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就业密码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多年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在今年变得更加严峻。人增,岗减,薪降……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99万人。
  作为699万人中的一部分,纺织类高校毕业生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很多毕业生认为纺织企业辛苦、工作环境恶劣、薪酬低,宁愿蜗居在大城市当“蚁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也不愿到有“用武之地”的广大中小城市和企业基层施展才华。而与此同时,不少纺织企业却高举着招聘的牌子,希望找到合适的工人,两种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教育不能紧密跟随市场需求的因素,也有企业高设门槛,以及毕业生不能正确树立就业观的因素……
  如此看来,破解就业难与招聘难,或者说解决高校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都有所作为,通过一些针对性措施,促进就业。与此同时,毕业生们也应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理性择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从容解决就业难与招聘难。


  袜都诸暨招聘见闻
  近期,笔者调查了应届毕业生在袜都大唐的求职就业情况,发现小城市喊“渴”、大学生喊“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
  企业与毕业生间有道深“沟”
  在诸暨人才网上可以看到一则招聘机械专业毕业生的信息,这则信息是由浙江罗速设备制造公司发布的。据罗速设备办公室主任钱一峰介绍,这则信息在网上已经发布好几个月了,但是应聘者不多,且企业与应聘者之间在条件上总是无法达成一致,所以公司至今还存在10位机械专业的人才空缺。
  当笔者问及应届毕业生来应聘的多吗?钱一峰只能摇头感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要求很高,除了薪酬外,还希望能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我们是私人企业,有些条件实在无法满足。”他说。
  与罗速设备情况相似的还有步人袜业、九旺纺织等袜业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也都表示,现在愿意从基层做起的毕业生的确是越来越少了,提出的条件也越来越多,与企业当前发展会存在一定差距。
  面对求职者提出的各种条件,企业也只能感叹,“代沟”越来越深了。
  毕业生让企业“爱恨交加”
  本地毕业学子就业情况也不乐观。周瑛,宁波万里学院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夕,经过十多家企业的面试,她最后在宁波一家外贸公司就业,而她的老家安华,分布着很多袜企。而当被问及为何不在离家近的袜企就业时,周瑛说:“家乡的袜企很多都没有规定的休息日,我不太能接受。”
  还有部分毕业生已经回到家乡,但是他们没有急于找工作。“一些家境不错的孩子不存在赚钱养家的压力,他们慢慢寻觅,等过了下半年,比来比去觉得都差不多了,他们才会考虑定一份工作,或者选择创业。”诸暨人事局的工作人员说,其中也不乏一心想考公务员的年轻人,认为在袜企工作实现不了自身价值。
  尽管不少毕业生持着一副对工作无所谓的态度,但袜企对于本地毕业生的渴望一点都不减从前。
  不少小型袜企也希望能有本地大学毕业生来自己企业就职,“我们企业规模较小,但是我们也一样需要有高素质的本地人才。”
  直接对接高校
  面对每年都出现的困境,诸暨市很多企业很早就开始直接与高校对接,吸纳人才。
  浙江开倜服饰有限公司自2011年开始就启动了高校招生计划。每年毕业季,开倜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就会与对接的高校进行毕业生选聘。“凭着开倜服饰的企业名气,还有与学校多年合作下来的名声,很多毕业生也会积极参与到我们公司的应聘中来。”该公司管理人员蔡建林介绍,2013年公司从西安工程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燕山大学等11所院校,招聘了涵盖营销、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35人。
  据了解,开倜服饰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不足30岁,从高校招生计划中招聘而来的就有93名。
  诸暨伟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与高校直接对接吸纳人才的袜业企业。2011年,公司首先与西安工程大学结成合作单位,每年毕业季,公司都会专门组织团队去参加该大学的招聘会。近三年的合作,该公司已经从西安工程大学引进人才20人左右。上月底,浙江理工大学的教授也主动前往伟焕机械来洽谈相关合作计划。
  浙江赛乐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徐菊飞也表示,现在自己企业的人员招聘基本都是“熟人带新人”的模式,今后将转变,也会和大学直接对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吸纳应届毕业生,从基层培养人才。(汤维阳)
  数据采集
  当前,“90后”已经成为就业舞台主角,他们的就业观与“70后”、“80后”相比有着明显的变化。为了让企业、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当下纺织学子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同时,也为了让与纺织相关的教育从业者们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培养对象,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笔者历时1个多月,对我国9所高校的80多位学子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毕业生呈现出看重性价比高的工作,倾向选择有较舒适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工作的特点。这也折射出目前高等院校教育体制存在亟待改善的地方。
  受访院校涵盖浙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受访学生所学专业包括染整、服装设计、纺织化学、纺织机械、纺织工程、应用化学、纺织材料学等15个相关专业。



  就业难与招聘难的背后
  一面是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史上最难就业季”,一面是企业被招工难困扰着,这个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怪象。探究其中原因,一方面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需要解决,另一方面是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择业观也亟待调整。
  输出与需求不匹配
  据测算,2012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350万,这意味着劳动力大军不断扩大的趋势终于改变了,按理说这样的就业形势应改变得乐观了,但是在种种形势下,就业困难的形势却依然存在,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副院长严俊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正在从总量的过剩转换为结构的过剩,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其实并不缺人。
  “经济结构当中加工制造业所占的比重太大,因此对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旺盛。而大学生青睐的金融、医疗、文化等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却远低于加工制造业,所以能够提供的岗位不多。”严俊举例说,当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劳动力是建筑工人、装配员时,699万大学生想要找到预期的工作自然就很难。
  劳动力市场供非所需、需不能供,经济产业的不平衡同样困扰着民营中小企业,本来这些企业具备了很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但是当代大学生却经常看不上他们,这些企业备受冷落。
  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多形式、多渠道就业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却在“最难就业季”里遭遇招工荒,大学生不愿去民企与民企招工难的尴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内一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纺织服装企业的党委工作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招30个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而两年过后,这30个人中只有区区四五人仍然在岗。
  从调查中了解到,毕业生对国企、外企的趋之若鹜已经成了主流的选择,但在“体面就业”的背后,则是民营企业地位不高最真实的写照。这就需要政府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给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出台一些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比如审批上的简政放权、税费改革等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改革措施。


  提高学生行业认同感
  深究纺织专业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去民营企业发展这一问题时,对纺织行业不认同的因素占了很大分量。教育界人士分析认为,对某一行业的认同感不高一是因为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二是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就是被动选择;三是人们的传统观念对某一行业的固有偏见在从中作祟。
  过去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而现在多听到的是“再也不干现在这一行了”。采访过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王姓同学告诉记者,在大学他所学专业涉及印染及后整理,毕业将至,到人才市场转了一圈之后发现,能提供相关岗位的单位月薪无法达到自己的最低心理预期,而且这位王同学从多方渠道打听到印染企业工作环境差、时间长,能撑过一两年的并不多。种种因素促使他“寻找对口专业作为职业突破口”的想法开始动摇起来。
  事实上,和王同学有着相似遭遇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即便对所学专业抱有一定期望,但悠悠众口容易形成三人成虎的局面,这使得很多人在这一关就被拦在了门外。
  严俊表示,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当人们一味地追求“有前途的”、“工资高的”、“福利待遇好的”工作时,往往会把本就稀缺的资源变得更加炙手可热,而冷门职业则会变得更加无人问津。




  其实,今天的社会虽然充斥着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话,“一炮成名”的故事,但是脚踏实地地工作,依然是社会进步的主流。在纺织行业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杉杉集团,最初就是从一家小作坊开始,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建厂时只有几台缝纫机,通过一代人的努力,造就了波司登今日的地位与规模。而身为个人,刚毕业的大学生似乎应该拿出更多的自信,勇敢选择并践行人生目标。
  专 家 篇
  教育要与市场接地气
  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这是对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多年来,教育改革的推进成绩不少,但种种问题依旧存在。
  姚穆:教育应结合市场形势和企业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认为,近几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人才教育和培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国的纺织产业没有能够从头到尾完全贯通的产业链。比如天然纤维的种植归农业部管理,籽棉、羊毛加工是归商业部供销总社管理,当中的部分加工归某些协会管理,出口的东西是归外经贸,我们管一部分纺纱、管一部分染整,当中还掺杂了很多商业环节,这样断断续续涉及几个生产环节,这对于行业创建产业链联盟是不利的。
  第二,高等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在最近十五六年以来,由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把很多涉及纺织行业的交叉专业学科删掉了,比如纺织机械、纺织自动化、管理等,使得真正有用的复合交叉人才减少了很多。
  第三,纺织学科目录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整理出来。目前国内有五套不同的学科目录,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分别有各自不同的教学学科目录。在此背景下,国家希望能做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目录,我们通过两年零十个月对学校、企业、研究机构的走访,建议设立包括化学纤维在内的13个专业。   第四,课时分配不合理。高等教育的总学时有五门课程占到了主体地位,政治、社会学课程、体育、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这五门课程占到总学时的52%,而以前这五门课只占到了不到30%,这样一来专业基础课、专业实验课、专业课被大幅缩减,物理、数学被砍掉了,纺织专业把机械制图也砍掉了,所以就导致学生所学内容和十五年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相去甚远。
  解决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应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贯通产业链,把纺织服装领域的内容统归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管理;二是加强复合型学生的培养力度,学生不仅要学习纺织的知识,机械、精加工、电子营销都要有所了解;三是尽快将纺织目录整合成一套;四是增加纺织专业课的课时。
  在新的时期下,培养新型纺织人才除了完善培养机制外,还应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有两方面,一是教师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二是教学方面的要求。
  在教师个人素质方面,首先是教师思想方法必须正确。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符合整个教育的大形势。其次是教师应掌握与行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教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非常精通,但是与行业有关的其他领域也要有所了解。再次是要有实践经验。教师应当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深入一线,这样教导学生的时候也有说服力。最后是教师应当了解市场。纺织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的输出地还是企业,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就算培养了也是做了无用功。
  在教学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的方法,一个好老师的教导会让学生终生受益。现在很多情况是学生还没工作先问工资多少,待遇如何,虽然这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直接关系,但老师忽略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不能推卸的责任。
  总之对于纺织行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既要注重教学质量,同时也要结合市场的形势和企业的需求,共同推进和提升纺织人才的质量。
  倪阳生:解决两难需多方合力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认为,在职业教育方面,我国首先建立了六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着重为产业集群、职业教育集团、支教联盟培养人才,实行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方针,强调做中学,在企业实习期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当然也了解了市场的需求。还有一些大的企业集团跟学校做“订单培养”,针对企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并最终将毕业生送到该企业工作。
  在本科教育方面,我们从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在试点,教学方式采取“3+1”模式,“1”是指一年在厂实习,而且学生的实习单位并不是没有资质的,有资格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也是需要被国家认可的;同时实行双导师制,就是说学校要有一个老师进行教课,在企业实习期间也要有老师进行辅导,所以无论是他们的毕业论文也好,毕业设计也好,效果都出奇的好,因此这也证明现在很多学校按照要求真刀真枪地去做了。另外学校也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对外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对社会的认识等。
  在教学成果评估方面,我们针对过去教授不上本科生的课、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很低的情况加大了管理力度。另外我们去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去年做的188个教学项目中,专业建设、实验实习、纺织数字化、素质培养是主要工作内容,在今后的2~3年中,我们希望有一批教改项目能够最终转化为成果。
  在技能大赛方面,我们每年会组织十几个大赛,主要目的是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而参赛选手多是在校学生。
  针对目前院校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方面又一直感叹招不到人这一问题,倪阳生认为,短缺有数量上的短缺,也有质量上的短缺。在数量上的短缺,这和大家的观念是有关系的,而且关系很大,现在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进一步加深,人们似乎不太瞧得上纺织行业。“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目的就在于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大家都去研究火箭了,那谁来拧螺丝呢?”倪阳生说。
  而质量的短缺,问题很复杂,解决方法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比如有些学校不能找到工厂实习换取工作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国家应当给予实习企业一定补偿,因为这些企业现在都是流水作业,管理很严格,用了学生作为实习生,必定会给企业的日常生产带来一定的阻碍,所以,补偿措施应该落实到位。另外国家对于奖励企业或给予企业某个荣誉称号时应将学生实习数量作为衡量标准之一从而激发企业接纳大学生来厂实习的热情。而企业方面,也应当适当宽容,如果都不接纳应届毕业生,那么社会怎么发展呢?用人单位要有一点耐性,给学生一点时间,培养他们。
  高 校 篇
  学校培养应更注重能力提升
  面对当前就业难与招聘难的严峻形势,作为最接近毕业生的高校老师对这个问题看得更透彻。倾听他们的观点,探讨当前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让学生、企业乃至高校认清自身症结,更好地看清前路。


  张弦:高校需加强专业课程教学
  说起纺织毕业生就业的问题,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副教授张弦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
  在谈到现在有部分纺织专业毕业生的首选工作与纺织没有太大关系时,张弦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学生不肯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其次,纺织企业劳动强度偏大,每天工作9、10个小时是正常状态,而且每月的休息时间只有3~4天。另外,纺织类大学的课程设置存在偏重基础课程。据张弦介绍,现在有些学校纺织专业课课时仅为70个学时,这其中还包括实验教学。“专业课的精简让学生感到所知甚少,对专业的不了解可能也是学生流向其他行业的原因之一。”张弦说。
  对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一问题,张弦个人是鼓励学生创业的,但前提条件是在社会上经历过一番摸爬滚打,吃过亏、上过当、有过教训之后再去考虑个人创业的问题。“刚毕业的学生思想普遍比较单纯,刚出校门就创业容易摔跟头,如果创业不成功,损失钱财是小,失去信心,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张弦说,现今社会新型产业越来越多,创业确实能使自己的事业走在所有人的前头。因此要想创业的大学生首先应培养创新思维,这是创业的资本。可创业思维从何而来?这需要细心观察。每一项新兴行业的产生都是从留意身边周围事物开始,留意别人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留意别人有什么好的创业想法值得借鉴,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创业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张弦也补充道,“创新的想法还需要大胆的尝试。没有尝试的勇气,那么创业永远只是一个遥远的想法。”但值得说明的是:大胆不等于蛮干。不是任何创新的想法都能成功。这种对于创新的尝试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的,它背后需要详尽的分析,深入的社会调查,更需要资金,人脉以及经验的积累。每一次尝试总有失败的地方,吸取经验能避免下一次创业中无谓的失败。这样,创业之路便能变得通畅。
  最后,张弦认为,纺织在人们的印象里的确总是扣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帽子,但是,从自己的同学和学生那里,不乏有在纺织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的例子。“重要的还是学生找准自身定位,不犯好高骛远、手高眼低的毛病,久而久之,纺织企业自然不会亏待这样的员工。”
  陈峰: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校企联合
  “90后的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不再只关注能否养家糊口,他们的想法更加多元化、更加主动。”曾在某面料印花企业工作过的浙江理工大学动画系副主任陈峰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学生没有太多后顾之忧,他们既没有来自家庭的负担,交际圈也不大,因此,挣多少钱并不是他们最看重的,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主要希望能获得一技之长,积攒经验。
  陈峰说,90后群体在择业时,更加看中企业的发展前景,考虑自己的种种情感需要,换句话说,工作内容与自己兴趣是否相匹配,公司氛围、工作自由度等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我曾经听到企业负责人说过,90后员工辞职的理由五花八门,食堂伙食差、失恋、结婚、不想加班、宿舍没有空调等等,更有甚者不打招呼直接‘消失’。”说起这些,陈峰不免有些无奈。
  当然,在陈峰看来,90后毕业生,特别是纺织专业毕业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跟高校的培养、政府的投入也有关系。
  “首先,学校和企业的衔接不紧,虽然校企联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大三的学生去企业实习,回来后发现市场上的机器设备已经升级更新,自己所学的知识几乎没有用武之地,这个问题很尴尬也很现实。”陈峰说,“另外,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有贴近产业、了解行业的教师资源,现在很多教师都埋头科研,对实际生产所知甚少,这样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合格人才,通过和纺织企业的联合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可以让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院校不仅能够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也有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师资资源,实现良性循环,长足发展。”
  除此以外,陈峰认为,抛开学生、教师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问题,政府也应当适当地对企业进行政策性补贴,毕竟企业接受学生来此实习本身就担受了很多风险,比如学生意外伤害、影响工厂正常生产等。如果政府补贴,企业接纳学生实习也会更心甘情愿一些。
  学 生 篇
  我们需要体现自我价值
  当前,新生代年轻人已经成为就业舞台主角,了解他们对纺织行业的理解以及期望,对高校改善教育体制、企业完善用人机制或许有一定的帮助。
  郝文瑞:更看重企业文化
  在普遍反映“就业难”的今天,东华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郝文瑞觉得自己比较幸运,因为学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她对自己的专业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虽然我还没有毕业,但是从学长学姐那边的反馈来看,其实找工作不难,只是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不容易。”郝文瑞介绍,身边不少朋友对择业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先就业后择业”。
  “找工作除了考虑离家近一点外,还希望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都比较令人满意。”郝文瑞说,待遇方面,每个人的情况和要求不同,有的同学比较看重这一块,因为毕竟生活成本高,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很大。但是就她本人而言,因为父母生活较为宽裕,她个人的压力不是很大,所以她更看重企业文化及工作内容等与自己的兴趣是否相符,“这样工作和生活会比较开心。”郝文瑞说。
  在郝文瑞眼中,“90后”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相反,他们只是有着时代赋予的特质。“我们这代人思维比较活跃,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自信,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对于外界的批评,郝文瑞并不认同,在她看来,由于社会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烙印,各有优点和劣势而已,她的身边并不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人,她愿意像这些人一样,默默努力和坚持,不断挑战自我。
  当被问到学生自身努力和学校建设哪一个更影响就业时,郝文瑞认为:“学生不努力是一方面,学校的课程与市场脱轨也客观存在。但想要学习的人总会找到办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想学习的人也只能怨天尤人。所以学生素质和学校教育两方面都有问题,不能片面地将责任归咎到某一方的身上。”
  朱敏:首先要提升自己
  刚从苏州大学纺织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朱敏,毕业前夕在一家印染整理剂企业做研发工作,说起为什么要考研,朱敏认为这是因为自己所学专业比较高端,自己必须深造才能跟上形势。“纺织行业要么就是搞科研,向高端领域进军,要么就是做服装、搞设计,向下游发展,高不成低不就很难得到满意的薪资水平。”
  朱敏的想法很具有代表性,生于1987年的他在择业观上十分冷静,从他的身上看不出这代人急功近利的想法。朱敏坦言,在他所接触到的同龄人中,有类似不切实际想法的人并不多。“但有些情况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做一些相对艰苦的工作,也不愿意让孩子去创业,总的来说,就是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所以,每年庞大的考研、公务员考试队伍不乏这样的学生。”   “几年前,电视剧《奋斗》被认为很好地表达了80后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实质,但自己作为一名80后,感到生活远比电视剧来得更加残酷。”朱敏说,自己也曾有过迷茫和彷徨,无数个“为什么”和“怎么办”困扰了他很久,用朱敏自己的话说,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还是赶快行动才有意义。朱敏说,一个人应当有一技之长,做别人做不了的事,这样才能有比较优势。“如果所有人都取代不了你,那么你的价值就在这一刻体现出来了。当然,这必须要建立在自己奋发图强的基础上。”
  观点集粹
  不仅纺织行业,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方面是招工难,而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应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近年来,大学不断扩招,目前大学生的比例已经相当高,但技术工人的数量却越来越少,蓝领与白领数量严重失衡。大学生毕业后很难去一线当工人,而白领岗位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形成了一线需要人却没人去,白领岗位有限却都想去的局面。
  —— 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 陈丽芬
  大学生就业难,很多时候反映出现行高等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大学应针对社会需求,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从过去片面强调“动脑”转向“动脑”和“动手”并重。建议高校邀请专业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为高校调整设计课程提供一定参考,从而使学校教育和就业市场顺畅衔接。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王梅珍
  招工难,其实是招熟练的技术工人难,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稳定、有一定技术的“好工人”,在招聘时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但许多应聘者却达不到要求,这是结构性的缺工。希望企业能降低门槛,为毕业生创造一个成长的环境。
  —— 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 尤小平
  后记
  两难背后当反思什么?
  就业难与招工难,纺织行业年年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也成为目前国家、行业、高校、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解决这个问题的确需要多方位合力来解决。
  作为高校,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上花功夫。专业设置要面向社会,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与此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职业定位技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大学生就业,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引导大学生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此外,还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抗挫折能力。
  作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不要过于苛刻。无论是在招聘时,还是将来对新就业的大学生,都要体现人文关怀,使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激发创新活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对企业产生归属感。
  作为大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也要适当降低就业预期,不要一味强调专业对口、工作舒服、工资待遇高。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因此,破解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需要大学生、高校和企业为此做出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这40分钟远比有钱人送给对方999 朵玫瑰爱意多多。对门住着一对中年夫妇,他们都是乡下人,靠卖菜为生,属于真正早出晚归的那类人。由于妻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我是靠写作吃饭
现代企业集团化发展趋势明显,并且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变化之中,各类企业集团相继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广泛涉及到各种经济行业的发展之中,企业集团所具有的规模效益、整合
在生活、学习压力和诸多原因的影响下,高中生熬夜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在高中生熬夜现象的背后有着对熬夜的不同看法和行动,所受到熬夜的影响也有不同.本文就高中生熬夜的
体验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当今教育界十分受欢迎,通过创建特定的教学情景,并加以引导,增强幼儿的体验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知识和运用知识,本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运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研究体验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方法重在“体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最早由英国教育专家提出,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创建特殊情景,运用“体验”的教学观念,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模式
期刊
“秦流感”是真的来了!至少在历史爱好者中间。  无论是小说、网络还是电视剧论坛,《大秦帝国》引起的法儒之争已经不可开交。这里且不说法儒之争——儒已被后来的歪嘴和尚念得面目全非,最近一例可在百家讲坛上睹其“疯”采——单说变法。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做重大的变革。当时,魏国的李悝、郑国的申不害、楚国的吴起、齐国的邹忌都进行过变法,但严格说来,真正在治国上取得实践性成功的,唯有商鞅。  商鞅变法
福柯的一生属于一种激进的反抗,一种左派的作为.在公共集合地要求废除死刑,他反对狱警的残暴,以捍卫者的姿态冲锋陷阵,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政治态度.福柯的著作思想之
工程招投标是指工程建设单位通过法定程序对拟建的工程项目进行承包,招标方从投标方中选择出条件优越的企业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法律行为.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当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富有创新精神和活力教学方法,它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人们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反思的结果。这种方法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目的。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转变成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模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的乐趣中去。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与教学模式逐渐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教育教学任务。从而任务驱动教学应用而生,本文重点介绍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期刊
本文从会计行业使用电算化技术之后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根据会计电算化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开始得到提升,这就使得人们开始对房屋建筑内的各种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建筑室内给排水消防系统更加重视,而且室内给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