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文本 提高解读能力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作为一种思考方式,是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智慧理答来实现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提升情感,在朗读中激发思辨
  理答与思辨的课堂应顺应学生立场。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文本进行排列组合,采用朗读的方式强化解读,激发思辨。例如,教学《诺贝尔》一文时,教者引导学生“三读名言”,在朗读和理答中提升情感,思考人物的品质。
  具体过程:一读名言: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全文,设置问题。(1)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并用一两个词语或成语加以概括。(2)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朗读才能更加精彩,课文为什么那么样去表达?在此基础上,二读名言:深情朗读名言:“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从而体验其中的情感,被诺贝尔对科学的不悔追求所感动。三读名言:针对文句“……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提出质疑:为什么诺贝尔专设这五个领域的奖项呢?学生讨论交流,被诺贝尔爱好和平的精神深深感动。再次出示名言:“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从中深层思辨:一篇写人的文章往往既写人的“才”,更要写人的“品”。
  二、引导学生思路,在辩论中激发思辨
  辩论是一种能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很好提高的活动。现行各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综合性学习中都不同程度地设立了“辩论活动”的内容。如一位特级教师教学《九色鹿》一文时,没有进行直接的灌输,而是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围绕“救与不救调达”的话题进行辩论,给学生一个不断自我思考、思辨的空间。片段如下:
  师:如果调达再掉进河里,你是九色鹿还会去救调达吗?”(许多学生都说“救”,教者没有理答,而是出示了《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两篇文章,让学生去阅读)
  师:读了这两篇文章后,你还想救调达吗?(生沉思)
  生1:不救。因为像调达这样的人,关键时刻会毫不犹豫地出卖自己的恩人。
  生2:不救。因为调达有着蛇、狼一样的心肠,他会害人。
  师:还有没有同学想要救调达的?
  生3:我还是会救的,这次再救他,说不定他会因感动而重新做人。
  生4:会救,但我救后会教育他,让他的灵魂干净一点。
  生5:会救,但我救后会远离,不让他再找到我。
  师:人性是复杂多样的,对于一个恩将仇报的人,我们不做农夫和东郭先生,否则就是愚昧。老师尊重同学们的观点,但我更赞同后三位同学的说法,如果要救,更主要的是拯救灵魂。
  三、刨根问底,在追问中激发思辨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可创设一些问题。通过纵向深入式追问,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容理解。
  如:一位教师执教《孔子游春》一课时,要求一学生朗读课文3-8节,让学生交流描写孔子对水有情谊的段落。
  师:可以看出什么?
  生1:有情誼。
  师(追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直接看出孔子对水有情谊?
  生2:“遇水必观”。
  生3:“动情地望着”“沉思”。
  师:“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顺温,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温柔,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本课教学中,教者通过刨根究底式的追问,让学生逐渐明晰了学习思路,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
  四、表扬激励,在评价中激发思辨
  潘新和教授曾说过:“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在语文教中,教师正确、恰当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采用激励性理答,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催化学生对下一环节的学习。
  师:你课文读得很有自己的风格,一定非常喜欢这一段。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一段话“话中有话”。
  师:话中有话?你说的话也是“话中有话”,能否把你的“话中话”告诉我们?
  生:文中最先写了天游峰的“高”和台阶级数的“多”,告诉我们老人每天要扫很多台阶。
  师:还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老人每天扫天游峰非常辛苦!
  师:你真聪明!我看你的眼睛就是一双慧眼,能读出“话中有话”。
  你把文章内涵都读出来了,这就叫会读书、会思考!
  本课教学中,针对学生课文朗读干脆利落的特点,教师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还赞美其有一双慧眼,会思考,从而激励学生继续思考,积极认真读书。
  五、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总之,追寻学生智慧理答,必须把文本读透,在读中悟情,情中感化,在交流思辨中内化。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让课堂教学手段丰富多彩,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在识字教学中思考:如何让汉字学习变得更轻松,更主动,让学生一开始接触语文就饶有兴趣。结合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排特点把认字和学习汉语拼音 ,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识字环境文化气息浓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兴趣。与同事们研讨并实施了三种有效方法:1.创设情境,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2.尊重学生的差异,
本试验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优良豆科牧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春季播种及采用隔带水平带状整地的改造方式,建立的半人工草地生长茂
通过对旱塬地0~200cm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定期观测,表明:旱塬地年内土壤水分动态,分为4个时期:晚春初夏强烈损失期;雨季恢复补充期;晚秋缓慢损失期;冬季早春相对稳定期。旱塬地
本学期的教研课,我勇敢地申报了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青海高原一株柳》。《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陈忠实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再细读,发现是借物喻人的散文。从“借物喻人”的表达方
高中阶段,由于语文知识的难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学习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更直接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外
<正> 玉米为重要淀粉质原料之一,它的用途甚广,除直接用作食料或饲料外,在工业发酵方面的用途尤为广泛。 玉米浑身是宝,如果直接用作酒精或其也发酵产品的原料,则仅仅利用玉
【摘 要】  许多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都会用到范文。范文的含义,范文的弊端,范文的作用,范文的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的原因,正确地使用范文,范文使用的数量,这些都值得探寻。  【关键词】  范文 利用 弊端 选择  许多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都会用到范文,如何利用好范文来指导学生写作,是值得探寻的。  首先,先了解范文的含义。“范文”指“语文教学中作为学习榜样的文章”。①在教学中,选取的文章须符合一定的
一、人文性:明确的时代价值取向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讲述了土地爷爷送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式各样的食品吃了;小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能够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特征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主动,更富有创新精神,更善于团结协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初中的语文老师该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