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与当代“中国梦”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9043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宏伟目标,并通过确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更应把创新作为灵魂,与时俱进,在理论上、内容上、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使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既是一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正确道路,也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从束缚、封闭到解放、进步、务实,再到开放,科学,创新的历史性跨越,这也要求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而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如果选择的方法能与人做到有机的结合和应用,思想工作才能走上直径,效果明显。现就此谈些浅见。
  当今社会,人权内涵的扩充和有关争端解决方式的多样性在促进和保护人权事业的同时,也在不断对主权国家造成影响。因而,如何平衡两者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应用于党的
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领导力的提升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围绕着具有领导力才能的人才竞争也是日趋激烈.无论是优秀的企业,还是卓越的企业,他们的一个共同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可以说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发展史.马克思在继承哲学先辈的基础上,探索人自由和发展的道路,立足唯物史观,创立了科学的自由观.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和谐
胡适所主张的“科学方法”是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产物,有着深厚的西学和中学理论渊源。他所提出的“科学方法”在当时起到了解放思想和促进中国学术界方法自觉的作用。因此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时代,推进马克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属性和实践要求。而当前网络传播既存在着专业网站布局数量少、专业网站信息质量差、专业网站宣传形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