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七星洞石笋古气候变化记录及末次间冰期终止点的确定

来源 :沉积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研究中,洞穴石笋的高分辨定年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研究,为这个领域的突破和填补空白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1号石笋进行11件TIMS-U系测年和79件碳、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距今109.00 ka B.P. 至65.90 ka B.P. 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石笋在大于109.00 ka B.P.前开始生长,于65.90 ka B.P.后停止生长,平均沉积速率为4.58 mm/100a,属晚更新世的沉积产物.七星洞1号石笋剖面的研究揭示,其年龄和δ18O同位素的变化
其他文献
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使黔桂地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早古生代的滇黔桂古陆演变为晚古生代的滇黔桂海.泥盆纪初期,海水由南而北逐渐海侵超覆,在泥盆系的底部形成
在对教材中机车轴重转移计算方法逐项提出质疑的同时,建议建立完整的力学计算模型、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作出规范的受力图、列出最简化的力平衡方程和补充方程;并建议补充四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发育较多的鲕粒灰岩著称,其中发育的五十至六十余个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叠加形式,构成十余个五级顺层序,三个四级旋回层序及一个三级
为研究生物气气源岩中指示细菌活动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泥岩样品进行了脂肪酸分析,在所分析的16个样品中,三个样品中检出了较完整系列的不饱和脂肪
沉积盆地的波动过程分析是建立在成因研究基础之上的全新的含油气盆地分析的理论方法,它能够定量地重塑沉积和间断的空间分布,恢复无沉积记录时间段的沉积-剥蚀过程,计算不整
分析结果显示,毛乌素沙地粒度自西北至东南逐渐变细、磁化率值逐渐变大.这一规律不仅表现在地表,而且在不同地点同一层位也有明显反映.说明了毛乌素沙地的形成过程与东亚季风
盆地沉降是构造作用与充填盆地的沉积物和水体载荷产生的重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提出了水载荷沉降的概念,推导出了水载荷沉降的计算公式,定量地分析了水载荷对盆地沉降
对分布于赤道东太平洋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C-C区)的硅质沉积物所作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由亚铁磁性矿物主导,亚铁磁性矿物颗粒以单畴(SD)和超顺磁(
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层序结构、层序叠加样式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A/S比值)变
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全球或跨地区的等时地层对比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法,它对洞穴层的跨地区对比及序次分析同样适用.从洞穴层的发育期总是与水平面稳定期对应关系出发,通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