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社区慢性失眠患者对失眠的认识及行为现状调查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就诊的已签约家庭医生的慢性失眠患者中,以便利抽样法抽取41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基础资料、失眠疾病认识情况及行为习惯等,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患者抑郁情况。调查对象以女性(74.1%,304/410)、已婚(84.9%,348/410)、退休老年人(71.9%,295/410)为主。在失眠认识方面,正确率前3位依次为“紧张、焦虑易致失眠”(92.2%,378/410)、“失眠除了睡不好,对身体没危害”(72.2%,296/410)、“打鼾说明睡得香”(70.2%,288/410),后3位依次为“夜间梦多说明睡眠差”(11.5%,47/410)、“长期吃安眠药会依赖、成瘾”(12.7%,52/410)、“失眠一定是身体有病带来的”(12.7%,52/410)。在行为习惯方面,仅22.2%(91/410)睡前1 h适量读书看报或无其他不良习惯,规律运动、午休者分别占70.2%(288/410)和34.1%(140/410)。在治疗方面,分别59.5%(244/410)、40.5%(166/410)尝试西药、中药治疗,仅7.3%(30/410)尝试心理治疗。PHQ-9评估结果显示,46.3%(190/410)患者无抑郁,19.8%(81/410)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抑郁。提示本地区失眠患者对疾病知识认识需提高,行为需改善,全科医师应进行健康教育转变患者疾病认识及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4例类似病毒性脑炎的非典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31~49岁,均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减退表现,3例合并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诊治的4例不同原因外周血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年龄17~59岁,2例火器伤、1例撞击伤和1例锐器伤;2例为股动脉不完全
Epstein-Barr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常见于青少年及儿童,成人相对罕见,一般可表现为发热、皮疹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报道1例以皮疹、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单
期刊
2019年5—9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全身麻醉苏醒前的60例45~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男性患者,随机分为L组和C组,均为30例,在患者苏醒前L
通过分析1例淋巴结病理提示Castleman病且有相对丰富临床表现的病例,梳理了多中心型Castleman病诊疗的流程,并最终以单克隆丙种球蛋白(M蛋白)为突破口,确诊POEMS综合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