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尼曼-匹克病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a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与外周血bcl-2/JH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应用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10例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标本bcl-2/JH基因重排。结果检出6例存在bcl-2/JH融合基因。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的2例淋巴瘤细胞浸润者均检出该融合基因,另8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正常者中4例PCR检查阳性,其中临床分期为Ⅱ期者1例,Ⅲ期者1例。因此,检测FL患
为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不同组合方式对脐血CD34+细胞的扩增作用、扩增细胞性能改变及合理的扩增时机,利用吸附单克隆抗体——磁珠分离系统分选出95%~99%纯度的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体系中,经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白细胞介素(IL)3、IL-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不同组合扩增1~3周。结果表明,脐血CD34+细胞具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观察白细胞介素(IL)-3、 IL-6基因疗法对化疗后造血恢复及重建的作用,研究了成纤维细胞介导的IL-3、IL-6基因疗法以及合用两种基因疗法对5-氟尿嘧啶所造成的造血损伤小鼠模型的恢复作用。结果发现,单用IL-3基因疗法对化疗后小鼠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减少具有促恢复作用,但对血小板促恢复作用不明显;单用IL-6基因疗法对化疗后小鼠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促恢复作用;当合用IL-3、 IL-6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