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质性研究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来源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教育质性研究已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当下职业教育研究中,质性研究方法缺位严重.在必然、实然与应然的三重逻辑视角下,职业教育质性研究具有凸显人的主体性、关注底层边缘者、注重微观差异性的必然之义.然而,其实然样态表征为职业教育质性研究缺位严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此,提出:树立求通思维,助推“理论自觉”、培养扎实学风,力避“花拳绣腿”、扎根当下生活,注重“回应现实”的提升路径,以实现其“应然”样态的形塑.
其他文献
公共艺术一直是雕塑学科中的“显学”,雕塑家大都会以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展现为最终目标进行构思.但需要指出的是,公共艺术和“在公共场域里的艺术”并不相同.前者指在公共空间中陈列和展示的雕塑,更多的是展现艺术家的个性化创作,而后者则更关注场域和在地性的问题,是根据制定空间和主题进行艺术品的定制,让艺术品融于空间之中,并和空间浑然一体.创作对象也就由一个纯粹的理念转向为对于场域的再创作,从有形的具象雕塑创作转向无形的空间再加工.
期刊
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将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课程改革成为重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逐步形成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流程、创新方法,实现课程目标“四位一体”的课程改革思路,进而将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到管理类专业的其他课程改革中.
在知识产权制度从无到有中,学界缺乏对知识产权客体的研究.梳理当前学界有关争议,可以总结出若干观点.为了定纷止争,可以从权利(义务)客体的法学定义入手分析,推导出权利资格理论,明确权利(义务)客体的实质,并将结论运用于对知识产权客体的研究.明确知识产权客体的含义,并使之区分于知识产权对象,具有独立的功能性价值.
《小城畸人》作为美国现代文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1983年首次在中国译介,并于2020年重译出版.近些年,文学作品的重译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对比研究两个时隔多年的译本,分析旧译本中出现的疏漏或误译、语言陈旧、言语生硬拗口等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译文的忠实性、曲解原作者的意图,也会给读者造成困惑.重译文学作品能够在保证原文忠实性的同时,为读者提供品质更高、更具时代性的译作,为外国文学作品汉译实践提供参考.
目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文知识缺失、培养方式单一、知识内容落后等方面.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文化快餐化、学校对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育重视不够,以及家庭文化教育不足等.为培育英语专业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学校应该增加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素质教育公选课程,积极组织校园人文活动;教师要挖掘英语课堂上的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从而逐步改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缺失的状况,提升育人水平.
从非遗口述史的价值定位入手,分析了口述史对非遗保护的意义、非遗保护的重要途径、口述资料类型的多样性.研究了非遗口述史蕴含的哲学要义,包括记忆与直觉的融合、继承与超越的相关、主体经验与主导作用的结合、个体孤独感的疏离.对于历史哲学中的非遗口述史,非遗手工技艺为例,从历史的关联、艺术的表达与解释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非遗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是华夏儿女确认自我身份的重要方式.
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而这首先取决于课堂授课这一微观层面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领导力问题,具体包括对授课情境和学生群体中隐性的共性需求识别不足,同时对群体内舆情与授课风格的关系认识不足.对此,研究运用管理学中领导理论的研究范式和视角,指出高校的授课过程也是一个施加影响的领导过程,进而借鉴菲德勒模型,将教师授课风格分为任务型风格和关系型风格,将授课情境依据三个维度(“师生关系”的好或差、“课程结构”的高或低、“教师权力”的强或弱)分为“有利、中等和不利”三种情境;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史记》的记载中.在元散曲家笔下,刘邦形象的一些方面得到了展现,在肯定刘邦功业的基础上,暴露了他德行上的问题以及屠杀功臣的事实.元散曲家将散曲中的刘邦形象作为自我表现的载体,他们选取的这些角度实际上蕴含着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即对统治者的质疑、对功名的厌弃和对归隐的向往.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的办学之道,是教育的本真使然,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应有之义,是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内驱力的重要之举.当前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包括认识缺位、管理缺位、保障缺位等.今后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应做到五度并举:一是强化顶层认识,提升课程思政认识度;二是重塑培养方案,提升课程思政的精准度;三是挖掘思政元素,提升课程思政的融合度;四是压实主体责任,提升课程思政执行度;五是加强条件支撑,提升课程思政的保障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方面的重要论述,对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整体推进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指导意义.系统探讨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融入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理路遵循和路径设计,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其关于劳动实践、劳动价值、劳动主体和劳动精神的观点,有着丰富且全面的教育元素,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经过“以劳育人”的教育设计,使劳动教育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实施高质量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