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u38sbf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自我效能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心内科诊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愿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联合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和价值。结果:干预后比较,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定量表(GSE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遵医行为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改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自我效能;遵医行为;自我效能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4-0103-0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内科常见病。近几年,随着老龄人口增加以及居民生活习惯转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居民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和情绪激动、吸烟饮酒以及过量体力劳动有关,部分环境因素也可导致疾病发生。介入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对于早期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但临床实践证实,介入术虽然能够改善机体血液供应,减少致死风险,但无法完全消除冠脉腔狭窄情况以及根除心血管事件风险率[2]。为此,临床需提高警惕,做好临床风险预防。自我效能干预是一种心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健康行为,近几年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且其效果得到多方证实[3-4]。鉴于此,本次研究对该干预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研究,详情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资料选择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将心内科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其自愿原则分组。观察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38~71(54.51±1.0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31(17.57±2.31)h。对照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6~72(54.83±1.1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5~33(17.92±2.42)h,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2)对研究知情同意;(3)主诉完整且能够接受问卷调查;(4)意识清晰且无交流障碍。
  排除标准:(1)合并交流缺陷或认知障碍者;(2)存在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3)短期使用抗凝治疗者;(4)合并先天性精神障碍者;(5)文盲或资料缺失者。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为患者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并做好营养和氧气支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内容指导患者用药和规律饮食,期间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给予心理护理,直至出院。观察组方法。(1)建立自我效能干预小组。由心内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并邀请科室中护理经验丰富且具备高度责任心的护士成立专业干预小组。组长需要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机制、治疗手段、预防手段和危险因素等,同时介绍自我效能概念和干预方法,以此提高组员认知度。此外,组长还负责制定以及安排自我效能干预方案实施,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组员则需要对患者资料和概况进行收集,包括姓名、年龄、家庭经济情况、既往病史和习惯爱好等。同时组员需要上传患者反馈信息,由组长审核并根据具体情况完善干预方案。(2)适当鼓励和增加成功体验。有效且真实的鼓励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为此,护士需要根据患者饮食、运动和用药时间以及习惯等制定目标,例如每日按时按量用药、准时进餐和适量运动等,并对其中完成目标患者进行言语鼓励或物品奖励,肯定其价值,以此提高患者参与度和自信心。(3)提高社交能力。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或邀请既往成功病例现身说教,详细地为患者讲解如何应对疾病,并鼓励患者之间相互沟通和了解,以此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4)加强沟通交流。通过“一对一”会谈方式了解患者内心情绪和需求变化,并鼓励患者表达,在其表达结束后,护士根据其表达内容适当的给予意见和建议,在和患者交流过程中,护士态度要诚恳并给予患者充分尊重,在患者提出问题后,护士可以适当地进行言语肯定,例如“相信自己”“你可以的”等进行鼓励,提高其自我效能。
  1.3.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分別于患者干预前1 d和干预后3月采用自我效能评定量表(GSES)评价两组自我效能,共计10项,采用4级评分法评定,总分4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2)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负性情绪症状,分值50~80分,以50分为临界值,得分越低表示情绪越好。(3)遵医行为。记录两组遵医行为情况,包括按时用药、规律饮食、合理运动以及回院复诊等,并统计人数占比。(4)自我管理能力。分别于患者干预前1 d和干预后3月采用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问卷(HPSMBRS)评估,量表共包含6个维度(33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1~5分)评价,得分范围33~16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自我效能及情绪评分分析
  两组干预前比较,GSES、SDS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遵医行为分析   观察组各项遵医行为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自我管理能力分析
  干预前比较,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的特点,而受限于患者认知,加之疾病突发且危重,很容易导致患者情绪激动或出现抵触治疗现象,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6]。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遵医行为比率优于对照组。提示自我效能干预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分析其原因可知,自我效能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主要强调个体潜能和力量,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患者对自身的重视程度以及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提高个人品质,对于增强患者自信和培养健康行为有重要价值[7]。而本次研究中通过为患者制定日常目标,并对完成目标者给予肯定和鼓励,能够让患者重拾自信。通过组织病友交流会可以增强患者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一对一”会谈交流,可以及时充分的了解患者内心变化,进而更好地满足其需求。自我管理能力是患者应对慢性疾病进展中产生的健康管理行为,通过科学有效的自我效能干预及制定对应目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其健康理念,进而缓解与控制疾病[8]。既往庄英等[9]人在研究中发现,将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其研究结果和本次调查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自我效能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东照.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4):99-100.
  [2] 史同霞,王学华.非ST段抬高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1):239-240.
  [3] 崔兰芳.自我效能干预联合知信行理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12(6):1056-1057.
  [4] 吴建梅,缪小宇.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弹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10(3):129-131.
  [5] 陈凤英.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救治及中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要点解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7):857-861.
  [6] 韩金成,金丽娟,李路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影像特点及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6,25(1):73-76.
  [7] 黄柳.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8):3162-3164.
  [8] 黎华娇.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4(2):16-18.
  [9] 庄英.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35):28-2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期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市立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2例妊娠期合并症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方法,将两组产妇对母乳喂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产妇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母乳总喂养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母乳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治疗和远期预后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接收的110例重度窒息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复苏后的治疗和随访。观察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经治疗后的IQ情况,并研究不同IQ患儿与小儿体格发育关系、与神经系统表现的关系情况,同时观察患儿胎龄体重和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患儿胎龄体重和远期预后方面,大胎龄早产儿和足月儿正常体重基本一致,经复苏后治
【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妇科治疗仪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入妇科治疗仪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慢性盆腔炎不良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也较少,而对照转
【摘要】目的:就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短期小剂量米力农对顽固性心力衰竭(HF)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予以观察分析。方法: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本次实验标准的61例顽固性HF患者为观察目标展开对比实验,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1例,在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分别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常规+沙库巴曲缬沙坦+短期小剂量米力农治疗方案,以临床治疗效果、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时间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对比组间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7%(29/30)高于对照组为70.0%(21/3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7.680,P=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