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青:知识带来财富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25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保青
  1966年,出生于郑州市老鸦陈村;1996年,创办郑州豫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1999年,创办郑州豫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6年年初,成立河南豫鸽公路养护工程公司。
  
  要想用一句话来形容陈保青可不那么容易。他明明是一家装饰工程公司的董事长,却同时把农业开发搞得有声有色。有人说他是成功企业家,也有人说他是农业研究者。在这里,暂不管哪个头衔更合适,还是先来看看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是怎样凭借自己对知识的追求创造财富的吧。
  
  儿时经历:要比别人想的更多
  
  小时候,最让陈保青高兴的事,就是每天下午放了学,去附近的河里捉虾,第二天再和父亲一起拿去卖。渐渐地,爱动脑的陈保青发现一个问题:活虾比死虾要好卖得多。可是,怎么才能让虾过一夜不死呢?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将虾放在湿润、透气的麻袋里,第二天照样活蹦乱跳。以后,陈保青家卖的虾总是鲜活的。
  在陈保青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晚上,村里放电影,大人小孩儿都兴奋地搬着小板凳去村头了。陈保青想,平常在这里捉虾的人很多,今天大家都去看电影了,这肯定是个捉虾的好机会。于是他就独自打着手电去了河边。第二天,陈保青和母亲拉着一大麻袋鲜活的虾刚走到一家工厂的门口就被下班的人们买光了。当时,陈保青的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是四十多元,可那天,他们卖虾所得几乎是父亲工资的两倍!
  这件事让陈保青意识到:要想比别人收获更多,就要比别人想的更多!
  
  创业初体验:盲目没有出路
  
  上世纪80年代初,陈保青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他的老校长帮他找了份工作——到一所中学去任教。面对每月五十五元的工资,陈保青心里有些矛盾,他实在不满足于一份现成、平庸且不用动脑筋的“饭碗”。
  放弃了工作的陈保青,看到有人倒卖蔬菜小发了一笔,就决定试试。他借了点钱,到信阳买了茭白,准备回来卖。可这种菜时效性很强,陈保青赔了。他不甘心,又打听到云南的奶牛价钱挺便宜,就借了几千元跟人合伙到了云南。可到云南一看,价钱已经涨到了两千七八一头,这生意不能做。
  奶牛生意没做成,同去的两个人就商量着倒卖木材。这回陈保青留了个心眼儿,他打听到郑州市场上的木材大部分是东北的松木,要比云南的松木质地坚实得多,价格也相对便宜。这生意也不能做。可同来的两个人说什么也不听劝,非得试试不可,陈保青只好一个人先回去了。后来这两个人果然赔了。
  出去跑了一圈回来,陈保青深深意识到:没有明确目标,一味地跟风是不行的。他开始老老实实地回家种地卖菜。
  那年冬天卖菜的经历。陈保青至今还历历在目:那天,西北风嗖嗖地刮着,陈保青天没亮就起床了。他装了满满一辆三轮车的大白菜,从城北骑到城东南的二里岗,又从二里岗骑到城西,围着郑州市绕了一圈,天都黑透了,才卖了三毛钱!回家的路上,刀子般的冷风透过棉袄一直吹到他的心里。陈保青欲哭无泪——为什么天道不酬勤?为什么农民的生活要过得如此艰难?他感到一种无形的危机和恐慌正压迫而来……他不要再这么盲目地闯荡,他要寻找一条正确的出路。
  
  命运的逆转:知识带来财富
  
  一次,陈保青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名为《日本蔬菜地膜覆盖新技术》的书,翻翻觉得不错,就顺便买了下来。拿到家里一看,书里闻所未闻的新技术让陈保青大受启发,他激动得彻底难眠。是啊——观念陈旧,知识陈旧,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走,会有多大出息?陈保青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甩掉贫穷的帽子!
  当时陈保青家养的小牛犊经常死去。陈保青托人从省畜牧专科学校的老师那里要来了一本油印的《动物高级饲养技术》,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家人配饲料喂牛,两个月过去了,不但新诞生的小牛犊健壮得很,而且每头牛的产奶量也从过去每天的三十多斤增加到七八十斤。
  初尝科技甜头使得陈保青备受鼓舞,也平添了几分自信,他决定搞暖棚蔬菜种植。于是他又回到了学校,这次是在农业函授大学学习“蔬菜与食用菌栽培技术”。那时候,陈保青每天晚上在教室上课学习,白天就在地里实践,起早贪黑。
  当时茄子很好卖,陈保青决定现学现用,对茄子进行高密度栽培。由于陈保青种的茄子又大又好,而且产量成倍增加,那一季下来,每亩茄子竟卖了两万多元!
  有了一笔小财富,陈保青终于不再是个贫穷的农民了。
  
  再一次淘金:想到就要去做
  
  上世纪90年代初,装修在郑州刚刚兴起,做装修的还不多,陈保青隐隐地感到装修业乐观的前景。他很果断地将养牛和种菜交给了家人和乡邻,开始钻研起装饰装修。
  最初的时候,陈保青跟着装修队打工,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的活儿,但在干活的空当,他还常去书店查阅建筑和装修方面的书,抓紧一切机会学习。
  有一次,陈保青听说有一人家准备封阳台,就主动找上门。他对人家说:“请您相信我,我保证一天之内全部干完,决不耽误您第二天上班。保证质量,如有问题,保证啥时坏啥时修。”也许是这个年轻人浑身上下透出的自信说服了人家,这个封阳台的小活陈保青算是接了下来。当时,装修刚刚在郑州流行,滥竽充数的懒人和技术不硬的人是大有人在,所以陈保青高效率、高质量完成的“四四方方八面光”(客户的形容)的阳台的事情,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此后,陈保青的活越接越多,也越接越大。但是他依然是在书店和工地两头跑,一边学习最新知识,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有时活儿没按要求做或哪个地方不太细致,他宁可赔本也要返工。陈保青说,出来做生意就要先学做人,你得先学会三样儿“吃苦、吃亏、吃气儿”。这种不失农民厚道本色的做人理念深受客户赞赏。
  1996年,由陈保青担任总经理的“郑州豫鸽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由小到大,逐步走向正轨,年利润也相当可观,这次“淘金”经历给陈保青带来了上百万的财富。
  在生意场上逐渐成熟起来的陈保青明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容不得片刻的麻木和松懈。1996年,陈保青怀着更上一层楼的渴望走进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学习“室内外装饰设计”的同时,他又学了“工业设计”及“计算机应用知识”。陈保青认为,知识只要学到了手,那就是财富,在当时可能用不上,但将来,某些知识肯定会起到坚固的奠基作用。
  
  成功之后:富贵不能忘本
  
  尽管陈保青的装饰工程公司很赚钱,可是他的心却有一半始终在农业上。他念念不忘多年前在寒风中苦苦叫卖大白菜的经历。
  经过几年筹划,在郑州北郊的老鸦陈村,出现了一个叫做“多功能日光温室”的大棚,里面种植着各种绿色无公害蔬菜。在那些宽敞、明亮、气派的多功能日光温室里,单棚面积就达到三亩,拖拉机可直接进棚操作,就连棚顶用来保暖调温的草苫,也全部自动化;棚内蔬菜浇水更为先进,采用以色列膜下滴灌技术,开关一开,即可完成,而且此滴灌技 术大大降低了棚内的空气湿度,使蔬菜病害发生率降到最低点;在虫害方面则采用物理防治,棚内蔬菜从未使用过任何含化学成份的农药,使蔬菜真正达到“绿色”的标准。这里的单棚面积、自动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在省内首屈一指——这,就是陈保青创办的“豫鸽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园”。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上规模且技术先进的“日光温室”都是陈保青用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来的“工业设计”知识一手建成的。在日光温室大棚外面的一面墙上有几个大字:“科技强民,振兴邙山”。陈保青说,这句话是他自己用电脑刻的。他说:“我认为,农民要发展,不得不先弄清一个理儿,那就是‘科技富民’,还要再明确一条路,就是要走‘科技强民’的路。在我看来,‘强’比‘富’更为深刻,更能激励人。只有富,才会强,可话又说回来了,怎样富和强?非得靠学习、靠科技不可。”
  如今,示范园已被邙山区科协、团委确定为邙山区“科普示范基地”,并在全区推广。由于是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所以这里的菜极为抢手,刚刚运到市场,即被高价收购运往外地。如今公司收益相当稳定和可观,预计一年内即可收回全部成本。
  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两个公司逐渐壮大,陈保青深感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1999年,他一边忙碌着两个公司的业务,一边挤出时间参加河南省委党校组织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学习,同时还经常到沿海城市考察学习。他说:“这个账我会算,知识效益的原理是递增的。我学得越多,就得到越多。”
  现在既是农艺师又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装饰协会会员的他始终认为:社会不会将就人,只有人去适应社会。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让社会来造就自己,才能有所成就。
  翻阅陈保青的简历,不难看出他的创业生涯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度过的:1986年,在河南省蓄牧专科学校进修,学习“动物的高级饲养技术及防疫”;1988至1989年,在河南农业函授大学学习“蔬菜与食用菌栽培技术”;1998年,在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2001年,毕业于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2002年,从中央党校本科毕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保青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是不凡的成绩:1992年被评为“邙山区首届青年走共同富裕道路标兵”;1993年被评为“邙山区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评为“邙山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陈保青被评为“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郑州市新长征突击手”;2001年,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惠济区优秀共产党员”,同年底被评为“河南省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
  面对鲜花与掌声,陈保青并没有陶醉在其中,他说自己要永远面对未来。他的设想还有很多——吸收大学生,团结凝聚周围的青年经济人才,筹办“工农商联合体”,互相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既能O促进邙山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又为第三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要走的是“公司加农户”的道路。
  (编辑:赵玮)
其他文献
1979年,一名退伍士兵光荣地穿上警服.成为了守卫一方平安的刑警。刚上任没多久,他就遇上了一件紧急的案子:队里要试试这位新手的功力,让他画一张案发现场的示意图。没想到,这
在现行的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中主要是运用管网平差来计算给水管道的具体管径,本文根据实际供水管道安装工程实例,结合佛山市动态水力模型,来推导出了给水管工程设计时,管径的合
小额农户贷款自开办以来,日益成为农村信用社信贷与收益增长中的亮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小额农户贷款发放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背离小额农户贷款发放的初衷,改变了
人性问题是伦理学说的理论前提,只有在科学的人性观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科学的伦理学说和和谐的道德生活,只有尊重现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特点,道德建设才会取得成效。 Hu
通过介绍利用管网水力模型评估、优化和选择加压供水方案的方法、步骤和应用情况,说明管网水力模型是指导加压供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得力工具,有效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文中首先介绍了给水管网微观模型中的阀门分类,简单阐述了控制阀门在管网模型中的模拟方法,并指出在一些情况下必须要对管网中的部分阀门进行模拟,最后以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
供水管网系统动态建模是自来水公司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效益、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镇江市供水管网系统建模为实例,详细地阐述了镇江供水管网系统模型的更新维护方法
目的了解2015-2018年我国≥60岁人群因跌倒/坠落就诊病例分布特征,为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中≥60岁人群跌倒/坠落病例数据,分析其一般人口学特征、伤害发生和伤害临床特征。结果2015-2018年NISS共采集老年人跌倒/坠落病例205 670例,男女性别比为1∶1.37。跌倒/坠落发生高峰时间段在10:00-1
建立供水行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构架体系,对我国供水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以什么为核心来组建、规划、建设整个供水企业的信息化构架内核,是我们每一个供水企业现在必
供水企业在规划设计调度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手工计算或凭人工经验决策,已不能满足现代供水企业的要求。管网水力模型通过现实管网供水状态的仿真,可实现多工况,多时段的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