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域的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探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z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已占据高校学生总数的半壁江山。面对生源多元化和学生基础下滑的实际,如何进行施教,并提高教学质量,已是摆在广大职教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有效教学为切入点,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11-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教育类型,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效教学”是在借鉴国外有效教学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对当下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现状进行的积极反思,以期探索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从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发展至今,学界对“有效教学”内涵的阐释也是不断地深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效教学的看法是随着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比如,60年代人们关注的是教师的品质,70年代则强调教学行为,80年代关注教学活动,90年代则更多强调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而到21世纪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在知识增长、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三个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可见,教学是否有效,核心是看学生是否取得了学习进步,是否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发展。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考量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指标,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動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然而,根据这一标准来衡量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依然普遍存在。根据“有效教学”提出的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以此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的必要性
  教育部于2006年12月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认识不到位,轻视公共基础课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必须增强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必要性的认识,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公共基础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基础课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其智力、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公共基础课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必备条件。虽然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这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作为高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也是高职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本质区别。
  3.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今后适应科技发展和职业转换提供必要基础。当今社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技术升级变化迅速,职业的综合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使职业岗位随时都在变化之中。因此学好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将来进行职业迁移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4.公共基础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形成公民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等基本素养,培养其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等职业道德,可提升其道德修养,升华其人生境界。
  三、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完善实训条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高职公共基础课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调整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专业建设是核心和关键,而课程建设则是重要一环。课程作为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对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课程进行分析,从生源实际状况,以及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入手,重新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结构,编写相应教材,打破固有的学科知识体系,针对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删减整合,真正讲授那些必需、实用、够用的基础知识,实现所学知识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迁移性,使基础课程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大效能。
  2.高职公共基础课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现代社会生产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较高的职业素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将知识传授与“做人”教育融为一体,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发展能力,达到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   3.高职公共基础课要以改进教学方法为目标,增强教学针对性。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所面对的生源具有多元性,有高考入学的三年制学生、也有初中入学的五年制高职学生、还有单独招生的中职学生等等,他们的知识基础层次差异较大,专业所学各不相同,在进行基础课程教学时,若通用一本教材、统一内容讲授,采用统一课程标准,显然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我国自古以来强调因材施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当今,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和组织教学,并灵活采用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运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法、行动导向法等,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有效性。
  4.高职公共基础课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契机,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加黑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捷、灵活、有效的技术手段。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模拟教学软件,采用多媒体教学,以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让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智能特點,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理论知识,理解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5.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完善评价方法,改进考核方式。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考分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和学习对象,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注重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检查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功能。课程评价要兼顾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知识与态度、情感目标相结合。以此使我们的课程教学朝着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6.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主动为专业服务。虽然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通识教育的使命,但其必须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来确定课程内容、构架课程体系。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是关键,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教学课时安排中,公共基础课学时往往十分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也无法给予学生所有基础性的知识。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增强为专业服务的意识,着力探究高职基础课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实施模块化教学,搞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效对接,尽量引入与专业应用相关的例题或案例。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强基固本”。
  总之,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服务意识,加大教学改革,从而,真正实现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有效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燕.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软实力”[N].中国教育报,2011-6-18(3).
  [2]牟海燕.国内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研究综述[J].读与写杂志,2008,(10).
  [3]文喆.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J].人民教育,2009,(5).
  [4]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8).
  [5]刘妍.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1).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DN122)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石丽敏(1962-),女,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成都市青羊区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工作探索。方法:依据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进行食品卫生分级管理。结论:有效的食品卫生分级监督管理,保证食品卫生
自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多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其实细想所谓'发汗'与'利水'等均是表达麻黄对水液代谢发挥了作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材料栽培对滁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5 cm厚度稻壳,0.1 mm、0.14 mm、0.2 mm三种厚度的黑色地膜和0.2 mm厚度的银色地膜。结果:滁菊株高、冠幅、茎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知识贴近生活,用途十分广泛,在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理所当然应受到学生的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语文学习认识不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的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2008年收治的40例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
乌头,常见的有川乌、草乌、附子等十余种,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味辛、热、毒性大。主要成分为乌头碱,为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摄入乌头碱0.2mg就能使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