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窑 佳趣满堂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eng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初于景德镇置御器厂以来,官窑瓷器一直由宫廷委派督陶官专门负责烧造,器型、纹饰亦严格遵循朝廷所颁“官样”操作,一丝不苟,代表了明清瓷器艺术的最高水准。
  近日,“瓷中佳趣—— 明清官窑展览”在中国嘉德2015秋拍预展现场呈现,50余件明清官窑佳器汇集一堂,为预展增添一道靓丽的色彩。展出的50余件明清官窑佳器均是佳趣雅集会员们的珍藏。展览由“宫廷信仰之趣”、“文房清玩之趣”、“工艺技术之趣”、“仿古创新之趣”、“递藏传承之趣”五部分组成,每一板块皆以学术为先导,集纳了具有代表性的官窑佳器。
  宫廷信仰之趣
  “他哭着说:我的主啊!你是万能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你使得我成为万民之主,你赋予我杀生之权,我竭尽全力,小心谨慎,履行我的职责。我的所作所为,你全知道。”
  —— 阿里·阿克巴尔《中国纪行》
  用波斯语写成的《中国纪行》完成于16世纪初,正好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中东穆斯林阿里·阿克巴尔随商队来到中国,记载了所见所闻,包括皇帝朱厚照去清真寺叩拜真主的事迹,令人称奇。武宗的宗教信仰到底如何?是否真的皈依了伊斯兰教?检阅各类史料,并无法得出肯定的答案。但传世的正德官窑中,却有不少带有阿拉伯文及波斯文装饰的青花瓷器,其中的立件大器,如北京首都博物馆与香港怀海堂各藏一灵芝纹青花罐,交映生辉。
  本次展览中的青花阿拉伯文金钟碗,也是彰显此时期宫廷信仰的重要文物,器身铭文翻译为:“真主慈悯的阿里说,你应当取用洁净的,摒弃污浊的”。有研究者指出,以上内容说的就是“清真”的定义,而且若为饮食用器,此碗必定盛放清真食品。
  文房清玩之趣
  “青花白地海水顶妆玲珑三龙山水五彩玲珑山水笔架”
  —— 王宗沐《江西省大志》
  以上记载出自《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供御”,说的正是万历二十年的一项官窑,即本展中的万历青花镂空五龙笔架相类作品。研究明晚期景德镇瓷器,上记文献非常重要,收录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所颁发的瓷器“官样”数百种,很多可与传世品相互印证,对了解晚明三朝官窑器的烧造年份、原始名称等提供了可靠依据。本展中一件嘉靖海水翼龙纹罐,即与《江西省大志》中所记嘉靖二十四年的“青花白地八瓣海水飞龙花样罐”相吻合,实物与文献互为佐证,难能可贵。
  有明一代至为珍罕的官窑文房清玩—— 宣德青花蔓草纹笔无疑是宣德皇帝座右之重器。宣宗太平天子,留心文艺,书法绘画皆具造诣,景德镇官窑亦盛极一时,备受世人称道。官窑瓷器中,最能反映宣宗宫廷生活多姿多彩、机暇之余怡情翰墨鸟虫的无疑是各种纹饰的蟋蟀罐、多样造型的鸟食罐以及香炉、砚滴、笔管等瓷制文玩,件件新颖奇巧,独步一时。宣德官窑的成就,正如硕学刘新园所言“宣德官窑在明代诸文人心目中均极完美,其艺术价值与宋代最名贵的汝窑相等,为宋代定窑不能望其项背。当代窑器,能得到习惯于‘厚古薄今’乃至‘是古非今’的当代文人们的这种评价,是极其罕见的”。
  工艺技术之趣
  “看他吹釉似吹箫,小管蒙纱蘸不浇。坯上周遮无渗漏,此中元气要人调。”
  —— 龚鉽《景德镇陶歌》
  康熙朝红釉的成就一向为人津津乐道,豇豆红、郎窑红、霁红别具特色,各领风骚。其中,豇豆红釉问世之时即赢得满堂喝彩,溢美之词不绝于书。烧造年代虽有康熙晚期之说,但据多位学者研究,其底款与烧造于康熙中期的多件长篇诗赋笔筒之年款书体如出一辙,可证当为康熙中期臧窑所出,即《景德镇陶录》中的所谓“吹红”。一个“吹”字道名工艺手法,竹筒一节,一端蒙以细纱,蘸釉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反复多次使坯表罩上一层厚度均匀的釉,吹釉遍数视器物大小而定,少则数遍,多至十余遍。乍听起来,似乎很费功夫,但较之刷釉、蘸釉、荡釉等方法,吹釉其实更易掌控,也使成品更为美观。直至今日,这种古老的技艺仍在景德镇的大小作坊中广泛使用。豇豆红釉素以红中带绿著称,根据最终发色效果,美其名曰“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
  本次展览中包括引人注目的豇豆红釉菊瓣瓶、太白尊、镗锣洗和印泥盒,便形象地演绎了这些形容,至于究竟是三月里的桃花,还是美人微醺后的娇容,亦或娇嫩的娃娃脸蛋,恐怕还得凭借藏家的慧眼及灵犀才能一槌定音。
  仿古创新之趣
  “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
  ——爱新觉罗·弘历《咏挂瓶》
  自满洲的马蹄踏入山海关那刻起,游猎文化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紫禁城的宫廷生活。入关以后,尽管不用再像先祖那样常年于马背上奔波,大清的统治者们却依然时刻不忘民族本色,每年的围猎活动一直是宫廷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行围狩猎,不仅秉持自身民族骁勇善战的特性,也维系了满蒙之间的联盟。清宫中珍藏若干帝王指导并参与围猎活动的画像,无不昭示着这个马背民族的特性,而将这些图像移植于瓷器之上,堪称此时的创新之举。展览中有一件重要的乾隆朝洋彩描金皇家狩猎图御制诗夔耳葫芦形壁瓶,其腹部所绘正是一幅狩猎图,这幅图像或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郎世宁所绘“乾隆皇帝哨鹿图”为底本,展现了帝王围猎的场景,开光内御制诗亦与之呼应,装饰华丽典雅,为一件具重要意义的御制瓷器。壁瓶,也称“轿瓶”,明代即有,乾隆时改前朝厚重为纤巧,施以华丽纹饰,深得乾隆帝钟爱,《清高宗御製诗文全集》即收录七首咏挂瓶诗。据清档记载,乾隆帝不仅亲自作诗,还令御窑厂将诗作临摹于壁瓶之上,标新立异,本次展览中另一件乾隆黄地矾红蝠纹御题诗夔耳壁瓶,其上所书御题诗正是广为人知的《咏挂瓶》。
  盛清康雍乾三帝对传统汉文化的追慕与效仿素来闻名,这一点在官窑瓷器中反映尤多。唐英是历史上最具知名度的督陶官,在其成书于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纪事碑》中,仿古釉色是一大亮点,主要有铁骨官釉、哥釉、无纹汝釉、钧釉、定釉、龙泉釉等。展览呈现数件佳例,雍正仿哥窑纸槌瓶,釉面冰裂窑火天成,与记载中的“仿铁骨哥釉”相吻合,而小器大开片的外观,也符合人们对哥釉的鉴赏喜好。雍正仿官釉球形花插极为少见,是“仿铁骨大观釉”的代表。仿汝釉六方花盆釉质肥厚,没有前述仿哥、仿官釉之细密开片,应为《陶成纪事碑》中所记“无纹汝釉”。受雍正帝的影响,乾隆对宋代釉色也偏爱有加,乾隆仿汝釉桃形洗釉面满开细纹,底有六枚支钉痕,釉色及工艺均来自汝窑,同式洗尚见仿哥、仿官等不同品种,反映了乾隆帝对仿古的极大兴趣。
  递藏传承之趣
  从前,文化圈里的艺术家、学者、馆员、收藏家、美术商、代理人等似乎都是各司其职。现在,时过境迁,各个角色之间已非泾渭分明,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转变。
  —— Huge Moss《水松石山房自序》
  说到递藏传承,本次“瓷中佳趣”的展品基本上涉及了近代所有以鉴赏瓷器而闻名的中外藏家,来历显赫的官窑重器不胜枚举。
  从爱新觉罗家族旧藏的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罗列下来,仇炎之抗希斋的康熙豇豆红镗锣洗、卢芹斋经手之宣德青花笔、戴福葆置于座右的雍正官釉球形花插、徐展堂爱玩之康熙豇豆红菊瓣瓶、康熙釉里红五彩马蹄形水丞、雍正青花莲池行龙纹渣斗以及张宗宪云海阁掌间把玩的乾隆粉青釉印花成对小洗等,琳琅满目。
  盛世收藏,珍宝归途。近年自海外回流的重器则有曾经陈列于英国放山居豪宅中的乾隆洋彩花盆一对、镇座在美国富绅 Alfred Chester Beatty 客厅中的正统官窑青花缠枝莲纹大罐、英国单色釉巨擎 E. T. Hall 展柜中的康熙白釉祥云纹马蹄尊、瑞士玫茵堂所珍爱的万历五彩官人乐舞图围棋罐以及东瀛遗珠—源自日本百年老店茧山龙泉堂的万历青花仙人献寿图罐及益清阁宝藏多年的雍正红釉小水丞。
  值得一提的是,“真、精、新、稀”一直是鉴赏收藏的不二法门,而在当今,“流传有绪”这一项内容越来越受重视,因为厚重的传承过程不仅是去伪存真的可靠依据,更为艺术名品锦上添花。
其他文献
近日,北京传是2015年秋拍精品展在北京皇城艺术馆拉开帷幕。据悉,本季拍卖将推出中国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丹青颐时、中国现当代艺术、吉光片羽·文化名人墨迹、古董珍玩等6个专场、2000余件拍品,拍卖会将于12月2日至5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
期刊
不久前,在巴黎举行的漫画大师收藏品拍卖会上,漫画《丁丁历险记:奥托卡王的权杖》双页手稿以156.3万欧元(约合1075万元人民币)成交,创下埃尔热原版漫画作品拍卖的新记录。该漫画手稿由世界知名漫画藏家Jean-Arnold Schoofs收藏,是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1939年7月在Le Petit Vingtième杂志上发表的作品,画中使用单线白描技法展现了比利时记者丁丁与小狗白雪坐飞机跨过希尔达
期刊
被批评为印象派的“脑残粉”、在巴黎海关当差的普通职员,“印象圈”里的女性艺术家和她的“好闺蜜”,美国“富二代”与他的贴心伴侣,法国高级时装品牌的创立“女王”……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他们,彼此在有生之年甚至未曾谋面,社会地位、职业和“幸福指数”亦各不相同,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交集—收藏“印象”。当艺术的重量与金钱的重量融为一体,一段段收藏佳话便由此诞生。  肖克埃:印象派的坚定支持者  维克多·肖克埃(Vi
期刊
纽约苏富比11月份举行的印象派、现代及当代艺术拍卖,以及“A·阿弗烈·陶博曼收藏”拍卖,总成交额高达11.53亿美元,刷新了苏富比历来单一季度拍卖的最高成交记录。塞·托姆布雷的《无题(纽约市)》以7050万美元夺魁,刷新了艺术家作品拍卖记录,同时也成为苏富比2015年全球拍卖最高成交价的拍品。另据统计,这个拍卖季超过1.6万人莅临苏富比参观拍卖预展,苏富比官方网页浏览次数更突破100万次。
期刊
117件拍品斩获9.2亿元,李可染《万山红遍》以1.84亿元问鼎—备受瞩目的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战绩喜人。在当前缺乏乐观情绪的市场行情下,9.2亿元的成交额无疑给了市场一个积极的信号。据悉,中国嘉德本年度秋拍囊括了中国书画、20世纪及当代艺术、陶瓷、工艺品、古籍善本、邮品钱币六大门类、38个专场,最终总成交额达18.31亿元。  书画市场两极分化  11月15日晚7点,北京国际饭店会
期刊
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但实际上明、清时,举人经会试及格后即称为进士。《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属。”说的就是会试、殿试及第者之事。上图为清道光二十一年杨元白会试中式第十一名,四位会试大总裁同为其题写的进士匾。此匾长216厘米,宽78厘米,衫木,全匾以难度极大的整板减地凸字雕刻工艺制作,中间朱漆金字。匾刻字内容是:  经筵讲官户部尚书南书房行走 祁隽藻  户
期刊
花旗银行日前发布的新版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从2000年开始,全球艺术市场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全球GDP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分别在3.5%和8.1%,可见艺术市场发展之繁荣。中国市场占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从2000年的0.21%增长到2014年的27.3%。报告认为,过去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扩张表现为艺术品销售数量的井喷,但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接近均衡体量,因此中国对全球艺术市场的强力拉动作用将减
期刊
国际老牌拍卖公司邦瀚斯将于12月2日在香港举办两场奢侈品拍卖会。这是继佳士得在香港和上海拍卖奢侈品名包后,又一家国际性拍卖公司在中国涉足奢侈品拍卖领域。据邦瀚斯珠宝部主管透露,去年英国拍卖业做过统计,中国购买过一件以上奢侈品的人群已达9000万。奢侈品不仅在拍卖价格上稳步上扬,而且随着拍卖规模的扩大和成交总额放大,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在迅速增加。
期刊
日前举槌的伦敦苏富比“欧洲私人收藏:古典中国家具”专场共推出了26件晚明、清代中式黄花梨及紫檀家具,总成交额达1105.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06亿元,并取得了白手套的佳绩。其中,18世纪黄花梨独板面翘头案以180.5万英镑成交,夺得全场桂冠。
期刊
囊括了八大专场的北京东正2015年秋拍以2.848亿元的总成交额收槌,总成交率达78.1%。其中,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以9200万元的成交价夺魁,并刷新了顾景舟制花壶的最高拍卖记录。  紫砂茶道具专场破亿  本次“紫器东来—紫砂茶道具”专场囊括了65件拍品,最终斩获1.28亿元,94%的拍品槌下有音。  继北京东正今年春拍为藏家呈上“顾景舟制大石瓢壶”后,紫砂大师顾景舟为人民大会堂江苏厅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