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需求,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所有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激发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44-01
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总是需要教师和家长耳提面命,督促学习。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不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便可认真听讲,快乐学习。
一、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指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便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数学学习中,有诸多的定理与机械、枯燥的法则,缺乏兴趣,就会感觉数学学习难度大,从而对数学失去学习的信心。而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中的知识,并产生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更需要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的四个环节入手:
1.新课导入激趣
在新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要想方设法抓住学生的眼球,利用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从课程的一开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吸引他们一步步进入到课堂中,使学习获得成效。比如,在导入新课时,一般教师都是直入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XXXX”,这样的导入毫无新意,十分乏味,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学生将一个包含着本节课数学知识的小故事或者是小笑话,提出疑问,或者设计精彩的多媒体课件,用课件中的视频或者图片导入,再或者利用实物导入,请学生根据实物来思考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些导入的方式都是十分有趣的,可以大大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一下子被教师和课堂所吸引,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我就拿来了一个电子挂钟,用电子挂钟去教学生认识时间,学生都瞪大眼睛看着电子钟,教学效果十分好。又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可以出示一些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生活实物,如烟酒盒、茶叶盒、魔方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其特征,然后再引入新课,就会十分有效。
2.创设情境激趣
所谓的情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质疑情境、问题情境等,这些情境的创设都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人民币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来引导学生,告诉学生人民币的作用和用法,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将实物放在桌子上,摆上价签,创设“购物”的生活情境:我们去超市购物,带了1张100元和2张10元的钞票,可以买哪些东西?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大大调动了起来,都纷纷参与到了课堂购物的环节中来。
3.设计活动激趣
小学生喜欢活泼、新颖、有趣的活动,不喜欢沉闷、无趣、枯燥的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较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所以兴趣十分匮乏。而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游戏——比如“3”的倍数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轮流报数,避开3”的小游戏,让学生在遇到含有3或者是3的倍数的数字则跳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于3和3的倍数了解得更多。当然,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活动和竞争性的活动——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要求学生分小组测量教师的墙壁,计算墙面面积,看哪个组最快、最准确地完成测量与计算工作。
4.布置作业激趣
每一个学科都会布置作业,因此作业成为了学生放学后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由于作业众多,且形式单一,多为计算题、教辅书上的练习题、应用题等,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甚至会敷衍了事,或者直接抄袭。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应从作业内容、形式的布置入手,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自己思考、请教别人来完成课后作业。比如,在“大数的认识”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上网查阅关于面积的大数、关于人数的大数、关于金钱的大数。这是一个比较灵活的作业,既训练了学生关于大数的认知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于一些常识知识的了解,并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最关键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会感觉到作业的枯燥和单调。
三、结语
可以说,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原动力,是数学学习的源泉。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课堂导入,创设情境,开展一些活动,并布置有趣的作业,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可以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置身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庆武.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董天德.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学周刊,2014(15)
[3]陈寿勇.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J].求知导刊,2014(06)
【关键词】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44-01
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学习方面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总是需要教师和家长耳提面命,督促学习。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不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便可认真听讲,快乐学习。
一、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指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便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数学学习中,有诸多的定理与机械、枯燥的法则,缺乏兴趣,就会感觉数学学习难度大,从而对数学失去学习的信心。而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中的知识,并产生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更需要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的四个环节入手:
1.新课导入激趣
在新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要想方设法抓住学生的眼球,利用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从课程的一开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吸引他们一步步进入到课堂中,使学习获得成效。比如,在导入新课时,一般教师都是直入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XXXX”,这样的导入毫无新意,十分乏味,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学生将一个包含着本节课数学知识的小故事或者是小笑话,提出疑问,或者设计精彩的多媒体课件,用课件中的视频或者图片导入,再或者利用实物导入,请学生根据实物来思考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些导入的方式都是十分有趣的,可以大大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一下子被教师和课堂所吸引,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比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我就拿来了一个电子挂钟,用电子挂钟去教学生认识时间,学生都瞪大眼睛看着电子钟,教学效果十分好。又比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可以出示一些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生活实物,如烟酒盒、茶叶盒、魔方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其特征,然后再引入新课,就会十分有效。
2.创设情境激趣
所谓的情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质疑情境、问题情境等,这些情境的创设都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人民币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来引导学生,告诉学生人民币的作用和用法,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将实物放在桌子上,摆上价签,创设“购物”的生活情境:我们去超市购物,带了1张100元和2张10元的钞票,可以买哪些东西?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大大调动了起来,都纷纷参与到了课堂购物的环节中来。
3.设计活动激趣
小学生喜欢活泼、新颖、有趣的活动,不喜欢沉闷、无趣、枯燥的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比较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所以兴趣十分匮乏。而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游戏——比如“3”的倍数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轮流报数,避开3”的小游戏,让学生在遇到含有3或者是3的倍数的数字则跳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于3和3的倍数了解得更多。当然,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活动和竞争性的活动——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要求学生分小组测量教师的墙壁,计算墙面面积,看哪个组最快、最准确地完成测量与计算工作。
4.布置作业激趣
每一个学科都会布置作业,因此作业成为了学生放学后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由于作业众多,且形式单一,多为计算题、教辅书上的练习题、应用题等,所以不受学生欢迎,有些学生甚至会敷衍了事,或者直接抄袭。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应从作业内容、形式的布置入手,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自己思考、请教别人来完成课后作业。比如,在“大数的认识”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上网查阅关于面积的大数、关于人数的大数、关于金钱的大数。这是一个比较灵活的作业,既训练了学生关于大数的认知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于一些常识知识的了解,并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最关键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会感觉到作业的枯燥和单调。
三、结语
可以说,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原动力,是数学学习的源泉。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课堂导入,创设情境,开展一些活动,并布置有趣的作业,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可以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置身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庆武.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董天德.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学周刊,2014(15)
[3]陈寿勇.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J].求知导刊,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