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围麻醉期ST段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qsams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人在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心电图ST段的影响。
  方法:选择ASAII—Ш级择期手术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病人60例,观察II、ν导联的ST段变化。
  结果:急性心肌缺血组 MAP、HR、RPP明显升高。
  结论:控制心率、维持血压,以RPP小于12000为理想是减少冠心病人在围麻醉期发生心肌缺血的关健。
  关键词:围麻醉期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90-02
  本文旨在观察冠心病人在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心电图ST段的影响,说明心肌耗氧量增加是引起冠心病人围手术期发生急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择ASA II—Ш级择期手术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病人60例,年龄50-75岁、体重45~65kg,术前心电图均无表现ST段变化。
  1.2麻醉方法:术前吗啡3mg肌注。以咪唑安定0.15mg·kg-1、芬太尼2-3ug·kg-1、维库溴胺0.lmg·kg-1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接ohmeda麻醉机行间隙正压通气。潮气量(VT)8-10ml·kg-1,呼吸频率(f)12次/min ,吸呼比1∶1.5。麻醉维持异丙酚1-2mg·kg-1·h-1泵入、维库溴胺0.lmg·kg-1·h-1、芬太尼2.5ug·kg-1·h-1静注、七氟醚2-3%吸入。常规监测血压 、心率、SPO2、心电图、呼气末二氧化碳。
  1.3观察指标: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II、ν导联的ST段变化以ST段降低0.1mv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组(排除干扰因素)[1],并同时记录麻醉前、诱导时、插管时、切皮时及拔管时各时段的平均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围麻醉期ST段无明显变化者为对照组。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缺血组各时段HR、MAP、RPP与对照组行组间t检验,P<0.05为显差异。
  2结果
  60例手术均顺利,病人安返病房,术中、术后SPO2均在100%。缺血组期MAP、HR、RP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 共观察到10例心肌缺血表现。(见表1)。
  3讨论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最常见[2]。任何导致心肌氧耗大于氧供的因素都可引起心电图缺血表现冠心病的麻醉及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原则为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3]。ST段降低是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常见表现。降低幅度以心导联较肢导联明显。目前一般主张用CM5导联,即负极置于胸骨柄处,正极置于相当于V5的部位,ST段降低大于 0.1mv可作为心肌缺血标准。本文观察到缺血组HR、MAP、RPP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证明心肌耗氧增加是围手术期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心率、血压增加使心肌耗氧增加,当心肌氧耗增加时只有通过增加冠脉血流方式来提供但缺血性心脏病人的心肌血流灌注的自动调节机制业已受到破坏难以增加病人心肌氧供而发生心肌缺血其中心率增加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最重,心率增加除增加心脏氧耗外还影响心肌血流自动调节并使左室舒张时间缩短冠脉血流下降。因此对冠心病人在围麻醉期ST段严密监护有利及时发现心肌缺血表现。而控制心率、维持血压,以RPP小于12000为理想是减少冠心病人在围麻醉期发生心肌缺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大柱,主编,人体疾病与麻醉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4: 18-19
  [2]胡小琴,主编.心血管麻醉及体外循环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82-189
  [3]赵俊,主编.新编麻醉学第5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387-40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的有效治疗。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输尿管结石患者90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900例中一次碎石成功740例(82.2%) ;二次碎石成功120例(13.3%),其中共治愈860例,未治愈40例;总有效率95.5%。  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损伤小、见效快、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
期刊
摘要: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通过给予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可有效培养与提高患者在自我保健方面的意识,对于高血压病人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就此,本次研究对高血压疾病健康教育中的几点策略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应用进展。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82-01  就国内而言,高血压属于多种慢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
期刊
摘要:近年来,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很常见的手术,占外科手术比例很大。围手术期安全问题一直是临床医师和麻醉医师所关注的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围手术期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在围手术期威胁患者生命的因素很多,其中静脉血栓(veint hrombosis,VT)形成是手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肺梗塞,威胁病人生命。血液流变学异常的表现,其与围手术期血栓形成关系密切[1]。从
期刊
摘要:低位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已经完成从单纯的对症治疗,消除病症到既要达到治疗效果又要保证治疗之后的生存质量的发展过程,新技术的应用,如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以及微创手术的应用,以其突出的优势给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已经能基本达到患者的保肛、生殖器保护、排尿保护要求,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也能
期刊
摘要:目的:对心外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进行肺复张,观察复张的效果和副作用。  方法:选择心外体外循环术后患者30例,对其进行肺复张,采用CPAP通气模式进行,FiO2不变,PEEP为0,在5~10s内逐渐将压力上调至40cmH2O,维持40s,然后在5~10s内将CPAP压力下调至复张前的压力,改用基础通气模式,采用LIP+2cmH2O为PEEP,其他参数不变,期间不能吸痰。观察复张前后氧合指数和静态
期刊
摘要:综述了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护理干预,提高ICU护理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并注重关键环节的监控和管理;保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以实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护理干预ICU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78-02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救治危
期刊
张皎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李彩,大专,主管护师,质控办主任。  郭翠英,本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通讯作者。  摘要:如何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临床带教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广大护理界同仁针对临床教学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对目前我国的临床教学情况进行陈述如下。  关键词:临床护理带教现状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的治疗。  方法:对113例胆囊结石患者应用双内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  结果:113例患者均治愈,术后6~12个月随访,均无消化道不适症状,无胆囊壁增厚,无胆囊炎、胆囊结石复发。  结论:双内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胆囊结石双内镜保胆取石术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立其丁湿敷与肝素钠软膏外涂治疗早产儿输液脂肪乳渗出疗效比较。  方法:将96例输脂肪乳渗出(硬结)早产儿随机分实验组(肝素钠外涂)和对照组(立其丁湿敷)。  结果:肝素钠外涂患儿的硬结消失快,患儿舒适易操作。  结论:肝素钠软膏外涂治疗脂肪乳所致静脉炎(硬结)的疗效优于立其丁湿敷。  关键词:静脉炎立其丁肝素钠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胸腹水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使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上述患者送检胸腹水标本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进行检测,并与同期采取手工法检测结果相对比。  结果:UF-100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手工法两种方法对46例胸腹水标本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的检测结果对比上无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