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族舞蹈从文化传统到当代审美的研究

来源 :学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地交汇融合,异彩纷呈。多民族造就多样化的艺术,壮族舞蹈在少数民族舞蹈中显得尤为突出,充满了一种原始的吸引力,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地今天依然能够保留着原始风貌。
  关键词:壮族舞蹈;文化传统;当代审美
  引言:任何艺术的产生都与其当地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壮族舞蹈的特色就显示出当地山地文化、巫教文化等对它的影响深远。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所以可以从大量的历史记载中看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壮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文化内涵也是十分丰富。从多面来看壮族舞蹈具备“当代精神”,但是要想从文化传统到当代审美的转变还需要从舞台、动作等途径来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必然需要得到创新。
  一、壮族舞蹈在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发展
  (一)壮族舞蹈与宗教的联系。很多民族舞蹈追根溯源都是在古代自然崇拜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古代先民无法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也无力抵抗一些自然灾害,所以自然崇拜和巫术应运而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舞蹈是以“信鬼好巫”而被众人所熟知。翻阅《九歌》等历史文献可以看到,壮族先民崇拜巫术的风俗习惯。壮族舞蹈对神灵的崇拜还呈现出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风貌,有着自己的巫教文化。巫教文化对壮族舞蹈影响深远,在壮族舞蹈的发展进程中贯穿始终,不仅产生了特色鲜明的舞蹈艺术,也发展了丰富了巫教文化。
  (二)壮族舞蹈与地理生态的联系。壮族舞蹈在历史发展中能够保留原始风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壮族人民生活的地方大多属于山区。山区的交通闭塞,人们之间的来往十分困难,所以就容易产生文化差异。为了维持壮族文化,舞蹈就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出现了。为了文化认同,所以舞蹈必须保持自身的稳定性,虽然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是都没有脱离壮族文化的本质与内涵。由于大山的阻隔与闭塞,壮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圈,与外界联系不那么密切,所以壮族舞蹈的“现代化”就非常的缓慢。
  (三)壮族舞蹈的外在形态。由于巫教文化和自然崇拜的深远影响,所以壮族舞蹈无论是在道具、服装上,还是在舞蹈本身的动作上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比如体现崇拜神明的动作、模仿动物的动作等等。环境、服饰等等都有很大影响,原始风貌在整体风格上的体现十分浓烈。
  二、当代精神在传统的壮族舞蹈中的体现
  浓烈的原始气息是壯族舞蹈的重要特色,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不能完全依靠传统舞蹈的形式来得到观众的认可,必须要进行创新,对舞蹈的精神进行提炼升华,紧紧抓住壮族舞蹈的精神内核,体现壮族舞蹈的特色,又能体现当代精神。
  (一)追根溯源的文化。壮族舞蹈的原始气息浓厚,所以当代社会对先民文化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壮族舞蹈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范本。寻根意识在现代社会中还是比较强烈的,比如人们总是去探究非洲原始部落的文化。的确,只有追根溯源了解到原始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未来。
  (二)多元化的审美需求。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艺术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多元化的艺术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壮族舞蹈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有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一经展现,就能引起现代人的意识共鸣。
  (三)对生命的追求与敬畏。壮族人民生活在大山之中,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是仍然无法阻挡人们对生命与生活的追求,壮族人民在与自然的抗争中顽强生存了下来,所以从壮族舞蹈中我们可以看出壮族人民的信念。这与现代社会珍爱生命、克服困难顽强生存的信念完美契合。壮族舞蹈的动作极具表现力,壮族人民用舞蹈表现生命力,表达情感具有很好的感染效果。
  壮族舞蹈体现出来的“当代精神”是现代人或者说后人重新解读文化内涵的过程,尽管我们对古代的文化无法全面了解,但是艺术是相通的,现代人对壮族舞蹈的追根溯源,其实就像人们对希腊文化的追随,无论时代离我们多遥远,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我们依旧能够观察到传统与现代的联系。
  三、传统壮族舞蹈向当代审美的转换
  教学和创作。任何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所以舞蹈教学是最基础的部分。舞蹈教学不仅要将传统的文化精髓传授给后代,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变化。要不断适应现代审美,在保留原始精华部分的同时,创作新的作品。表现形式也是变革的重要部分,让舞蹈适应现代舞台。一定要学会变化,因为原生态的并不是最好的,在保留壮族舞蹈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创新形式与内容。
  结论:壮族舞蹈实现文化传统到当代审美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进程中,既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要学会让艺术和艺术精神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晓燕.简析广西传统壮族舞蹈文化的特征与保护对策[J].黄河之声,2018(14):142-143.
  [2]易姗姗.地域文化符号化视角下壮族原生态舞蹈发展途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7):99-101.
  [3]张於.浅谈壮族舞蹈从文化传统到当代审美的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2):99-100.
  作者简介:周丹青(1992年9月-),女,湖南永州人,学士,助教,主要从事学科教学。
其他文献
力量训练的必要性:  只有认识到力量训练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进行力量训练,才是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训练,不仅能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力量,简单地说就是肌肉收缩时所表现的张力或收缩力,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
期刊
摘要: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力是儿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是智力发展的保证。从这里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小学阶段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而科学课更是观察力培养的的前沿阵地。观察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科学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观察能力;科学课  三年级科学课的学
期刊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过多的修饰,那是一段艰苦扎根于农村最底层人民生活的岁月里磨砺出来的平淡朴实而又深刻到直指人心的采访实录。透过这本书的窗口我看到了那个年代下习近平主席的际遇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正如艾平所说:“陕北插队的经历让我们一批知青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这部大书,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认认真真看完,轻轻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习大大让我从内心生发出一种敬意。的确,我完成了
期刊
摘要: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对于冯延巳的词及其地位做出了高度评价。本文主要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生平活动,联系《人间词话》的相关词评,从境界、词品、艺术三个方面品读冯延巳的词,从而更好地了解王国维的相关词学思想,更好地把握冯延巳的词风以及在词坛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关键词:《人间词话》;冯延巳  《人间词话》是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一部早期名著。它以独特的理论构架和精妙的评论被誉为是“中国
期刊
一、  (一)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绘画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史前时期出现了以人物为题材,线条为手段的绘画。出土的彩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原始时期人们记录生活的痕迹。夏商周时期的绘画从大量出土的文物青铜器皿中,可以看到动物等变化的纹样。  战国时期人物画以《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为当今最早出现的单幅人物画作品。六朝是人物画的一个成熟时期。唐代人物画繁荣昌盛,这一时期出现了以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期刊
摘要:在农村的教育中,寄宿制学校相对较多,它主要为培养学生们综合能力,包括生活中、学习中每个方面都要展开相关的教育工作。还有一个目的是为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其中德育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管理内容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许多学校通常不够重视这一点,在这一方面农村寄宿制学校还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本文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德育管理;有
期刊
摘要:关注是学生要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共处,教学上与学生的互相支撑。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言语中的积极面、优秀面,长处或闪光点要给于特别的关注。积极关注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相信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点和长处,都有一种向上成长的动力,通过努力可以改变,使学生变得越来越好,积极地关注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处境,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和希望,也为自己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
期刊
摘要:侗族传统的“拦路”,是侗族村寨之间进行集体互访活动时,在村寨入口附近举行的一种迎客仪式。届时,隔着“拦路”用的长板凳和各种生活用具,主人与来客之间展开对歌,随着对歌的进展,障碍物被一一撤除,最后主人将客人隆重地迎进村寨。对于这个习俗,很早就有研究者关注和考察,但是很少有人对其特异性和形成原因提出质疑和分析。“拦路歌”描述的场景多为虚构,且“拦路”的理由荒诞不经,与迎客这一目的背道而驰,而来客
期刊
梦想一、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希望得到一个芭比娃娃,我要爸爸妈妈一人给我送一个芭比娃娃,我还要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可是爸爸去外地工作了,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我想爸爸回来,然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开心心在一起了。但是妈妈说我们家修房子欠了别人的钱没还完,要把钱还完才能回来。  所以,我今年最大的梦想是爸爸把钱还完,就带我们去动物园玩,并且争取下次考个第一名,爸爸回来看到我考第一名,他会笑的很开心。
期刊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稳健发展,加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衷与探索,为地方戏剧产业发展创造客观条件,其中秦腔作为戏剧之一,亦属于我国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其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秦腔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