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青春期的孩子谈论性的话题,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性一直处于禁锢状态,因此人们常羞于谈性,耻于谈性。大量的资料表明,在性教育方面,我国的父母有以下几种认识:1.儿童性教育没有必要,性教育要等孩子长大后进行。2.性教育应该由学校进行。3.性教育会对孩子起教唆作用。4.想和孩子谈性,但不知如何开口。
据报道,杭州市有些学校欲在初一开设性教育课,没想到遭到不少家长的强烈反对,从而引发了一场性教育的大讨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绝不能知道这种事情,有的认为这种事不必专门开课,无师自通,长大了自然就会懂。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在初一开展性教育无疑是在教唆孩子关注这种事,学坏。家长视性教育为“洪水猛兽”,谈性色变,又谈何对孩子的性教育呢?
阻碍家长给孩子进行儿童性教育的原因有很多,据2009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报告显示,有16.94%家长表示自己观念上不重视性教育没必要单独去面对性教育问题,28.84%家长表示因为自己性知识缺乏而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孩子,18.57%家长表示羞于开口讲这问题,35.65%家长表示孩子没问自己也没必要主动提。
10 岁的儿童已经有了对性知识探究的渴望,正规渠道无法获得,孩子就只能通过媒介偷学,而偷学的性知识中消极的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北京的一所大学对4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从影视作品、互联网、书报、杂志上获取性知识的占80%以上,而从父母那里获取的只占0.3%,少得实在可怜。中国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曾调查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班级,班上40多个同学,人人手机上网涉黄,有事男孩子发一个手机视频给一个女孩子,女孩子看个很恶心,她只能发一个特恶心的照片给他,表示我不怕。
《人之初》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上海、北京、广州的2250名高中生,对“女孩来例假,男孩开始遗精,是否有了生育能力”,表示“不知道”和“不是”的占46%,学生缺乏起码的性安全知识,实在令人担忧。难怪会有十几岁的女孩生下足月婴儿竟浑然不知的悲剧。
如果一个孩子在不知道遗精及初潮知识的情况下,往往会对青春期是感到彷徨甚至担心的,据2009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2.21%家长会跟孩子提前讨论青春期问题,24.98%家长表示等孩子感到疑惑或孩子遇上问题才讨论,甚至有13.96%是不准备与孩子讨论青春期问题,另外18.86%家长视情况而定。
现在的孩子是信息时代的孩子,与性有关的信息到处都是。上网冲浪,收看电视,阅读杂志,都会遭到铺天盖地而来的性内容的轰炸。而今的电视剧、电影、多有搂抱、接吻和床上戏的镜头。对于好问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提出许多让家长难以解答的问题。诸如“叔叔为什么压在阿姨的身上?”“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避孕套是做什么用的?”等。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性提问,很多家长表现得不知所措,据2009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5.96%家长会积极回应,另外18.01%家长表示感到尴尬,19.10%家长会回避这些问题,3.81%家长感到惶恐,还有13.12%家长给予其他反应态度。
性和爱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由于性问题的个别性与隐私性,家庭教育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教育专家说:性知识是可以通过培训而很快掌握的,并不需要性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去执教,只要家长注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们。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那么,什么样的性知识孩子们最想了解呢?北京市初中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显示,初中生最想了解的性知识依次为: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健康保健知识、性道德知识、性病和预防以及避孕知识。
所以作为一个家长,你所面临的真正选择,不是你的孩子是否需要接受性教育,而是他需要通过何种途径接受性教育,教育的内容要包括什么,以及这项教育工作都有谁来做。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青少年很好的接受了性教育,他们就能够健康成长,而一直处于性无知状态的青少年,付出高昂代价的危险性非常大。
日本东京的小学使用性教育公仔,这种标有明确男女性征的布娃娃既有玩具的特性,又可直观地表达最基本的生理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目前日本的大多数小学都已普及性教育,而到了中学,学生们已经可以从课堂上学到一些粗略的避孕知识了。
自1956年起,性教育课程就成为瑞典中学里的必教课。这个国家的青少年怀孕发生率,在世界各国中是最低的。中国教育中最落后的是性教育。在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参加过学校开展的避孕知识讲座的女孩,与没有参加过此类讲座的女孩相比,怀孕的明显少,而且第一次性行为的时间也大为推迟。
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是长期、细致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家长是重要的启蒙老师。即使有些家长不认为自己是“性”专家,但还是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向他提供他所需要的知识,从而使他做出健康、正确而又负责任的选择。
如果事情并没有像有些家长想象得那么好,这是自然的事情;不要因此而泄气。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家长要继续对他实施教育,尽量与他进行交流,让他知道你的感受,你的观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和你的孩子都在学习。给你们自己一些时间来学习,这样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性方面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据报道,杭州市有些学校欲在初一开设性教育课,没想到遭到不少家长的强烈反对,从而引发了一场性教育的大讨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绝不能知道这种事情,有的认为这种事不必专门开课,无师自通,长大了自然就会懂。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在初一开展性教育无疑是在教唆孩子关注这种事,学坏。家长视性教育为“洪水猛兽”,谈性色变,又谈何对孩子的性教育呢?
阻碍家长给孩子进行儿童性教育的原因有很多,据2009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报告显示,有16.94%家长表示自己观念上不重视性教育没必要单独去面对性教育问题,28.84%家长表示因为自己性知识缺乏而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孩子,18.57%家长表示羞于开口讲这问题,35.65%家长表示孩子没问自己也没必要主动提。
10 岁的儿童已经有了对性知识探究的渴望,正规渠道无法获得,孩子就只能通过媒介偷学,而偷学的性知识中消极的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北京的一所大学对4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从影视作品、互联网、书报、杂志上获取性知识的占80%以上,而从父母那里获取的只占0.3%,少得实在可怜。中国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曾调查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一个班级,班上40多个同学,人人手机上网涉黄,有事男孩子发一个手机视频给一个女孩子,女孩子看个很恶心,她只能发一个特恶心的照片给他,表示我不怕。
《人之初》杂志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上海、北京、广州的2250名高中生,对“女孩来例假,男孩开始遗精,是否有了生育能力”,表示“不知道”和“不是”的占46%,学生缺乏起码的性安全知识,实在令人担忧。难怪会有十几岁的女孩生下足月婴儿竟浑然不知的悲剧。
如果一个孩子在不知道遗精及初潮知识的情况下,往往会对青春期是感到彷徨甚至担心的,据2009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2.21%家长会跟孩子提前讨论青春期问题,24.98%家长表示等孩子感到疑惑或孩子遇上问题才讨论,甚至有13.96%是不准备与孩子讨论青春期问题,另外18.86%家长视情况而定。
现在的孩子是信息时代的孩子,与性有关的信息到处都是。上网冲浪,收看电视,阅读杂志,都会遭到铺天盖地而来的性内容的轰炸。而今的电视剧、电影、多有搂抱、接吻和床上戏的镜头。对于好问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提出许多让家长难以解答的问题。诸如“叔叔为什么压在阿姨的身上?”“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避孕套是做什么用的?”等。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性提问,很多家长表现得不知所措,据2009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报告显示,仅有45.96%家长会积极回应,另外18.01%家长表示感到尴尬,19.10%家长会回避这些问题,3.81%家长感到惶恐,还有13.12%家长给予其他反应态度。
性和爱的教育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由于性问题的个别性与隐私性,家庭教育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教育专家说:性知识是可以通过培训而很快掌握的,并不需要性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去执教,只要家长注意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们。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那么,什么样的性知识孩子们最想了解呢?北京市初中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显示,初中生最想了解的性知识依次为: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健康保健知识、性道德知识、性病和预防以及避孕知识。
所以作为一个家长,你所面临的真正选择,不是你的孩子是否需要接受性教育,而是他需要通过何种途径接受性教育,教育的内容要包括什么,以及这项教育工作都有谁来做。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青少年很好的接受了性教育,他们就能够健康成长,而一直处于性无知状态的青少年,付出高昂代价的危险性非常大。
日本东京的小学使用性教育公仔,这种标有明确男女性征的布娃娃既有玩具的特性,又可直观地表达最基本的生理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目前日本的大多数小学都已普及性教育,而到了中学,学生们已经可以从课堂上学到一些粗略的避孕知识了。
自1956年起,性教育课程就成为瑞典中学里的必教课。这个国家的青少年怀孕发生率,在世界各国中是最低的。中国教育中最落后的是性教育。在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参加过学校开展的避孕知识讲座的女孩,与没有参加过此类讲座的女孩相比,怀孕的明显少,而且第一次性行为的时间也大为推迟。
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是长期、细致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家长是重要的启蒙老师。即使有些家长不认为自己是“性”专家,但还是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向他提供他所需要的知识,从而使他做出健康、正确而又负责任的选择。
如果事情并没有像有些家长想象得那么好,这是自然的事情;不要因此而泄气。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家长要继续对他实施教育,尽量与他进行交流,让他知道你的感受,你的观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和你的孩子都在学习。给你们自己一些时间来学习,这样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性方面成为有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