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慎防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h1978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犊牛病毒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病毒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症。此病易成群暴发,引起新生犊牛厌食、呕吐、腹泻、脱水等,重症牛有的会死亡。集约化饲养的犊牛群,本病发生尤其严重。
  
  一、流行特點
  
  病牛和带毒牛是主要的传染源,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呼吸道感染。初产母牛有约40%带毒,所产犊牛比经产母牛所产犊牛更易被感染。本病一旦流行,常成群暴发,发病率高,但病死率较低。气候寒冷、环境卫生差和初乳不足等会诱发和加重本病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
  
  临床可分为败血型、肠毒血型和肠型。2~5日龄的犊牛易染,发病急,病程2~3天。病犊精神萎顿、厌食,体温升至39.5~40.5℃,不久排出灰白、黄白色或浓黄绿色粥样稀粪。病重的犊牛排水样便,呈喷射状,有的粪中带血和伴有轻度腹痛。腹泻时间长的,易脱水,重症者急性脱水和酸中毒,导致死亡。败血型多见于7日龄以内未吃过初乳的犊牛,常引起突然死亡。肠毒型主要见于7日龄以内吃过初乳的犊牛。肠型也称白痢型,最常见,多发生于7~10日龄吃过初乳的犊牛。剖检可见肠内容物稀薄,肠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回肠、空肠绒毛萎缩,肠膜淋巴水肿。
  
  三、预防措施
  
  1. 每天清除粪尿1~2次,牛舍等周围环境5~6天打扫1次并喷洒1次15%~20%生石乳等进行消毒。
  2. 及时做好牛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勤换垫料,改善透光条件。
  3. 让犊牛尽快吃足初乳,同时按说明内服促菌生或乳康生。
  4. 重病区可在母牛分娩前60~90天皮下接种5毫升犊牛轮状病毒和冠状病灭活疫苗,分娩前30天再接种5毫升,对控制犊牛发病有一定防效。
  5. 及时隔离病牛。
  
  四、治疗措施
  
  1. 西药治疗。①用4~6克高锰酸钾配成0.5%水溶液灌服,每天2~3次。②每次口服10~20克磺胺脒,每天2~3次。③腹泻不止的犊牛,可口服5~10克次硝酸铋,10~20克活性炭,或3~5克鞣酸蛋白。④为防脱水和酸中毒,可按每千克体重口服补液盐50毫升,每天3~4次,连用3~4天,或静脉一次注射40%葡萄糖溶液60毫升、生理盐水200毫升、3%碳酸氢钠溶液100毫升,每天2次。
  2. 中药治疗。①生大黄、熟大黄各120克(大黄蒸30分钟,晒干再炒),炒苍术、炒草乌、炒杏仁、炒甘草、炒羌活各60克,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对下痢有较好防效。②蒸大黄、薏苡仁各60克,淮山药、火麻仁各45克。如津液耗损严重,加党参30克。水煎去渣,候温灌服,对泻稀白粪的犊牛效果好。③在年久的泥灶或土灶中取出较黄的灶黄土500克,加水1000毫升煎汁,每天早晚各灌服1次,水样腹泻犊牛3天内症状可明显好转。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 邮编:330700)
其他文献
饼肥 各种饼肥在发酵分解过程中都产生高温,故储存时不宜堆大堆,也不宜碎存,更不要露天存放,以防其自然放热烧坏、走油或发霉,而应摆放在阴凉、通风和干燥的室内。  草木灰 在积存草木灰时必须严防水淋或受潮,应单独储于室内或灰棚内。草木灰属碱性肥料,不宜与碳酸氢铵、人粪尿和畜粪混存,以免降低肥效。  鸡鸭粪 鸡鸭粪属易腐熟的热性肥料,如果保存不当,一般两个月损失肥效达50%左右。应选择干燥阴凉的粪棚统一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以及随之而来的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以周身骨骼疼痛为主,其主要体征有身长缩短、驼背、骨折以及呼吸系统障碍等.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单纯型糖尿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72例(144只眼)单纯型搪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均接受搪尿病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腹炎等.按其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临床以下腹痛、白带多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