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实践路径及当代启示

来源 :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配正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严密的发展逻辑。分配是商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劳动则是价值分配的基础所在。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本质出发,科学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最终追寻的价值目标。深入挖掘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形成逻辑、基本特点以及实践路径,对于完善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目前高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实施“三教”改革进行课程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针对铁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的教学困境,剖析五星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该模式在铁道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施路径,以铁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为例展开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还可以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双创”战略背景下,集中力量推动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应对我国创新基础不牢、关键领域受制于人、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创新挑战显得尤为迫切。充足的资金来源是高科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核心驱动力。高科技企业作为资本密集度及技术密集度高的高效益创新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然而,出于创新活动天然具有的投入高、不确定性强等特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充
影视剧作为一种流行的文艺作品形式,其内核是对现实社会的映射。文章聚焦于近年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剧作品中有关于家庭的叙事内容与方式,借此分析其中所体现的原生家庭对个体后天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影视剧作品中的家庭组成可分为完整原生家庭、角色缺失原生家庭与情感缺失原生家庭三类,在其中成长的青少年发展则呈现出幸福自信、怯弱自卑、叛逆偏执等不同的样貌,让社会看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从而引起对家庭及教育
比喻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频频亮相。尤其是其与诗歌鉴赏的联合,一直是一个常见题型。但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判断不准的现象,将比喻误认为拟人或其他表现手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其细化分析,掌握它的特点与作用。
近些年,中学生校园暴力时间越来越多,为中学学校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同时,也导致家长和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和后果。同时,这样的中学暴力事件还在不断的增加和扩张,虽然学校、社会都在全力制止,但是这样的类似事件依然在发生和存在。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学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扼制校园暴力发生的相关预防方法和措施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在舒适、安全、和
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对土石方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工程概况、土石方施工技术具体应用及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希望通过研究与分析,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合理应用及其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