉。他用买来的"银桃子"把自己装扮成真正的革命党,但当真正想革命的阿Q来投靠他时,他却赶走了他,不准阿Q革命。辛亥革命的政权就是被这样的投机革命者篡夺了,辛亥革命正是因为有他们才失败的。由此可见,毛泽东的"革地主阶级的命,发动农民阶级"的理论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鲁迅小说全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2]《朝花夕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3]《鲁迅批判》 北京出版社
  [4]《魯迅作品十五讲》 北京大学出版社
  [5]《中国现代六大名家名作研究》 安徽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 从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特点入手,分析当下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情 特点分析 对策和建议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上网工具的出现,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移动互联技术,使得互联网这个新兴的"第四媒体"越来越确立起其在社会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高校学生学生作
【摘要】 大学英语B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文章介绍了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学生参加教育部网络教育统考课程"大学英语B级"统考的现状,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提高大学英语B统考合格率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英语B 统考 问题 策略 合格率   【Abstract】 College English B is one of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英语变得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师资短缺和师资水平、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依然徘徊在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的怪圈里。为此本文提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应大力引入人机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从而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关键词】 人机对话 高职英语教学 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
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在植物栽培中,合理利用光能可以使绿色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在高中必修课中介绍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积。间作的方式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和套作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而轮作能否提高光能利用率?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有何关系呢?  间种: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