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乃内需之重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aob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对大连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状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市民消费呈现的新特点和制约因素,并对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扩大内需;消费需求;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2-0039-02
  
  
   一、目前大连市城乡居民消费特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连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293元,比2005年的11994元增长了77.5%,与“十五”时期城市居民收入年平均增幅11.8%相比,高出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317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40元,比2005年增长84.8%,年均增长13.1%。目前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呈良性较快增长态势。从消费情况看,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在进一步增强。
  1.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食品消费量增质升。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消费6145.12元,同比增长5.6%,比2009年的8.8%的增幅下降3.2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回落到37.1%,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已从温饱型开始向营养型转变,消费习惯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2.衣着消费不断升级,消费观念变化巨大。大连市居民在沿襲着传统的爱美、爱穿的城市文化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人们的穿着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关注服饰价格高低逐步转变为更加注重服装的质地、款式和色彩搭配以及品位与时尚,高档化、时尚化、品牌化、个性化成为服饰消费的主流,人们用于衣着方面的消费支出显著增加。2010年,大连市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676.02元,同比增长12.0%,其中服装的人均消费为1202.48元,同比增长19.9%。
  3.居住状况明显改善,生活环境得到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由1981年的4.29平方米,增加到25.67平方米。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大幅度改善,独用自来水、煤气、暖气、厕所得到普及,住宅中浴室已达到90%以上。住房装潢成了居民消费的又一亮点,人均住房装潢支出由1981年的0.28增加到433.96元,同比增长69.7%,拉动消费支出上升1.2个百分点。
  4.家庭设备更新驶入快车道,家用汽车渐成代步工具。2010年大连城市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994.76元,同比增长40.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6.8个百分点。文娱用品类支出人均493.37元,同比增长43.6%。2010年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购买洗衣机、冰箱、空调、彩电、电脑等数量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3.3%、29.6%、1.2倍、63.6%和20.0%。2010年大连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1.6辆,同比增加35.7%,家用汽车逐渐成为百姓出行的代步工具。同时公共交通环境不断改善,居民出行便利程度显著提高,出行费用也逐年提高。
  5.家用电脑普及,网络消费成为新亮点。随着家用电脑的逐渐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居民网络知识日益更新,网上消费和服务以其便利、价廉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已达88.1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达到72.5台。网上购物和享受各种网络服务也成为消费新亮点,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达42.53元,同比增长1.2倍,网上交易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接受。
  
  二、当前制约大连市居民消费的因素
  
  1.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增长。居民消费越来越少,是因为口袋里没钱,表现在支出占GDP的比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下降。从居民收入看,2010年居民收入增长不够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去年同期实际增幅仅上升0.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7.8%,实际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实际增幅下降4.3个百分点。由于受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企业发展步履维艰,效益下降,这种情况影响了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低,导致消费市场份额降低,农村消费乏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趋弱。
  2.房价持续攀高造成其他方面消费不足。“十一五”期间,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居民购房支出也随之大幅增加。2010年,大连市城市居民人均购房支出2846.29元,比2005年高出近2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4.38%,远远快于同期城市居民年均12.16%的可支配收入增速和10.65%的消费支出增速。购房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也由“十五”末期的7.22%上升为“十一五”期末的11.44%,而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由75.43%下降为目前的66.66%。从边际倾向看,“十一五”期间,购房支出的边际倾向为20.33%,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额中的1/5用于购房支出的增加,购房支出挤压了居民其他消费支出。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消费信心不足。实际上,造成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居民“不敢消费”,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的双重不确定,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重要因素。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预期支付与即期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诸项政策陆续出台,居民的消费预期持续上升,这种预期支付持续上升必然导致居民压缩即期消费。
  4.收入分配差距及传统消费观念抑制了消费的增长。由于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分配不公、差距持续扩大,而带来收入分配上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表现为高收入群体有支付能力,但购买意愿不足;低收入群体有购买愿望,但没有支付能力。同时,长期以来,我们对经济增长较为重视,而对维系经济增长长期持续地进行的原动力——消费重视较少。“先生产,后生活”的传统消费理念一直都比较普遍,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常被忽视。“勤俭持家”、“节俭生活”等传统美德以及“攒钱防老”等储蓄偏好,也抑制了即期消费。
  5.住房消费非支付能力障碍的存在,制约了居民的消费。居民对住房消费所作出的决策,除了要考虑房价和家庭收入状况,同时还包括对住房销售市场供求关系、房价的未来预期以及住房保障政策等非支付能力因素。由于非支付能力障碍的存在,不仅让一些具备购房能力的中等收入人群不敢轻易购房,也让许多低收入人群难以在住房租赁市场上租到住房,甚至导致住房保障也只能更多地采用实物配租和实物配售的方式,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
  
  三、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1.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居民收入持续下降带来的消费下降问题。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近几年,大连市居民收入虽有所提高,但与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与物价上涨速度相比,居民收入较低已成为制约消费需求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诱因。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大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建议,一是建立合理有效的工资增长机制,使职工工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二是确保最低工资标准与本地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三是实行再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工作;四是考虑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制度或实行工资备付金制度,解决拖欠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五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解决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等。针对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欠账较多,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当前以刺激消费增长为目的的收入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上面。
  2.挖掘居民的潜在需求,积极培育消费热点,解决消费市场规模偏小、消费理念滞后于时代发展问题。目前大连市潜在需求市场依然广阔,提高消费率空间很大。截至2010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已达近700亿元,只要有适当条件,这些金融资产就有部分可以转化为现实购买力。一是厂家把过剩的生产能力从投资品的消费转向消费品的生产,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加大产品促销力度;二是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认识,递增消费支出,实现消费升级,转变消费观念,以实现消费的快速增长;三是政府要支持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发展,充分考虑市民现阶段的消费模式、习惯及特点,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四是进一步开展和开拓新型的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目前大连市城乡居民在居住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娱乐教育消费、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较大,因此,应该发展与之相配套的服务,积极发展服务型和享受型消费,继续做好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工作。
  3.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解决“不敢消费”问题。要想增加当前消费,必须采取措施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因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必然之举。一是稳定居民心理预期,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能力;二是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增加政府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三是积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四是通过税收、利率等政策手段,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弱化居民储蓄偏好,从而增强居民的预期保障,减少预期支付,增加即期支付。
  4.调整消费政策,增加老百姓资产性收入,解决居民消费积极性不高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挖掘有效刺激消费的渠道。一是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体系,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品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大消费信贷的空间,增加信贷品种;二是要通过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要让老百姓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关注扩大消费需求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关系,适度调整和开放金融市场,稳定地发展资本市场,以股票市场产生的效应,增加老百姓资产性收入,有效地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5.消除住房消费的非支付能力障碍,提升居民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一是稳定市场预期。稳定政策是稳定市场预期的前提,不仅要稳定住房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房地产开发政策,同时还要稳定住房保障政策,并增强相关信息和政策的透明度;二是规范房屋交易。在完善各项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房屋交易的监管,建立房地产交易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租赁市场。增加出租房的供给,尽快出台物业税,将住房出租税费并入物业税之中,推动个人对出租房的投资。加强对房屋租赁中介机构的监管,打击不具有合法身份的“黑中介”,凈化市场环境等。
  6.加强政府规制,解决消费环境不良问题。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政府规制,改变政府政绩考核指标,降低GDP考核的权重,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就业率、国内企业增加数量等指标的考核权重。要大力规范和整顿消费品市场,清除假冒伪劣消费品,确保居民消费放心。对假冒伪劣消费品产地要实行官员追责制,掐断生产源头;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重判重罚,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
  责任编辑 宫秀芬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市场化改革,我国体育事业在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力量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国家、市场和社会在运动员的福利供给上存在偏好的一致性,导致了运动项目之间,地区之间运动员福利供给的两极分化和双重再生产,造成了体育项目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因此重新定位和协调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在运动员福利供给上通过制定体育领域的公共政策,促进优秀运动员的合理流动和体育事
期刊
[摘 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我国目前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完善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监督;制约;权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3-0026-03    权力是
期刊
[摘 要]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是阜新作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确定的新的奋斗目标。同试点市相比,示范市具有全面性、先进性、科学性、规范性、可复制性和未来性等特点。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需要着力构筑具有阜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弘扬“创业创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周本顺先生提出的“公民社会陷阱论”为思考点,根据其《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之路》行文思路,从公民社会的来源概念、公民社会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公民社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公民社会培育和规范等方面论证了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民社会;陷阱;社会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社会学统计分析方法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从地方政府创新理论的文献统计与实践案例的动态分析两方面入手,全面探析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理论研究现状的述评和对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动态分析,探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变迁与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理论与案例的动态分析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展作出趋势预测。  [关键词]地方政府;动态分析;现状述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60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鞍山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致力于扭转经济结构中长期存在的“一企独大”、“一钢独大”、“一业独大”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以增量调结构,优化布局,改善投入,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鞍山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1-0058-03    改革开放以来,鞍山
期刊
[摘 要]政府面对网络社会的行政生态变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作用,提升网络政民互动能力是一个现实课题。政府要通过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建立起网络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常态机制,形成网络政民互动的主渠道。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执政;回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D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1-0076-04       一、提升地方政府网
期刊
[摘 要]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的关键问题,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实质是创新能力。根据要素载体,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竞争力、文化消费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政府行为竞争力等四大要素,而在这些方面辽宁既具有比较优势,也存在不足。当前,提升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着力提升以下几种能力:文化生态的支持力,政府行为的推动力,文化资源的整合力,文化企业的创新力,文化消费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变化的,应当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名实关系。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坏东西,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具体分析。应当认真研究和确立科学合理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
期刊
[摘 要]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是全国各地城乡的普遍现象,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很多也很突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科学应对,化消极为积极,使整体社会环境更加合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12-0064-0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人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乃至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