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次谐波发射的亚原子尺度研究

来源 :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高次谐波是产生超短阿秒脉冲和相干高频XUV光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产生高强度的XUV光源,需要对谐波产生机制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计算了不同空间位置的含时偶极矩进而得到不同空间位置的高次谐波发射.对不同空间位置的谐波发射谱的分析发现,谐波发射的主要空间位置在核区附近,不同空间位置的谐波中奇次和偶次谐波均能被观察到,整数阶谐波能量辐射强度较大.进一步研究不同空间位置的谐波相位发现,在x=0左右两侧发射的奇次谐波相位相同,偶次谐波相位相反.通过滤波方法分析了不同空
其他文献
根据非线性局部Lyapunov向量方法和增长模繁殖方法,选取Lorenz63模型和Lorenz96模型的不同状态为例,对集合预报与单一预报的预报技巧开展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预报比较,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应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胰岛功能的恢复,及在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体内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UAE)水平的变化。方
报告1例全身多发性脂囊瘤。患者男,40岁。囚全身泛发囊肿30年就诊。无家族史。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至皮下有不规则囊腔,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无颗粒层,与多个皮脂腺相连接。诊断:多
报告2例伴有毛囊黏蛋白沉积的向毛囊性蕈样肉芽肿。例1.女,39岁。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3年余就诊。例2.男,52岁。躯干、四肢出现红斑、斑块1年就诊;结合组织病理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要甄选合理的教学案例,满足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注重多种形式展现案例,
报告1例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男,26岁。全身泛发色素斑、雀斑样损害20余年,头面部及下眼睑肿物2年,日光曝露部位皮肤色素进行性增加。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血管肉瘤和黑素瘤。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尚未解决、难以解决、想努力解决的心理状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说的是积极的思维总是从质疑开始,从
目的:为更好的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标本,进行钩端螺旋体检测。结论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快速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特大地震,绵阳市位于地震重灾区,一些常见的皮肤病发病率呈爆发性增长.现将地震期间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分析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