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怎么考看《考试说明》,听专家答疑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问题收集: 杨建华 潘榕榕 蒋云忠
  ■ 答疑专家: 胡 廑
  2017年,浙江省将全面实施新高考招生方案。对火热备考中的“高三党”来说,2016年11月出炉的这份《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数学)》(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翻看《考试说明》的语文部分,与往年相比,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无论是题型还是难度,总体都比较稳定,但还是有几处小变化值得关注。
  (1) 基础知识部分增加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考点,这个考点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在《考试说明》中了。
  (2) 古代诗文阅读部分“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考点增加了“如《论语》”的补充说明。
  (3) 试卷的分值也有一些调整,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分值从24分减少到“约20分”,现代文阅读约增加1分,古代诗文阅读约增加3分。
  (4) 古诗文名篇名句背诵的推荐篇目有所变化,古文部分增加了《论语》《陈情表》《五人墓碑记》,古诗词曲部分增加了新课文《氓》。
  另外一个显著变化是,《考试说明》中不见了“样卷”,只有各种“题型示例”。
  这份《考试说明》一出,在语文老师,特别是高三的语文老师中可谓激起“千层浪”,小编也收到了不少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
  标点符号会出现在今年的高考卷中吗?试卷分值的调整对应什么样的题型变化呢?整卷究竟会是什么样的?题型示例里的“微写作”题型今年会考吗?……
  为此,小编特意请到了胡廑老师,为大家解答心中疑问。胡老师的回答可谓“干货”满满,千万别错过!
  备考关键词: 试卷结构
  【问】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赋分减少,是否代表着题量减少?试卷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答】 《考试说明》大致确定了语言文字运用题题量为6题左右,原先为7题,所以看起来减少题量的意思是明确的。至于究竟减少几题,可以参考2016年12月考试院发布的高考模拟卷。
  题量减少,分值也相应减少,至于减少3分还是4分,无法确定。这些分值可以安排到阅读题目中,比如实用类文本(包括论述类文本)、文学作品阅读或古诗文阅读。还是那句话,试卷结构、题型可以参考2016年12月考试院发布的高考模拟卷。
  备考关键词: 标点符号
  【问】 《考试说明》新增了“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考点,但在题型示例里面,并没有考查标点符号的题目。这样,标点符号今年还会考查吗?如果考查,会采用何种形式?
  【答】 标点符号的知识与运用曾经是高考内容,今年重新纳入考查范围,至于高考会不会命题,只有考了以后才知道。
  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可以单独设题,也就是说判断一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与否;也可以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比如结合语言运用,在一个语段中既考查标点符号也考查其他知识与能力。另外,作文中对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也一直有要求。
  备考关键词: 名句默写
  【问】 题型示例中名句默写的第2题,采用了学考的形式,每题只填一个空。高考若采用这种题型,分值就少了一半,在试卷中将如何调整?
  【答】 学考的名句默写题型对同学来说并不陌生。还有一种题型是设置语境填空,语境中含有文学文化常识。至于选择什么样的题型、分值和题量设置,相信命卷人会考量。
  备考关键词: 《论语》
  【问】 《考试说明》的背诵篇目中新增了《论语》篇目,会在何处考查?
  【答】 前几年《〈论语〉选读》作为必选课程,默写有要求。2014年为了减轻同学负担,把《〈论语〉选读》和《外国小说欣赏》改为自选综合模块,有关默写的内容语文卷中不作要求,现在重新恢复为必选课程,自然要有默写的要求。
  题型示例的默写题中没有体现不代表不会考。除了在默写题里考查,在传统文化经典解读里也可以考,那样的话,会侧重于语境中回忆和联想,而不是死记硬背。
  【问】 除了背诵篇目出现了《论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考点新增了“如《论语》”几个字,是否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考查会立足《论语》,适当向课外延伸?
  【答】 立足《论语》,作一些横向纵向的延伸,比如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墨子等,这对引导师生重视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从过往的考查看,《论语》一直是浙江的特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围绕有关教材,选择能够体现诸子核心思想的文章或片段,构建学校传统文化课程。
  【编辑提示】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杂志曾于2016年3月刊登《先秦四大家看“义”与“利”》一文,以“粮食店”“药店”“爱心超市”“裁缝店”比喻儒、道、墨、法四家,将“义”“利”关系投放到这“四家店”中,对比它们各具特色的“经营”效果。
  从2017年1月起,《中学生天地·语文课》杂志还在“经典与传承”栏目中推出了“《庄子》寓言”专栏。在这系列文章中,浙江省语文名师杨建华立足《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融会贯通地讲解道家思想与其他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值得一读。
  备考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问】 今年高考不再有自选模块了,那么,外国小说出现在现代文阅读考查中的概率是否会增加?
  【答】 题型示例中既有外国小说,也有国内作家的小说、散文,没有明确的倾向。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叙事类文章,要能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意图。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备考关键词: 写作
  【问】 题型示例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出现了“微写作”的题型(第12题),这是否代表今年高考会考查微写作?
  【答】 微写作是一种流行的说法,准确地说是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写作,在特定语境下用精简的文字来抒情、记叙、议论或说明,考查表达目的明确,表达内容符合题目要求、文体要求,对文体意识的培养是很有效的。
  这种写作可以与大作文有对应关系,如果大作文考查写论述类文章,这里可以写文学的,比如抒情、记叙,或者实用的,以便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全面考查。
  【问】 作文命题是否沿用近几年浙江卷的思路,侧重思辨?
  【答】 语文教学缺乏思辨性阅读与写作,尤其体现在论述类文章的阅读与写作方面。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评价,论述类文本的写作。
  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能够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逻辑清晰;学习反驳他人观点,能够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不仅仅是议论,还有阐述和论辩,不同的写法,风格也不一样,我希望看到更多样的论述类文章,不要千人一面。
  【题型示例】
  12.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 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 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 写一段抒情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编辑提示】
  要写好一篇论述类文章,必须明白什么是论述文、论述的目的是什么、论述文强调的“思辨”又是什么……从2017年3月刊起,《中学生天地·语文课》杂志将通过一系列文章来解答这些问题,记得看哦!
  编后语
  胡廑老师在回答中两次提到了“可以参考2016年12月考试院发布的高考模拟卷”,关于试卷结构、分值、题型,都会比较明确,大家可以关注。
  当然,《考试说明》也好,模拟卷也好,它们的目的在于正确引导教学,减少同学们复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因而无须对它们作过度解读,更不要据此制造题海战术。选择科学性强的典型试题深入分析,建构完整的认知方法和知识,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语言分析能力,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又能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才是备考的正确方法。
其他文献
“咬文嚼字”,现在说起来好像是一个贬义词:“你这人爱较真。”可在这个迅速发展的世界,我们真该好好咬文嚼字一下。  我素来喜欢随心所欲,从小学起便是错别字连篇,到初中时写文章往往词不达意,用错词语。于是老师找上门来了。他把我请到办公室里谈话,可开头却是给我看了一段文字,是贾平凹的散文《相思》中的一段话: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
期刊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耕耘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高尚品德。  对于学生来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便是一种耕耘。对于服务人民的工作人员来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一种耕耘。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不断探索、实践、发现,发明出造福人类的产品,也是在耕耘。  耕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滴水穿石”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期刊
当下,新时代的奋进口号让无数人热血沸腾.但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的焦虑却让“佛系”思想日渐盛行.其实,奋进与淡然并不矛盾,一旦两者兼而有之,便是“为而无所求”的生活态度.rn
期刊
期刊
《增广贤文》中有言:“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诚然,人生倥偬,几十年如一瞬,每个人皆是如此感喟。然而其间所历经之事却是各有千秋:有人砥砺奋进,不失掉一分时间拼搏;有人佛系处世,堅持“无为而治”的选择。而私以为,“搏”与“佛”之间并非是绝对性的对立面,恰恰相反,两者应是共生共存、相互协调、无分轻重的。  这是个奋进的时代。社会的进步,不仅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奋进的趋向,更需要个体意
期刊
例1  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分析】  这是2017年浙江卷标点符号题考查的句子乙。粗粗一看,标点使用无误,但是仔细研读,可以发现“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这两个短语同作“奇点时刻”的定语,并列短语作定语时,它们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表示,所以这里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在后半句的“
期刊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说到荀子,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这位先秦的思想家以入选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的必背课文《劝学》,成功地让广大学子感受到“背诵全文”的痛苦.rn而除了对记忆力的考验,相信不少
期刊
闲暇时总会一个人四处游荡,漫无目的地走过城市的大街小巷,结果总是没来由地走到了图书馆,不知不觉就会泡上一个下午.rn记忆中模糊的童年印象,大概是从对童话的热爱开始的,从
期刊
这是梧州古老传说《龙母传奇》的后续,是留给当代梧州人的一段传奇佳话.rn人 物:rn凤妹子——采六堡茶的妹子rn龙 母——西江女神rn白 龙——龙母养子rn金 龙——龙母养子r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