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非纯CO2输送管道区域人类健康风险评估的QRA概率模型及应用

来源 :环境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u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超临界非纯CO2热力学参数特征,对非纯CO2泄漏过程中的动态物理参数进行了解析,应用流体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风速及泄漏孔径)CO2扩散规律.将风速v、距离x、泄漏孔径类型及逻辑函数Lv概率分布特征与数值模拟相关结果应用于QRA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结合轻微伤害、不可逆伤害与致死3种危害等级对应浓度阈值4%、10%及25%,对超临界非纯CO2输送管道区域个体3种类型健康风险(HR1、HR2、HR3)进行定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在大孔径泄漏情景下,距离泄漏点200m范围内个体致死风险,高于可容忍健康风险水平(10-5),200~350m内个体致死风险高于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10-6),个体轻微伤害风险直至距离1850 m才降低至可接受健康风险水平.研究结果可应用于CCUS超临界输送管道路线和设计早期阶段,为探索减轻人群健康风险替代方案提供定量化数据参考.
其他文献
钝化修复技术因投入低、见效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对中低浓度土壤污染的修复具有优越性.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具有优异的重金属吸附能力,用EPS溶液协同膨润土钝化处理铅污染
微塑料是一种新的土壤污染物,对土壤环境与健康有严重影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系统分析了农田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点,总结了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壤微塑料污染
含油浮渣作为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若处置不当不仅会危害环境,还会造成资源浪费.针对含油浮渣含油量高及有机物含量高等问题,以处理后渣相中含油率和水相中TOC去除率为技术指
为初步明确清江流域地下水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状况,以清江流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流量>50L/s的典型泉、地下暗河供水水源为采样点进行取样,测试分析样品中Pb、As、Mn、
作为一种被动采样技术,极性有机化合物整合采样器(polar organic chemical integrative sampler,POCIS)具有安全、易使用、可进行低浓度监测、高回收率和抗生物污染等优点,由
为探究施加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对诱导葎草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采取盆栽试验研究了镉污染土壤中施加不同浓度GLDA对葎草生长状况、抗氧化酶系统和镉积累特性以及
污泥基生物炭是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环境污染物的添加剂之一.然而,关于污泥基生物炭原位钝化修复Cr污染土壤的研究还较少.以污泥与棉杆为原料,通过共热解制备污泥基生物炭,并按
鉴于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设施效能监测不足、手段复杂且精度低的问题,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中,以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为监测手段,以外界量改变引发透水面层上
研究了水培环境中不同浓度纳米二氧化钛(Ti02-NPs)(0,25,50,100,200 mg/L)缓解Cd对小麦幼苗造成的生理毒害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水培环境下TiO2-NPs的施用,缓解了 Cd对小麦带来
通过收集2015-2019年苏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例行监测数据,采用USEPA(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12个在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健康风险评价,并利用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