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曾怀疑天空的蓝

来源 :广东教学·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翠绿的树木,明亮的屋子,湛蓝的天空,宽阔而又充满乐趣的院子,这是我的童年,我的家。
  小时候,妈妈总喜欢做一些手工品如刺绣之类的,放在家里当摆设,通常一整天闷在屋子里穿针引线,有时她会忘了煮饭,很多次,当我掀开锅盖都会看见里面空空如也,便会张着嘴大喊:“妈,我的米饭呢,被你吃了嗎?”这时,她就会奔过来,抱歉地笑笑,然后说“我忘了”,依旧像一个俏皮的姑娘。接着她就会做我最爱的菜来跟我道歉,虽说我很不情愿,但还是会看在可口的饭菜上原谅她。
  记得小时候调皮,曾经不小心把她最爱的一个刺绣捅破了,因为怕被骂就跑出去找小伙伴玩。当我一身大汗回到家时,看见母亲坐在床上捧着刺绣的碎片,她那空洞般的眼睛让我回想起我犯的错误。妈妈看见我回家,很平静地问我:这怎么碎了?她指着刺绣,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道:“不知道,我一直在外面玩。”她沉默着,接着就去做饭了。
  她当晚做的菜,有的太咸,有的太淡,米饭还有点硬,总之“各具特色”。但因为做贼心虚我还是吃了一大碗米饭,但吃完后看见她还捧着碗出神,我便再也忍受不了,我的情感迸发出来,“哇”的一声就哭了。她好像突然惊醒似的放下碗筷,迈开腿走过来,问我怎么了,她从我带着哭声、断断续续地讲述中得知是我弄坏了她的爱物,便很惊讶地说你不是说你不知道吗?我道了歉,说我撒谎了,她便不再说什么,陪着我直到我停止哭泣。
  第二天,她又变回了以前那个熟悉的她,隐约记得我昨天问过她为什么就那样相信不是我干的。她说:“作为一个母亲,我应该相信你,就像海不曾怀疑天空的蓝,浪不曾怀疑云朵的白。这是因为父母是爱他们的孩子的。”这段话我一直记得很深刻,因为那是她第一次说爱我啊!
  我好像突然读懂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哪儿了,不就在于“相信”两个字吗?当你读懂时,请告诉她,你爱她,她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
  【点评】 本篇文章的题目具有象征意义,且有文采。“海不曾怀疑天空的蓝”实际道出了“母亲从不怀疑自己的孩子”的主题。前文交代妈妈极爱刺绣以致忘记煮饭的情节看似无关紧要,实际更能为下文即使“我”弄坏妈妈心爱的东西,但她从不怀疑“我”作铺垫。
  (指导教师:张 芬)
其他文献
遇见一杯茶,那就细细品茗。遇见一首歌,那就静静聆听。遇见一朵花,那就微微驻足。遇见一个人,注定有故事开始。——题记  一头飘逸的长发,一身绚丽的民族服装;言语中时时透出文化的气息;字里行间充满着无数的精彩。遇见您就像落入了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  自从我第一次见到您——亲爱的语文老师敬老师,我便爱上了您。幽默风趣的语言,百听不厌的故事,就这样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上到《王几何》这一课时,您更是神采飞
【名家选段】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阴,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阴下长啸。   我预测看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
中国古代亦有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称冠礼,女子称笄礼。古人将冠礼置于礼仪之首,所谓“冠者,礼之始也”(《礼记·冠义》),可见冠礼之重。  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社会各阶层均要举行冠礼。如《说苑·建本》篇“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冠则可以为方伯诸侯矣”,《左传》中鲁襄公九年(12岁)“冠于成公之庙”,这是天子诸侯大夫行冠礼的记录。《礼记·文王士子》篇云“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可见当
我是一个狂热的数码爱好者。我对娱乐性的电子产品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央求爸妈给我买一部智能手机,但不知为什么,收到的回复不是“好好学习”便是“过会再说”。就这样一直到了初三,我便更没理由再提买手机的事了。  于是,我开始为没有手机而烦恼。  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手机,不管是二手的还是潮流的,不管是上千的还是过百的,“手机党们”一个个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而我,尽管上了无数遍的淘宝网,却还
1  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一个人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起自己的读书兴趣。  读书兴趣的培养跟生理上的一些其他喜好的养成很相似。你的食谱有多宽?你喜欢吃多少样东西?是不是偏食?  大家知道牛奶的养分非常高,也并不太贵,因此西方人牛奶的摄取量非常大,一天喝一公斤甚至更多,不分时段,早晚都可以喝。可我们中国人不成,我们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消化牛奶,很多人喝多了腹泻。为什么呢?  不完全是先天的,很多是后天
基本信息:  作 者:董彬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3月  页 数:267  定 价:88.00元  装 帧:护封  ISBN:978-7-8055-4736-7  如今的节假日,变得越来越丰富而多元。许多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意义上的旅游观景,而是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于博物馆等各类文化设施。平心而论,屏气凝神地走进这些文化殿堂,不但是求知,还是一种心灵上的淘洗,徜徉其间,那些蕴含在文
在《开讲啦》节目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钱易教授谈道:“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后生可畏’,这个‘畏’是什么‘畏’?是‘畏惧’的‘畏’。我建议,要把‘畏’字改成一个‘欣慰’的‘慰’,我一点不觉得害怕,我一点不觉得有距离,我觉得欣慰不已,有这么多好的年轻人成长。”显然,钱易先生是将“后生可畏”中的“畏”理解成“害怕”义了。其实,这里的“畏”当是“敬,敬服”义。  “后生可畏”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
传说唐代诗人王维进京赶考,傍晚的时候走到一处荒野,荒野上只有一座小茅屋。王维在门外敲门,想要求宿。过了半天,一位年轻人出来开门。  年轻人听了王维的请求之后微微一笑,说道:“我爹爹说了,让来的客人对对联,如果对上了,就可以留宿,如果对不上,恕不接待。”  王维一听,马上来了兴趣,一口答应。年轻人吟道:“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  王维一听,这个上联字字都是宝盖头,一时想不出来,觉得有点为难。
朋友见面,相谈甚欢,却不料他忽然冒出一句:“看你多好,在家画几幅画写几篇文章,周末可以同孩子一起玩耍,不像我们每天为工作卖命。”我笑了笑,没有答话。同样的话,小区超市的店主也对我说过。我那时还在上班,一次去买菜的时候她对我感慨道:“看你多好,按時上下班,旱涝保收。不像我们没日没夜、没年没节的。”我同样没有答话。  我不愿意与别人讨论这样的话题,因为每一个人都觉得他人活得很好,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我眼
摘 要: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读写结合的意识,发挥教材的示范和指引作用,深入文本,品读作品精美的语言,寻求读写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实现读中学写、读写互促、以写巩固读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读写联动;读写联动点;最佳阅读点;点评;批改  “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