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疾病致前牙移位的改善分析——评《口腔临床实践指导》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x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牙周病是除了癌症、心血管病之外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大疾病.牙周炎主要是牙龈及牙周组织炎症,临床表现为形成牙周袋、牙周发炎等症状,而牙周炎的发生常常会导致患者的前牙出现移位、松动的情况,不仅使患者的牙齿美观受损,还会让患者的咀嚼变得困难,影响食欲.通常情况下,面对牙周病会采用基础性治疗的方法.同时这方面的研究著作也相继问世,是口腔科医生学习治疗牙周疾病的基础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母婴分离(MS)联合脂多糖(LPS)应激后抑郁样行为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从温阳、解郁及温阳解郁二方合用的角度探讨温阳解郁法抗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仔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LPS应激组(LPS,10只)和造模组(MS,50只),造模组小鼠在产后第5天(PD5)-PD14进行8h·d-1的母婴分离,后将造模组分为母婴分离+脂多糖应激组(MS+LPS),温阳组(WY),解郁组(JY),温阳解郁组(WYJY)及氟西汀组(FLU),每组10只.将仔鼠出生日期记为PD
《医学分子生物学》(2版)张向阳著,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书中语言简明扼要,实用性强,可供医生、临床护理人员参考学习.质谱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不仅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小分子物质,而且可以检测多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代谢产物、核酸等,使质谱技术成为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领域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并为质谱成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进行病理诊断,标志物,药物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仿野生岩缝附生栽培铁皮石斛及其根际土壤、基岩中重金属的安全性;剖析研究区碳酸盐岩-黑色石灰土-铁皮石斛系统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方法:采集贵州喀斯特地区岩缝附生栽培2年生铁皮石斛、黑色石灰土和碳酸盐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铁皮石斛中Cu,Pb,As,Cd含量,以及土壤和基岩中Cu,Pb,As,Cd,Cr含量,检测条件为等离子体功率1550 W,反馈功率2W,采样深度9 mm,雾化室温度2℃,分析模式全定量,双电荷<1.5%.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皮石斛中Hg含量
通过系统梳理一贯煎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方义衍变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明晰一贯煎的历史沿革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使用习惯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开发建议.清朝钱敏捷《医方絮度》所载一贯煎由6味药物组成,其组方药物基原及药用部位选用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保持一致,所选药物皆为生品,并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方法炮制.该方药物参考剂量以《医方絮度》所载为准,按
目的:比较野葛花、粉葛花及葛麻姆花3个不同变种来源葛花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0 min,10%~30%B;20~30 min,30%~55%B;30~35 min,55%~95%B;35~37 min,95%B;37~40 min,95%~10%B),流速0.25 mL· 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进行扫描并采集MS数据,扫描范围m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药理学方法探讨远志散人参方(YZSR)和党参方(YZSD)对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成分数据库和文献获取远志散(YZS)成分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检索记忆障碍疾病靶点,用韦恩图取交集进行通路分析.对YZSR与YZSD共有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氢溴酸东莨菪碱盐造记忆障碍模型,通过行为学实验综合评估YZSR与TZSD对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筛选了33个人参化学成分,31个党参化学成分,其中有4个共有成分,380个共有靶点,合计YZSR有85个化学成分790个药物靶点,YZS
目的:观察并比较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通窍活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的保护作用,并从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Glu)代谢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以改良线栓法建立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窍活血汤水煎组、通窍活血汤酒煎组、通窍活血汤醇提组,并设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灌胃,连续治疗7d.通窍活血汤3个组的灌胃剂量为6.3 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灌胃结束后,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以期为EuTIFYs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杜仲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MEME,PlantCare,白质分析专家系统(ExPASy)及TBtools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杜仲TIF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系统分析该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其在叶片发育及杜仲胶形成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该研究从杜仲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4个EuTIF
目的:采用混合造模方法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大鼠模型,观察盘龙七片(PLQT)对CSA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设立正常,模型,PLQT(0.16,0.32,0.64 g·kg-1),阳性药颈复康颗粒(JFK,1.35 g·kg-1)组,于最后一次注射完造模剂24h后开始给药,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给药8周.斜板实验检测肢体运动功能、小动物多模高频声波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度、激光多普勒检测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T)检测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生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黄芪、莪术中主要活性成分与通路靶点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建立CT26.WT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验证.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黄芪-莪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5-Fu组(30 mg·k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