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海中寻找《意林》

来源 :意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x8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时光的年轮上,跳动的思绪穿越书海,回味着我与《意林》一路走来的故事.少年时代,总喜欢阅读一些有内涵、有韵味的小短文,篇幅无须很长,但需要有深度的思想.我与《意林》的第一次邂逅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那时的我经常流连在图书馆,无意间,我听到身边有位母亲正拿着一本杂志为她的孩子讲故事,故事虽然短小,但是诙谐幽默,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我找到那位母亲手中的杂志,一个响亮又有诗意的名字触动心灵——《意林》,感觉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富含意境的杂志.
其他文献
有愿才会有缘,如果无愿,即使有缘人也会擦肩而过.“缘”是天意,“分”在人为.无论缘深缘浅,缘长缘短,得到即是造化.人生苦短,得来不易,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并应宽容、豁达地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期刊
一、由南向北rn“大姑娘,你这辈子都不可能上学了,别想了.”rn老太太是我在火车上遇到的.漫长的旅途让人昏昏欲睡,阳光仿佛透明的薄膜,将车厢里的吵闹阻隔在一个又一个狭小的隔间里,乱哄哄的,又分外疏离.我随意翻着手上的书,原本是怕无聊才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书,不曾想枯燥的内容让本就烦闷的下午变得更加难熬.也是这时候,这个原本安静的老人忽然与我搭话.
期刊
在20世纪的法国,后现代思潮独领风骚.在无法绕开的法国后现代大师中,罗兰·巴特就是其中之一.纵观罗兰·巴特的一生,他从前期的结构主义主张到后期的解构主义主张,无一不是法国乃至世界学术界津津乐道的研究话题.在他前后的转向过程中,《恋人絮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我们能从《恋人絮语》这部作品中窥见罗兰·巴特后期的文本观和具体文学主张.本文拟以《恋人絮语》为范例,逐一梳理罗兰·巴特后期作为解构主义者的文本观和具体文学主张.
期刊
一rn村口的路是老河口村煤矿拉煤的必经之路.rn已经记不清多少年了,这条路的颜色早已变成黑色,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这条路永远都是坑坑洼洼的,甚至不时有一处隆起、一处低洼.让人费解的是,这条路没有人去修.rn老河口煤矿的矿长换了好几任,也不是没有人去修路,但是收效甚微.今天修好的路,第二天早上就又会变成原来坑坑洼洼的样子.
期刊
一轮朝阳,给校园抹上一层金色.参天木棉树上的大喇叭传出甜美的童声:“亲爱的同学们,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校园顿时苏醒.rn“珠江一滴水,涵养学海增智慧……”伴随着嘹亮的校歌,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进到校园.rn这时,一个男生慌慌张张地从教学楼出来,朝校门口的方向小跑而去.气喘吁吁的他向值班的张老师嘀咕了几句,张老师脸上顿时凝重起来.她与值日同伴打了个招呼,就火急火燎地朝四(2)班教室奔去.
期刊
每天早晨到门口邮箱拿报纸是于奶奶最开心的事.rn拿到了报纸,就拿到了一个通向外面的钥匙,一张游览时间的车票,一个瞭望远方的望远镜.rn一个老花镜,一张报纸,一杯茶.rn一版、二版、七版、八版.于奶奶盯着眼前的报纸.报纸的角角落落都被她的眼睛扫射了多遍.退休以后,她有大把的时间,报纸上的文字仿佛一只只小脚,被眼睛拉拽着,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拆解开来,时间太整了,太大了,如同一个不好消化的肉块,报纸便是一排排伶牙俐齿,把时间分而嚼之,细而咽之,慢慢消化,送进身体.
期刊
乡愁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乡愁是一篇议论文,严谨而深刻.乡愁是一首长诗,沉重而隽永.rn夏日炎炎,我们走进位于永春龙水村的漆篮文化展示馆,走近乡音的心泉,倾听心泉叮咚叮咚的响声,重温一抹美丽的心情,抚慰一颗疲惫的心灵,回首一段苍凉的人生.
期刊
期刊
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我盯着手机端详了数秒,判断问题出在了前两天从口袋里掉出,摔碎了一丝丝的屏幕上.rn总而言之,它坏掉了.rn杭州,5G时代,疫情防控时期,身上没有现金和银行卡,这个时候手机坏了,意味着什么?rn我没有办法乘坐交通工具回家;没有办法去到任何一个室内场所,因为都需要出示健康码;没有办法直接拿去修,因为第二天早上才能拿到.最要命的是,我突然想到自己还有社团的工作和濒临deadline的论文没有做.漫无目的地兜转了半天,我想起自己还饿着肚子.
期刊
几年前我在北京T3航站楼准备登机前,看到了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他坐在一排乘客中间,正在东张西望,很悠闲,又有点百无聊赖.rn我走过去打了个招呼:“您一个人啊?”rn他点点头说:“习惯了.”rn他也没有随身行李,连个包都没带.身边的空椅上斜靠着一个年头久远、皮子都已经皲裂的琴盒.rn“您这招很安全.”我说,“谁也想不到,这么旧的琴盒里会藏着一把价值连城的小提琴.”我隐约记得他告诉过我,那是斯特拉底瓦里提琴协会提供给他使用的一把名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