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的体验权还给孩子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与孩子一起在中餐店吃饭。时间紧张,我与孩子分头行动——孩子帮我拿筷子和勺子,我负责结账买单。就在孩子数筷子的间隙,我却陷入了排队的僵局,队伍迟迟不肯前移。
  我前面的一个小男孩,大约五六岁,手里拿着3元钱,呆呆地站在柜台前面。我朝柜台看去,原来结账机器坏了,服务员正拆下仪器准备修理,小男孩倒是一眼不眨地端详着,饶有兴致,趣味十足。大概过了3分钟,结账机仍然没有修好的迹象。这时,一个30多岁的女人冲到了柜台。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我仿佛听到了女人咬牙切齿的声音。
  “孩子就买一根烤肠,你先卖给他,再修不行吗?”人还没走上前,已然进入开骂模式。另一个年纪略大的服务员过来,给孩子拿出烤肠,收钱了事,算是替刚才的小姑娘解了围。本以为一切已经息事宁人,没想到这位妈妈竟然只是开始,骂戏还在后面。
  “这是我第一次鼓励孩子自己买东西,结果就遇到你们这些不配合的?”女人不依不饶地对着售货员喊起来。“我在门口看了好一会儿了,这不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吗?你们觉得孩子小,不放在眼里吧……”服务员小姑娘显然是习惯了这種“碰瓷”的架势,低头不语,不予争辩。架不住女人连环炮似的开骂,餐厅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这对母子身上,这下小男孩反倒局促不安、不知所措起来。他拽拽妈妈的衣角说:“我看姐姐拆那个机器很好玩呢,咱们走吧!”然后牵着妈妈的手离开了餐厅。
  这时我听到服务员姑娘嘟囔:“见过那么多鼓励孩子买东西的,没见过这种,又不是故意刁难她家的孩子,我看那孩子反倒被他妈吓得不轻,等一下又怎么了?”
  最后的一句话戳中了我。是啊,为什么不让孩子接受一个真实的等待?
  我们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布置了剧情A,结果事实上不是想象的样子,演变成了剧情B。然后就开始着急上火,发飙耍性子。要知道,没有谁有义务陪你完成最初的剧情设置。你若想按照这样的设想教育孩子,请回家关起门来自己演。
  仔细回想,我们每个家长都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想象出孩子的各种不爽,然后施以关心。至于这些爱,孩子到底是否需要,父母并没有考虑。
  幼儿园的午饭是炸带鱼,妈妈担心鱼刺卡到喉咙怎么办;给孩子买了一个拼插的玩具,孩子想自己动手组装,却被爸爸喝令停止,等爸爸安装完毕,再交给孩子玩耍;自家的娃想约小朋友玩,被对方拒绝了,孩子还没表现出难过的表情,妈妈就已经送上了温暖的怀抱;一起玩耍的3个男孩子比赛骑自行车,骑到最后的小男孩正准备与妈妈分享骑完全程的喜悦,结果妈妈送上一句扫兴的安慰:“孩子,第3名也不错。”
  在我看来,孩子未必弱小,大人不见得坚强。原来真正的玻璃心是父母本身。不放心孩子自己吃饭,担心吃不饱、喝不好;不舍得让孩子与同龄人相处受挫,总想让自己的孩子高兴而去,满意而归;不敢给孩子看看真实的世界,担心小孩接受不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总想为孩子铺设最好的路径,选择最准确的目标,甚至连达到目标的方法都选择了最优方案。这是怎样的一种焦虑,才能如此“玻璃心”地安排好一切。
  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不也时常这样抱怨过父母吗?如今角色对换,我们并没有比我们的父母高级多少,依然在做捆绑销售关爱的事。
  请把生活的体验权还给孩子,放手让他们去闯。
其他文献
我看着屏幕上的黄小厨,胖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微微发福的身上系着围裙,有招有式地讲着自家私房菜,画面中热气蒸腾,是满满的人间烟火味道。  这不是我印象里的黄磊,他应该是《人间四月天》里玉树临风的徐志摩,是《橘子红了》里为爱痛苦的荣耀辉,至少也应该是《四世同堂》中儒雅的祁瑞宣,《夜半歌声》中忧郁的宋丹萍……  他如此真实如此平凡的模样,却又透着如此体贴如此浪漫的气息。  他在2014年出版的《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