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之间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ta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红楼梦》中“钗、黛合一”的角度,探讨了曹雪芹对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形象钟爱的原因。作者在塑造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形象时,观照角度有所不同,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林黛玉
  [中图分类号]1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062—02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中,曹雪芹塑造了2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受读者钟爱也备受红学家关注的是其中的两个女性形象——林黛玉、薛宝钗。
  关于宝黛,许多学者和读者一直有所争论。其中一个问题是她们在作品中的地位到底孰高孰低。200多年来,“拥林派”和“拥薛派”从原作中找出各种论据,为自己支持的对象据理力争。其实以前,就有学者根据《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曲”之《终身误》等内容,认为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的首页上有四句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四句诗是并题在一幅画上的,说的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俞平伯先生提出:“黛、钗合为一图,合咏一诗。这两个人难道不够重要,不该每人独占一幅画儿一首诗么?”正因为两个女性都是如此优秀,作者对她们难取难舍。生活在现实里,就需要薛宝钗这样贤妻良母型的女子相伴。但这不是他的理想,他的理想是不会劝求功名做官的林黛玉,这是一种非常纯洁的理想。可是,困惑因此产生了,鱼和熊掌怎可兼得呢?所以,作者在开始就让钗、黛合为一图,这可能也是一种预示。他希望二人能够合二为一,以此达到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因此,小说中才处处留下了钗、黛合一的线索。林黛玉和薛宝钗其实代表了作者对理想和现实的不同观照。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期望,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无奈。
  一般的读者在读《红楼梦》时,总是习惯于按照早期红学家的见解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对立起来:一个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个是封建文化熏陶下标准的淑女:一个是还泪报恩的木石前盟,一个是门当户对的金玉良缘。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遭际,造成了二人完全不同的结局。其实,作者写这两个女性时处处相关,彼此照应。不但《红楼梦曲》合二为一,结局也是一般的悲剧。一死一生,死者代表着作者理想的幻灭,而生者代表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无奈。更进一步说,逝者长眠避免了流离失所和命运蹂躏,家族的悲剧和婚姻的残破却使生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幸。以往人们在列举这部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时,总是以林黛玉之死说明封建制度的残酷,其实,薛宝钗的生活遭际才是作者批判现实最有力的武器之一。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
  从书中的描写来看,钗、黛二人虽然特征鲜明,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宝钗小时候也“淘气”过,看过闲书,挨过打;黛玉在昕宝钗“金兰语”之后,“小性儿”似乎也去了不少。更有意思的是两个人的关系,最初两个人之间有着明显的敌意,但在“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后,两人成为金兰之交,倒比别人更好了。
  小说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作者写到了宝钗在蘅芜院“审”黛玉这个情节,在这里,宝钗向黛玉叙述了自己的经历: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竞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这番话款款道来,可谓推心置腹。其实薛宝钗和林黛玉一样,也是一个才华横溢、充满朝气的少女。和黛玉相比,她的成长过程中承受了更多的压抑,这使得她不得不收敛自己的天性,用封建淑女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在大观园生活的宝钗其实有很多真性情的流露。但在人前,她却敛衣肃容,表现出端庄敦厚的大家闺秀风范。这段自述说明她是一个在成长过程中自觉按照社会规范要求改造自己的典型。薛宝钗是公认的符合封建规范的淑女,她有自己人生的准则和行事的规范。并以此规劝贾宝玉。可以说,薛宝钗设定了一种自认为正确的生活模式和情感方式爱贾宝玉,虽亦出于真心真情,但却有所要求。而且所求的恰恰是要改变贾宝玉最看重的精神世界。贾宝玉对生死看得很轻,对精神自由看得很重,对他精神上的束缚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既如此,他又怎么可能爱上薛宝钗呢?可以说,薛宝钗这一形象其实是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她是一个典型的社会人。
  而林黛玉则不同,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作为独女从小娇生惯养,加之身体不好,疼爱她的父母更多的给予了她成长的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当父母双亡不得已投靠外祖母,老太太的疼爱和贾宝玉的关爱更有助于她天性的发展。这都造就了她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个性,也是她难融于世俗的根本原因。贾宝玉之所以钟情于她,是黛玉只要真情别无所求。黛玉对宝玉,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无所求,宝玉是什么样子,她全盘接受。她爱的是宝玉,这样的知己宝玉怎么会不为之倾心呢?这样的人物在那个年代出现,多少有些惊世骇俗,她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尖酸和爱使小性儿,觉得她不如薛宝钗大度。其实哪一个怀着爱情的人会无私到将自己的爱人拱手相让呢?何况贾宝玉身上的确有着男人的通病。但当她确认了宝玉心之所属后,就不再吃醋,平和了心境之后的黛玉不再视宝钗为情敌,也能够真正体会她的优点了。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正是因为曹雪芹赋予了两位少女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才达到了“环肥燕瘦,各臻其妙”的审美效果。就像宝玉处在两难中一样,作者也很难取舍,很难对自己所钟爱的人物进行评判。能像黛玉那样任性自然、率性而为,自然是令人羡慕的,但尘世的一切,我们是无可逃避的,尤其是在走入社会或婚姻之后。宝钗由一个“淘气的”、偷看禁书的小女孩,变成那样一个老练、世故的女子,很难说不是由社会的历练造成的。但是,她的过于现实,又让人感到有些不满,心中颇觉“美中不足”。由黛玉到宝钗,有得亦有失,因此总是无法“兼美”,让人感到“意难平”。只有真正明白作者用心的读者,才能领略作者由此传达的对理想和现实的不同认识,在内心真正体会到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时所产生的悲剧震撼。
其他文献
甘肃在乌鲁木齐举办旅游推介会  8月2日,甘肃省旅游局与甘肃省政府驻新疆办事处联合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多彩甘肃任您游”旅游推介会,这是甘肃省首次在新疆举办旅游产品推介会,也是乌鲁木齐市自“7·5”事件后迎来的首个旅游宣传促销团。  这次促销团由甘肃省旅游局副巡视员罗笑石率团,由兰州、嘉峪关、酒泉、天水、平凉、敦煌、永靖7个市县旅游局、旅游景区和13家旅行社负责人共31人组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
期刊
[摘要]儿童成人化是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以歌王杰克逊的童年经历为例,分析了儿童成化现象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以期对儿童成人化现象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儿童成人化;杰克逊;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104-03    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1982)一书中指出儿童出现了成人化趋势,并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中专及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存在关门学习,语文课外活动少,生活体验少,获得成功的机会少,作文次数太少,作文形式单调,作文形式单调,基础知识学习、阅读、写作错位,学生知识面窄、阅读面窄等问题。上述弊端是造成目前语文教育效率低、质量弱的根本原因。如何让学生天天学语文,天天有发展,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注意的焦点。  [关键词]职业中专;普通中学 ; 语文教学  [中图
期刊
[摘要]从性别上来说,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他者”,她们被看作是男人的附属,男性是主体,而她们是客体。作家方方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身心深受伤害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认为她们都是男权文化影响下的无力的悲情“他者”。  [关键词]方方作品;女性形象;悲情“他者”  [中图分类号]I20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79-02    文化领
期刊
[提要]《汉书地理志》简称“汉志”,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体例。同时该志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我国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先例。《汉书地理志》堪称历代地理著作之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就《汉书地理志》的写作背景、内容及其价值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 《汉书地理志》;西汉;疆域政区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
期刊
[摘要]本文对陇南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关系到重建区域社会和谐稳定、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多变、随机事件多的巨大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陇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稳定有序的实施既是灾后重建工作圆满完成的关键,也是实现陇南人地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在大学历史教学实践中,世界古代史依然是难点之一。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难度和学生的基础薄弱等原因,教学效果仍不令人满意。确立宏观架构,补充零碎的知识;让学生适应专题讲授的形式,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是值得探索的路径。这对于推动大学历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世界古代史;宏观构架;专题讲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引入认知模式理论来阐释汉诗赏析及其翻译,通过剖析该诗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认知模式,探讨认知模式下诗歌翻译技巧。另外,认知模式对诗歌意境推理过程具有制约作用,翻译中要考虑到译诗整体的模式建构。  [关键词]唐诗英译;认知模式;《春望》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88-04    一、前言    认知属心理学概念范畴,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带领学生进入写作场景,激起学生的创作火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于表达,乐于写作。  [关键词]语言教学;写作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1
期刊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四个: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和英语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联,为了学生的将来,为了学生毕业之后能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应急学生所急,想学校所想,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黄炎培先生所言职业教育的四个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