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骏及其玄学思想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程骏是北凉后期的玄学家,也是大儒刘昞的得意弟子。他经历了北凉、北魏两个政权,因为玄学受到了北魏统治者的重用。恩师刘昞的影响,北凉统治者沮渠氏的喜好,以及南朝宋的赠书是程骏玄学思想形成的几个因素。程骏的玄学主要是对魏晋以来王弼、郭象玄学思想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名教和自然的关系、天性观和治国理念三个方面。
  关键词:程骏;玄学;天性观;无为
  引言:
  五凉时期的文化,前人对此多有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关于这一时期的玄学发展,却只见于个别论文的部分章节中,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文章论述。白守宁的硕士论文《五凉时期的河西文化与文学》用了一章梳理了儒、释、玄在五凉前后期的不同发展情形。并以张天锡、沮渠蒙逊为重点,探讨了他们对玄学的喜好。熊崧策《汉晋敦煌士人研究》的《由凉入魏的敦煌士人与学术》一节,只是提到了程骏的玄学,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此外,许多学者把程骏只是简单的划入儒学人物进行论述。作为刘昞的得意弟子,学界对于程骏仍然缺乏足够的关注,至今没有专门的研究,对程骏的玄学思想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因此,有必要在此对程骏及其思想进行一番探讨。
  一、程骏其人
  程骏字驎驹,生于北凉玄始三年(414),卒于北魏太和九年(485),享年七十二岁。六世祖程良,广平曲安人,西晋时担任过都水使者,因罪流放到凉州。程骏的家族在凉州地区虽然有一定的儒学修养,却没有多大的势力。直到他的祖父程肇,才担任了吕光的民部尚书。程骏少孤贫,居丧以孝称。为了出人头地,他拜当时的大儒刘昞为师,凭着机敏好学,昼夜无倦的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刘昞的赞赏。“昞谓门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 [1]随后,程骏踏上了仕途,北凉统治者沮渠牧犍擢程骏为东宫侍讲。然而,在出仕北凉后没多久,太延五年(439),魏世祖平凉州,程骏便随着移民被迁于平城。
  入魏以后,程骏历经北魏太武、文成、献文、孝文四朝,在北魏朝廷获得了重用。史书记载“显祖屡引骏与论《易》《老》之义,顾谓群臣曰:‘朕与此人言,意甚开畅’。” [1]显祖是北魏献文帝的庙号,献文帝名拓跋弘,文成帝拓跋浚长子,北魏第六任皇帝。献文帝年少继位,曾经在道场接受符箓。北魏自道武帝以后,都对道教感兴趣,太武帝甚至拜道士寇谦之为国师,那么献文帝喜好道术也不足为怪了。或许是因为玄学和道教都含有道家的因素,程骏作为玄学家为献文帝解说《老子》《周易》,阐述治国的道理,必然给献文帝耳目一新的感觉,也难怪会受到献文帝等北魏统治者的重视。然而,程骏作为刘昞的得意弟子,其经学修养必定不差,却在北魏以文章和玄谈受用,足见河西经学对北魏影响之微。不过,这也使得他的仕途远远好于北凉的大部分士人。程骏先后担任过高宗著作佐郎、著作郎、任城王云郎中令等官职,因为文章受到了任城王的赏识。皇兴中,经尙书李敷奏请参与修史。延兴末,被派往高丽迎亲,未果。在北魏他写了很多奏表和颂,可惜大部分已经亡佚。身为一名玄学家,他没有传世的玄学作品,他的玄学思想也只零星记载于史书中。
  二、程骏玄学的形成原因
  玄学肇基于曹魏正始年间,兴盛于两晋。而河西地区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却丝毫没有玄学的影子。即使中原地区善谈玄学的河东裴氏的到来,也没能改变这里的学术倾向。那么为什么在北凉时期会产生玄学呢?又为什么会是程骏呢?下面试分析之。
  (1)刘昞的影响。
  五凉时期的河西地区,儒生们虽然抛弃章句讲求义理,却仍然遵守着东汉以来的儒家传统,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程骏的老师刘昞,是五凉时期的大儒。他不仅擅长经史,还对法、名、兵家有所研究,最重要的是他为后世留下了一部作品《人物志》注。“《人物志》的人才品鑒理论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我们找不出第二部这样系统的人才学著作。它是汉末以来崇尚人物品藻思潮的产物,同时又开了魏晋名理玄谈的风气,它反映了从汉到魏思想的新变化。” [2]刘邵的《人物志》虽然是一部讨论人才选择标准,为封建政权选取优秀人才的著作。但是在书中着重讨论了才性问题,将选取人才的标准分为了才能和操作两个方面。“性与才的区别,即是操作和能力,道德和才智的区别,正是有了这种区别,才有四本之论。”[3]才性四本又是魏晋清谈中的主要项目之一。刘昞为《人物志》做注,除去现实需要外,也表现出他对玄学的兴趣。尽管,刘昞的儒学世家的身份阻碍了他进一步向玄学发展,他已然开了玄学之风气。由此看来,刘昞实为河西儒学向玄学过渡的关键人物。
  此外,作为程骏的老师,对于程骏的玄学言论,刘昞给与了高度的评价,“昞曰:‘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美哉’。” [1]这无疑给程骏莫大的信心。程骏由此声誉益播,获得了世人的认可,并得到了北凉朝廷的征召。而程骏自己少孤贫,没有庞大的家族势力,自己也没有很深的家学背景,所以接收新鲜事物的能力要远大于其他人。对于玄学的学习,既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当时的环境使然。
  (2)北凉沮渠氏的喜好。
  北凉之所以存在玄学,与统治者的态度不无关系。在河西地区的五个割据政权中,北凉的沮渠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他不像前凉和西凉的张氏、李氏那样是儒学传家的大族,另一方面比起后凉和南凉的吕氏、秃发氏又汉化的更加彻底。虽然在五凉时期,河西地区一直与南方保持着联系,但是也只有北凉向南朝献过书,求过书,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沮渠氏对南朝文化的向往。关于沮渠蒙逊是否为玄学家,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在此姑且不论。但沮渠蒙逊在与刘昞的谈论中提到什么是圣人时,蒙逊引用了屈原《离骚·渔父》中的话,“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4]。虽然《离骚》不是三玄中的作品,但熟读《离骚》却是当时玄学名士的象征。《世说新语》中有“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竒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5]的话。《魏书·卢玄传》也记载到“元明善自标置,不妄交游,饮酒赋诗,遇兴忘返。性好玄理,作史子新论数十篇,文笔别有集录。少时常从乡还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博识之士,见而叹曰:‘卢郎有如此风神,唯须诵《离骚》,饮美酒,自为佳器’ 。遂留之数日,赠帛及马而别” [1,卷四十七,P1060-1061] 。可见沮渠蒙逊由于学识所限,不能对三玄评头论足,但装装名士的样子倒也是可以的。统治者对玄学如此感兴趣,必定会对其他人有所影响。正所谓“上行下效”,程骏进行玄学的研究,或许与此并非没有关系。   (3)南朝宋的赠书。
  北凉向南朝宋的求书,史书共记载了两次。元嘉三年(426)“世子兴国遣使奉表,请《周易》及子集诸书,太祖并赐之,合四百七十五卷。蒙逊又就司徒王弘求《搜神记》,弘写与之。”[6]然后在沮渠牧犍时期,元嘉十四年(437)复遣使如宋奉表献其方物,“又求晋、赵《起居注》,诸杂书数十件,太祖赐之。”[6,P2416]虽然这其中只提到了《周易》和《搜神记》两本具体的书,但是还有子集和杂书数十种,种类十分丰富。《周易》是儒生学习的儒家经典之一,在河西地区也很盛行,甚至有许多作品传世。那么为什么还要去南朝求书呢,因为河西地区流传的都是东汉以来的京房《易》学和王朗的《易传》,它们都是传统的儒学,而这次求书则可能是玄学化的《周易》。至于子集和杂书,可能是当时流行的一些士人的著作,这其中必定也包含玄学作品。南朝以《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王弼和郭象则是玄学家中的翘楚,他们的玄学作品一定在这两次赠书中,程骏的玄学思想也必然受到他们的影响。
  三、程骏的玄学思想
  史书记载“骏谓昞曰:‘今世名敎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弗可以经世,骏意以为不然。夫老子着抱一之言,庄生申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人若乖一则烦伪生,若爽性则冲眞丧’。”[1]陈寅恪先生认为“程骏与刘昞之言,乃周孔名教与老庄自然合一之论,此说为晋代清谈之焦点,王、阮之问答,所谓“将无同”三语,即实同之意,乃此问题之结论,而袁宏后汉纪之议论,多为此问题之详释也。”[7]。程骏的玄学思想是魏晋以来玄学成果的继承,它吸收王弼和郭象等人的玄学理论,并且有一定的取舍。这段话集中表达了他的玄学思想。
  (1)天性观。
  程骏的言谈中所提到的“抱一”、“性本”,都是《道德经》和《庄子》中的词语,但是他对此做出了玄学的解释。 “抱一”语出《道德经》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8]。程骏关于“一”的理解和王弼相同。王弼对此的解释是“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居处也。一,人之眞也。言人能处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矣” [8]。“《王弼注》释‘一’为‘人之真’,即人的本性。据《王弼注》,真是朴。‘朴’指未加工过的木材,也是指保存本来状态的东西。就人性来说,它就是指本性。”[9]保持自己的本性,就能使得万物来朝。而“性”则采纳了郭象的说法,也就是性命之本。“性本”语出《庄子》 外篇缮性第十六“缮性于俗,俗学以求复其初”[10]。郭象认为“已治性于俗矣,而欲以俗学复性命之本,所以求者愈非其道也” [10],也就是用世俗的条条框框来恢复本性,只会离本性越来越远。程骏认为人的天性就是自然,顺于自然就会得道。接着程骏又阐述了违背自然天性的结果,那就是“乖一”则“烦伪生”和 “爽性”则“冲真丧”。程骏主张百姓要无知无欲,保持简单和纯真, “素朴而民性得矣”[10,P336],他认为拥有过多的智慧,对人是没有好处的,“智慧自备,为则伪也”[8,P6]。而且“民多智慧,则巧伪生;巧伪生,则邪事起”[8,P150],人民为了躲避国家的惩罚就会伪装自己,干一些坏事。同时,“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聋、盲、爽、狂也”[8,P28],过多的欲望,会使天性产生偏差,失去原本的作用,造成不好的结果。同时他认为国家应该简明刑法,“ 若乃多其法网,烦其刑罚,塞其径路,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8,P130]。繁杂的法律条文会使得冲真丧失,“言怖畏之气,冲融两溢不安定也”[10,P922],结果是人民的不安定,国家的混乱。
  (2)治国理念。
  程骏在入魏以后,可以认定的玄学作品,则是他的《得一颂》,可惜已经亡佚。《魏书》记载,“骏又奏《得一颂》始于固业,终于无为,十篇,文多不载。文明太后令曰,省表并颂十篇,闻之鉴戒既备,良用钦玩,养老乞言,其斯之谓。”[1,P1349] “得一”语出《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8,P106]。王弼解释为“各以其一,致此清、宁、灵、盈、生、贞” [8,P106]。也就是这个“一”可以使天地清宁,可以使神灵验,可以使溪水丰盈,可以使万物生长,而且可以使君王成为天下之主。天地万物借助这个“一”发挥作用,这里的“一”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固业”是稳定大魏江山,需要儒家的经世致用,“无为”则是玄学的自然无为。“‘无为’非云行不如卧,就是说‘无为’绝不是让你无所作为地摒弃一切俗世行为,不是归隐似的逃避,不是放任自我似的形骸放浪,也不是无所事事不作为,‘无为’反而是一种‘有为’,是在‘有为’中去见证自己的‘無为’。 郭象指出:‘夫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则‘真为’是顺自然而为,没有故意的痕迹,即‘无为’也,则‘无为’即自然而为。”[11]根据文明太后的响应来看,这无为也不可能是端拱无为,此时的北魏朝廷正是中央集权进一步集中的时刻,此时若上书要求其实行清静无为的政策,放权于下,无异于腐儒所为,更不会得到文明太后的赞赏,那么这无为就更可能是一种治国之术。程骏上这篇颂的目的就是暗示,“‘内自得者,外事全也’,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也就是说能做到内有‘无待’逍遥的人,出则必能大治天下,能够游刃有余于方外者必然也是能冥于方内者,也就是可以做到内圣外王也。”[11,P48]而且“自然无为”可以让统治者成圣成贤,可以成就北魏朝廷的太平盛世。
  (3)名教和自然
  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有人认为“可见晚年的程骏以自然为本,以名教为末,崇本息末,致力于贯通现象与本体,具体结合抽象,由本及末,由末返本,非常符合贵无玄学的特征” [12]。此话并不准确,这并不是指名教和自然的对立,而是“名教乃自然之迹”的表现。玄学在西晋初年,确实是由王弼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看法,认为自然为本,名教为末,造成了名教和自然的对立。但是到了西晋末期,郭象等人则已经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说法,主张名教和自然的调和。程骏玄学思想的形成已经在南朝宋时期,其本身即是玄儒双修,在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上更多的是接受了郭象的思想。他把名教和自然都统一在“一”这个框架下,二者都是事物发展的形式,是遵循自然的结果,只有先后之分,而没有本末之别。
  总之,程骏的玄学思想是各方合力的结果,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它是南方文化和河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程骏的玄学增添了五凉时期河西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尽管,北凉时期的玄学因为其灭亡而戛然而止,但是它是五凉文化包容并济的代表,对后来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6):1345.
  [2]伏俊琏.刘邵和他的《人物志》[J].邯郸学院学报,2008,(6):31.
  [3]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C].北京:中华书局,2011,(4):288.
  [4] 屈原.离骚[M].朱熹.楚辞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6.
  [5]刘义庆撰,刘孝标注.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477.
  [6]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415.
  [7]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M].北京:三联书店,2001:44—45.
  [8]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08:22.
  [9]吴相武.从早期<老子>注对“一”的解释看汉魏老学的分歧[C].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322.
  [10]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547.
  [11]李珊珊.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哲学学院.2018:47.
  [12]熊崧策.汉晋敦煌士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9: 66.
其他文献
摘要:向来被称为民法“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规范的道德指引和追求的价值倾向。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活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和调节作用。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其深邃的内涵、广泛的外延和其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民法体系中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成为民法基本原则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道德;罗马法;漏洞补充;自由裁量  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民法乃至大陸法
期刊
摘要:随着红色旅游热度不断升温,红色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也逐渐凸显出来。作为云南五个革命老区县之一的镇雄县,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其红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成为了一项带动地方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门路,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需要。但是,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管理力度不够、开发水平滞后,使得镇雄红色旅游的发展存在一定困难。有鉴于此,本文用SWOT分析法对镇雄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优
期刊
摘要:群团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企业的顺利发展和员工培养有积极意义。在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群团工作带来较多的挑战,传统群团组织影响力降低,群团组织主客体角色出现变化,群团工作内容和方式出现变革,群团阵地建设出现变更等。为了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对于群团工作的新要求,企业群团组织要大力促进新旧媒体的融合,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作用,加快团建文化建设,
期刊
摘要:近年来,形式隐蔽、辨识度低的“洗稿”行为成为不少自媒体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之一。缺乏有效的认定标准、一些自媒体人版权意识薄弱、维权途径艰难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洗稿”侵权者的嚣张气焰。由“洗稿”式侵权延伸到其他侵犯网络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我们该从法治建设、道德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护网络作品著作权。  关键词:洗稿;网络版权;版权意识;对策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自媒体
期刊
摘要:构图是绘画的骨架,是一幅画的骨骼和结构,研究蝴蝶画面构图布局的转变,也从侧面分析出蝴蝶在不同的画面布局中承载着不同的作用。不起眼的小蝴蝶最开始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分析作品我们会发现小小的蝴蝶在画面构图中有着其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蝴蝶;蝴蝶题材画;构图;空间;生动  唐代是蝴蝶题材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唐代以后蝴蝶从作为人物背景中脱离出来,画面还采用了其他的装饰要素如器
期刊
摘要:自1994年公司法颁布以来,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行为频发,其审判实务中裁判标准不统一,裁判尺度不统一,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为消除此种混乱情形,2019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纪要”),对此作出了统一的指导规定。本文主要研究在不同时期,审判实务对法定代表人越权担保行为效力的认定标准和尺度,尤其是“九民纪要”的发布所表明的新转变。  关键
期刊
摘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作为环境损害新型索赔制度,在两年的试点工作结束后,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将省级、市地级政府列为赔偿权利人的特殊性,引发了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属性的思考。政府作为诉讼原告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请求诉讼具有特殊性,它既不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限定的非直接利害关系人,也不是同环境侵权诉讼以人身财产遭受侵害一样为请求权基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公民的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尤其是互联网带动了信息化,互联网平台以及相关的数据库的兴起,使公民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亮起了红灯。本文立足于公民个人信息不断扩大的内涵之上,结合现有刑事立法,分析其存在的相关待改进之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以期为更好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完善刑法保护力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 
期刊
摘要:形式的期待,一首被打断的歌,一本还没有看完的书之所以给我们带来挫折感,是因为我们对形式有强烈的需求;感觉作品尚未完成,必须增添更多的元素关系,直到形式完整了,才能满意。此外,形式引导观众的参与,它能紧紧吸引观众的注意。平常,我们以比较实际的方式去观看身旁的事物,但是在绘画中却并非如此。在绘画中,日常生活言行已不在“外面”的世界进行,而是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中。电影形式让我们对事物有一个全新的
期刊
摘要:情感心理动词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时,其自身体特征复杂多变.基于语料库研究,本文对比分析了情感心理状态动词“珍惜/ cherish”和“感激/ appreciate”与不同时体结构搭配时的体特征变化。由于时体压制的存在,当“珍惜”与“感激”同“着”、“了”搭配时,其基本体特征未发生改变。当“cherish”与“appreciate”同现在进行时以及现在完成时搭配时,其体特征也未发生改变;而当这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