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胆小的孩子怎么办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tai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班级户外活动中,有幼儿提议大家一起玩闯关游戏。于是,他们用几只废旧纸箱设置了助跑跨跳、立定跳远、绕箱跑等关卡,班里的其他幼儿大多被吸引过去,纷纷加入到闯关的活动中。孩子们还请老师当裁判,比赛的气氛紧张、激烈。但班上的莎莎却站在一旁怔怔地看着大家游戏。见状,老师走上前去邀请莎莎加入伙伴们的游戏。莎莎在老师鼓励的目光中怯怯地走向闯关阵地,可一走到纸箱前面就退缩了,她好像自认自己肯定跨不过去。这时,同伴来催促她快跨过纸箱去,莎莎越发不知所措了,只见她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再次走上前去问她:“是不是纸箱太高了,你跨不过去?”莎莎点点头。于是老师把放在第二关的几个纸箱放倒,降低了纸箱高度,莎莎这才跨了过去。此时,成功的喜悦流露在莎莎的脸上。不想,有幼儿来提意见了,他们觉得纸箱高度降低后闯关游戏简单了,变得不好玩了,他们说不想玩这个游戏了。此时,老师内心纠结了:从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来看,这个高度确实低了点,但究竟应以适合莎莎的高度为准还是以适合大多数幼儿的高度为准?要不,给莎莎单独摆一条适合她发展水平的闯关路线?但这样莎莎也许无法融入集体游戏了。面对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呢?
  (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培训中心金萌幼儿园 方 霞提供)
  本期答问名师:
  沈心燕(北京市特级教师、原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教研部主任)
  答:从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够关爱每个孩子的老师,方老师的行为中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在户外活动中能够给幼儿提供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尊重幼儿的意愿,使他们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想法生成并开展活动、准备相关的游戏材料。
  当莎莎面对纸箱高度不知所措时,能及时调整材料的难度,使莎莎在第一次闯关中就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的确有助于激发莎莎对游戏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帮助“胆小”的莎莎勇于挑战自我。
  能够关注幼儿在活动能力上的差异,不强求莎莎达到大部分幼儿的跨跳水平,能站在莎莎的角度思考是否单独为她准备一条闯关线路,以满足莎莎的活动需要。
  对于方老师在本案例中产生的困惑与纠结,我是这样思考的:
  一、尊重莎莎的心理需要,给莎莎自我选择和决策的时间与空间
  案例中,闯关游戏是幼儿自发的竞技性游戏,“旁观”反映了莎莎此时的心理状态,既表明她对游戏有兴趣,也表明她对参与这种竞技性游戏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方老师看到班上大多数幼儿都加入到闯关游戏中,就好心地前去邀请莎莎参与,这也许是导致莎莎陷入进退两难尴尬境地的原因。在我看来,教师的这一邀请行为对莎莎来说也许是极不适宜的。因为在莎莎对游戏环节和游戏材料都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让她直接参与游戏,可能会导致“胆小”的莎莎更加紧张和胆怯。而这种紧张和胆怯以及尴尬与被动的心情,可能会强化莎莎的负面情绪体验,从而不利于莎莎投入到这一游戏中。
  案例中的闯关游戏的跨跳环节应该是最具挑战性的,纸箱的高度可能的确是莎莎不敢参与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因为胆小还是因为力所不能及,这两种心态都是莎莎不够自信的表现。事实上每个人的跨跳能力是有差异的,跨跳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经验积累,而不是只通过他人的要求、鼓励和自己的主观努力就能达到目标的。
  试想,如果教师能关注到闯关游戏的特点与难点,关注到莎莎旁观时的眼神,关注到莎莎现有的运动能力与游戏难度的匹配程度,关注到“旁观”对莎莎的意义,关注到胆小的莎莎需要逐步适应这一游戏,关注到莎莎的心理感受,即莎莎是否喜欢这一游戏,是否愿意加入到小朋友的游戏中……如果教师关注了这些,或许就不会急于在莎莎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都不充分的情况下邀约和鼓励莎莎参与这一游戏了,或许就能尊重她的自主选择,并给予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游戏了。
  以上的建议也许对某些教师来说在付诸实施时有一定的难度,然而,只要我们在日常户外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发展水平,并能依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适宜的环境,这一切就会变得自然而然了。
  二、尊重莎莎的现有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帮助莎莎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循序渐进地挑战自我
  每个人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优势领域、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户外活动材料应具有层次性、丰富性和可选择性,以支持和保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我想,方老师应该尊重和保留绝大多数幼儿玩闯关游戏时所需要的纸箱高度,并可在适当的时机依据莎莎的兴趣、意愿、水平和她一起设置一条适合她的闯关线路。同时,不要急于让莎莎参与到集体的闯关游戏中,而应为她提供自主活动和自主练习的时间与空间,使她在没有输赢压力的情况下,逐步熟悉和适应游戏材料,并按照自己的速度、节奏尝试挑战自我。通过教师提供的适宜的环境与材料、时间与空间,帮助莎莎在自主活动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做好参与游戏的心理与能力准备。
  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丰富、多元的活动环境,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
  首先,闯关游戏是部分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活动,因此,每个幼儿都有自主决定是否参与的权利,不能因为绝大部分幼儿参与了,莎莎就一定要参与。认为莎莎不参与就会有“无法融入集体游戏”的危险,这种想法是不成立的。因为一日生活中的集体活动是多内容、多形式的,户外集体游戏也如此。莎莎完全可以在其他集体活动中获得归属感。同时,体育活动本身就包含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自由活动。为此,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
  其次,是否引导莎莎参与集体的闯关游戏,应取决于莎莎的意愿。无论是幼儿的自主活动还是集体活动,如果莎莎不敢或不愿参与,教师都应给予尊重和接纳。她完全可以在旁观中感受游戏的规则,模仿他人的动作技能,感受竞技性游戏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可依据莎莎的兴趣与需要提供适合她的活动内容,使莎莎同样能够获得锻炼机会。如果莎莎有意愿参与到小朋友的闯关游戏中去,教师也应先为莎莎提供自主活动和自主练习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为她设置难度略低的闯关线路。总之,教师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以避免能力弱的幼儿在众目睽睽之下产生尴尬心理,由此帮助每个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活动。
  再次,教师可结合莎莎的实际情况和游戏本身的特点,在“引导莎莎参与集体活动”与“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之间作出价值判断与行为决策。前者的目的是希望莎莎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后者的目的是引导莎莎在有限的户外活动时间里找到适宜的活动内容,更好地活动身体、锻炼体能,我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户外活动的本体价值。
其他文献
木雕工米查姆先生喜欢给孩子们讲龙的故事。他的女儿格蕾丝是一名森林防护员,她一直认为这些故事纯属无稽之谈,直到她遇见了彼得。彼得是个孤儿,和一头巨龙一起住在森林里。格蕾丝发现这头叫艾略特的龙和父亲故事中的龙十分想像。在丈夫杰克和女儿娜塔莉的帮助下,格蕾丝决定探寻彼得和那头龙的真相。  彼得是一个孤儿,他和一头名叫艾略特的巨龙住在森林中。他们是亲密的好朋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格蕾丝一直不相信龙的
一、公安工作重点的历史性重大转移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1979年2月6日,公安部在印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公安局的《一九七九年公安工作要点》中指出:“当前,全党工作的着重
患者男,7岁,入院前3日开始发热,T38~39℃,最高达40℃,入院前两日双足背痒感,继之出现绿豆大小之淡红色痘状疱疹,由足部向上蔓延至胸腹部,在腿部、躯干、耳后、发际均有针帽大
本文论述了奉国寺沿革与山门的创建年代,阐明了奉国寺山门的复原依据,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奉国寺山门的基本形制,并对其进行了复原设计分析。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vol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第14课——《乌鸦与狐狸》,习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俄国克雷洛夫。据《读书生活报》(河南人民出版社主办)1995年第9期载文说,《乌鸦与狐狸
吃完小点心后,浩浩小朋友问我:“老师现在到区域里去玩,不要插牌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名字的区域牌子,每个区域有规定的人数)好不好?”“好的,你们会守规则吗?”“老师我们会
大多数关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早期临床病程的研究都是针对神经病学恶化的,很少涉及早期改善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识别早期改善的预兆,确定它是否能预示中风后30天的功能改善
专业成长之路需要教师学会自省,这能让汗水凝练成智慧,让勤勉催生出鲜花和掌声。教师的工作看似波澜不惊,却是风起云涌。“岁岁年年人不同”揭示了教育的复杂性,需要教师富有
目的研究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室系统,定量研究26例脑梗塞、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11名健康者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特性。结果
:在素质教育推广的今天 ,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深入生活 ,扩大阅读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不断充实 ,知识不断积累 : In 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