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梦是一种普遍的神经生理学现象,人每夜都做梦,稀奇古怪的梦境,自古就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进入21世纪后,由于研究方法的革新,可以对梦进行实验和控制,科学家们似乎快要走进梦世界的大门了。
打开互联网,解梦的网站千奇百怪,如,“梦见绿色表示你一生安宁;梦见被火烧死说是你会得到大量的财富;梦见结交新朋友,你财富会大增,名声将大震。”更是娱乐式的笑谈,都带有大量的迷信色彩。
从苯分子结构说起
德国的达姆斯塔特是一座文化名城。1829年,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就出生在此。从小学到中学,凯库勒一直以文才出众深得老师和同学好评。当时建筑工程师是最体面和赚钱的职业,所以中学毕业后父亲要他去学建筑。在大学里,他听同学们提起大化学家李比希,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出于对这位声誉卓著的化学家仰慕,凯库勒就去听他的课。不料,凯库勒被李比希的课所吸引,迷恋上了化学,于是下决心改修化学,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青年化学家。
19世纪中叶,石油工业和炼焦工业的迅速兴起,有机化学的研究也随之蓬勃发展。在化学制造中,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它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一种芳香液体。当时,化学家们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理解苯的结构。苯的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碳的化合价是四价,氢的化合价是一价,那么,1个碳原子就要和4个氢原子化合,6个碳原子该和12个氢原子化合(因为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还要化合)。而苯怎么会是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化合呢?化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凯库勒也着手探索这一难题,他的脑子里始终充满着苯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他在黑板上、地板上、笔记本上、墙壁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化学结构式,设想过几十种可能的原子排法,但都经不起推敲,被他一一否定了。
有一天,凯库勒坐马车回家。近日来过度用脑,凯库勒实在太累了,他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碳原子和氢原子在凯库勒的眼前飞舞,变幻着各种各样的花样。忽然,碳原子像蛇一样盘绕蜷曲,忽东忽西,忽左忽右,一条蛇竟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变成了一个环,令凯库勒惊奇不已。
马车夫大声叫醒了睡眠中的凯库勒。他揉揉眼睛,碳链不见了,环不见了,原子也不见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清醒过来的凯库勒马上想起苯的结构,对!它一定像蛇那样头尾相接,构成环状结构!凯库勒立即奔向书房,迫不急待地抓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个首尾相接的环状分子结构出现了。经过进一步论证,凯库勒终于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凯库勒受到梦境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偶然,但实际上这正是他连续几个月来日夜思考的必然结果。
人对做梦误解多多
小董今年高三就要毕业了,他家境不是很好,成绩中等偏上。为了改变家中的困境,他下决心要考上大学,因此学习特别刻苦。临近高考,由于经常加班加点,他晚上经常做梦,有一回他梦见自己意气风发地进了考场,第一场语文考试特别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难题,特别是作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在考数学解方程时,他遇上了麻烦,无论怎样动脑就是无法求解。难道这是一道无解方程?但题目给的条件又不像,他急出了一身冷汗,方寸全乱,数学考得一塌糊涂。这时他却好要小便,但梦中的厕所拥挤不堪,好不容易排上号又小不出来,就这样给憋醒了。小董懊丧极了,第二天与同座小李谈起梦说:“看样子今年高考我要砸锅了。”小李安慰他,听大人们说梦同现实是相反的,你今年一定能考上大学!高考发榜,小董考上了二本,他高兴地直嚷这梦真准。其实,我国现在70%的高生升学率,小董考上大学是必然的,同梦并没有关系,这说明人对做梦有误解。
中国古籍中有一本奇书《周公解梦》,对人的梦境一一作解,例如对梦见牛马的解是:“牛角有血主三公,牛触人心事不成,牛出门好事立至,水牛来家主丧事。牛生犊所求皆得,骑牛入城有喜临,牵牛羊来家欢乐。马舞庭前凶事散,马行千里大喜至,乘马快喜钝主凶,走马来往文书事,马入室主奸情事。”完全是没有一点科学依据的算命式的扯淡。
很多人认为,梦境同现实相反,梦是对人的警告,梦见亡人是死灵魂的托付,梦见财源滚滚天下要大乱,做梦会伤脑子等等。这都是对梦的误解,其实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人所共有的,梦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为:“梦是睡眠中,在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
科学家联手新解梦
为了搞清梦的原理和功能,很多科学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脑科学的领域里耕耘,但始终没有理出清晰的头绪。但科学界对睡眠的形式早有定论,就是睡眠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快波睡眠又叫快速动眼睡眠,它以眼球的快速水平移动为特征。人在睡眠中,以快波~慢波~快波的形式交替进行,快波睡眠时间短,一夜的快波睡眠总加起来才90~120分钟。人做梦都在快波睡眠时,所以快波睡眠又叫梦睡眠。进入21世纪,脑科学家用脑电图、眼球运动、肌肉张力测定等方法,研究睡眠和做梦时脑生物电的变化,对做梦的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一个典型的睡眠实验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梦在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在8小时睡眠中,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是在梦中。
梦是大脑记忆信息的活化和重组。白日梦和夜梦的素材均来自平时的认知和经历,是对觉醒时事件的记忆。梦实验发现,如果受试者晚间与朋友在电话中交谈,结果就会梦见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虽然他们当晚的谈活主题不是旅游,但梦里还是同朋友在一起,这说明大脑皮层的“岗哨”会对梦进行修饰,使相关联的不同情节组合在一起。科学家还发现,人睡眠刚开始时的梦大多为定向的,从慢波睡眠向快波睡眠转化时,大脑的幻觉增强,出现许多如上天、入地、成仙、同魔鬼争高下等奇异的梦境。
梦同人的情感也密切相关。抑郁症患者,在睡眠中都会出现不良情绪的梦,总是同生病、与人吵架、死亡等联在一起;健康的人在睡前看恐怖电影,听鬼怪故事,会做各式各样的恶梦;如果亲人死了,此人特别悲伤,也会做不好的梦。愉快的情感,如胜了一场球、考了100分、和心目中的明星会面,夜晚常常会做美梦。
科学家在受试者的家中让他做游戏,用催眠术让受试者入睡,通过睡眠监视系统监视受试者的睡眠,发现不管受试者的生理状态如何,梦的频率和内容没有多大差别。催眠做梦可以高频率地整合白天的记忆,也可以整合相关的陈旧记忆,也能优选情感材料,但没有高级的梦境和离奇的情节,因为这种人造实验梦只有几分钟,无法展开情节。
科学家研究梦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梦是怎样形成的?二是做梦的目的是什么?这涉及到神经生理学的记忆、神经中枢的联系、兴奋的扩散、情感变化、睡眠中觉醒意识等复杂的问题。现有的梦理论只能解释做梦的一小部分问题,大部分问题还找不出科学的解释,等待有志的后来者研究解决。
祝你每天有好梦
梦能激发灵感,帮助人解决一些创造性的课题和科学发现。人们在梦中往往比清醒时更聪慧,心思更精致,因为潜意识中的那些未被利用的,被遗忘的思想经梦的提醒进入了大脑,从而成为创造的来源。据传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少时做梦,见其所用之笔头上生出灿烂的花朵,便用笔在纸上飞快书写,落笔之处都是花。做此梦后,李白的文才富丽俊逸,名扬天下。有的科学家认为,发明创造完全是由梦带来的,前文提到的凯库勒发现苯的分子结构就是一例。物理学家波恩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波恩发现量子论也是在梦中,他梦见了一个一个的点冲击他,醒来后,就构建了量子力学的基础。还有胰岛素的发现,加拿大的班廷医生一直在关注糖尿病,他知道这种病给病人带来许多痛苦。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研究,想解决这一国际医学难题。一天晚上他疲倦地睡了,在梦中,他梦见自己从狗的退化胰腺管中抽取残液,结果导致了胰岛素的发明。
做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现象,是大脑的一种功能,是信息巩固、重组的操练。没有梦就没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就没有思维的活化,就没有灵感和创造。梦境不是吉凶喜愁的预兆,同人的命运、升迁和灾变没有必然的联系。做梦不会伤脑子,它是对脑力的开发和锻炼。当然,人心情不好或心理遭受巨大的伤痛和打击后会恶梦连连,长时间睡不安稳,对健康是有影响的。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如不能自我调节就得找心理医生治疗,不能听之任之。
人都喜欢做美梦,美梦是心灵的鸡汤,营养脑细胞的补汁,使脑髓生长发展的蜂王浆。要做美梦就要热爱生活,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心为民,同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心灵。愿你天天生活在幸福中,夜夜有好梦!
打开互联网,解梦的网站千奇百怪,如,“梦见绿色表示你一生安宁;梦见被火烧死说是你会得到大量的财富;梦见结交新朋友,你财富会大增,名声将大震。”更是娱乐式的笑谈,都带有大量的迷信色彩。
从苯分子结构说起
德国的达姆斯塔特是一座文化名城。1829年,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就出生在此。从小学到中学,凯库勒一直以文才出众深得老师和同学好评。当时建筑工程师是最体面和赚钱的职业,所以中学毕业后父亲要他去学建筑。在大学里,他听同学们提起大化学家李比希,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出于对这位声誉卓著的化学家仰慕,凯库勒就去听他的课。不料,凯库勒被李比希的课所吸引,迷恋上了化学,于是下决心改修化学,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青年化学家。
19世纪中叶,石油工业和炼焦工业的迅速兴起,有机化学的研究也随之蓬勃发展。在化学制造中,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原料,它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的一种芳香液体。当时,化学家们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理解苯的结构。苯的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碳的化合价是四价,氢的化合价是一价,那么,1个碳原子就要和4个氢原子化合,6个碳原子该和12个氢原子化合(因为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还要化合)。而苯怎么会是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化合呢?化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凯库勒也着手探索这一难题,他的脑子里始终充满着苯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他在黑板上、地板上、笔记本上、墙壁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化学结构式,设想过几十种可能的原子排法,但都经不起推敲,被他一一否定了。
有一天,凯库勒坐马车回家。近日来过度用脑,凯库勒实在太累了,他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碳原子和氢原子在凯库勒的眼前飞舞,变幻着各种各样的花样。忽然,碳原子像蛇一样盘绕蜷曲,忽东忽西,忽左忽右,一条蛇竟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变成了一个环,令凯库勒惊奇不已。
马车夫大声叫醒了睡眠中的凯库勒。他揉揉眼睛,碳链不见了,环不见了,原子也不见了。原来是做了一个梦!清醒过来的凯库勒马上想起苯的结构,对!它一定像蛇那样头尾相接,构成环状结构!凯库勒立即奔向书房,迫不急待地抓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个首尾相接的环状分子结构出现了。经过进一步论证,凯库勒终于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凯库勒受到梦境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偶然,但实际上这正是他连续几个月来日夜思考的必然结果。
人对做梦误解多多
小董今年高三就要毕业了,他家境不是很好,成绩中等偏上。为了改变家中的困境,他下决心要考上大学,因此学习特别刻苦。临近高考,由于经常加班加点,他晚上经常做梦,有一回他梦见自己意气风发地进了考场,第一场语文考试特别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难题,特别是作文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在考数学解方程时,他遇上了麻烦,无论怎样动脑就是无法求解。难道这是一道无解方程?但题目给的条件又不像,他急出了一身冷汗,方寸全乱,数学考得一塌糊涂。这时他却好要小便,但梦中的厕所拥挤不堪,好不容易排上号又小不出来,就这样给憋醒了。小董懊丧极了,第二天与同座小李谈起梦说:“看样子今年高考我要砸锅了。”小李安慰他,听大人们说梦同现实是相反的,你今年一定能考上大学!高考发榜,小董考上了二本,他高兴地直嚷这梦真准。其实,我国现在70%的高生升学率,小董考上大学是必然的,同梦并没有关系,这说明人对做梦有误解。
中国古籍中有一本奇书《周公解梦》,对人的梦境一一作解,例如对梦见牛马的解是:“牛角有血主三公,牛触人心事不成,牛出门好事立至,水牛来家主丧事。牛生犊所求皆得,骑牛入城有喜临,牵牛羊来家欢乐。马舞庭前凶事散,马行千里大喜至,乘马快喜钝主凶,走马来往文书事,马入室主奸情事。”完全是没有一点科学依据的算命式的扯淡。
很多人认为,梦境同现实相反,梦是对人的警告,梦见亡人是死灵魂的托付,梦见财源滚滚天下要大乱,做梦会伤脑子等等。这都是对梦的误解,其实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人所共有的,梦在心理学上的解释为:“梦是睡眠中,在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
科学家联手新解梦
为了搞清梦的原理和功能,很多科学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脑科学的领域里耕耘,但始终没有理出清晰的头绪。但科学界对睡眠的形式早有定论,就是睡眠分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种。快波睡眠又叫快速动眼睡眠,它以眼球的快速水平移动为特征。人在睡眠中,以快波~慢波~快波的形式交替进行,快波睡眠时间短,一夜的快波睡眠总加起来才90~120分钟。人做梦都在快波睡眠时,所以快波睡眠又叫梦睡眠。进入21世纪,脑科学家用脑电图、眼球运动、肌肉张力测定等方法,研究睡眠和做梦时脑生物电的变化,对做梦的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一个典型的睡眠实验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梦在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在8小时睡眠中,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是在梦中。
梦是大脑记忆信息的活化和重组。白日梦和夜梦的素材均来自平时的认知和经历,是对觉醒时事件的记忆。梦实验发现,如果受试者晚间与朋友在电话中交谈,结果就会梦见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虽然他们当晚的谈活主题不是旅游,但梦里还是同朋友在一起,这说明大脑皮层的“岗哨”会对梦进行修饰,使相关联的不同情节组合在一起。科学家还发现,人睡眠刚开始时的梦大多为定向的,从慢波睡眠向快波睡眠转化时,大脑的幻觉增强,出现许多如上天、入地、成仙、同魔鬼争高下等奇异的梦境。
梦同人的情感也密切相关。抑郁症患者,在睡眠中都会出现不良情绪的梦,总是同生病、与人吵架、死亡等联在一起;健康的人在睡前看恐怖电影,听鬼怪故事,会做各式各样的恶梦;如果亲人死了,此人特别悲伤,也会做不好的梦。愉快的情感,如胜了一场球、考了100分、和心目中的明星会面,夜晚常常会做美梦。
科学家在受试者的家中让他做游戏,用催眠术让受试者入睡,通过睡眠监视系统监视受试者的睡眠,发现不管受试者的生理状态如何,梦的频率和内容没有多大差别。催眠做梦可以高频率地整合白天的记忆,也可以整合相关的陈旧记忆,也能优选情感材料,但没有高级的梦境和离奇的情节,因为这种人造实验梦只有几分钟,无法展开情节。
科学家研究梦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梦是怎样形成的?二是做梦的目的是什么?这涉及到神经生理学的记忆、神经中枢的联系、兴奋的扩散、情感变化、睡眠中觉醒意识等复杂的问题。现有的梦理论只能解释做梦的一小部分问题,大部分问题还找不出科学的解释,等待有志的后来者研究解决。
祝你每天有好梦
梦能激发灵感,帮助人解决一些创造性的课题和科学发现。人们在梦中往往比清醒时更聪慧,心思更精致,因为潜意识中的那些未被利用的,被遗忘的思想经梦的提醒进入了大脑,从而成为创造的来源。据传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少时做梦,见其所用之笔头上生出灿烂的花朵,便用笔在纸上飞快书写,落笔之处都是花。做此梦后,李白的文才富丽俊逸,名扬天下。有的科学家认为,发明创造完全是由梦带来的,前文提到的凯库勒发现苯的分子结构就是一例。物理学家波恩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波恩发现量子论也是在梦中,他梦见了一个一个的点冲击他,醒来后,就构建了量子力学的基础。还有胰岛素的发现,加拿大的班廷医生一直在关注糖尿病,他知道这种病给病人带来许多痛苦。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研究,想解决这一国际医学难题。一天晚上他疲倦地睡了,在梦中,他梦见自己从狗的退化胰腺管中抽取残液,结果导致了胰岛素的发明。
做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现象,是大脑的一种功能,是信息巩固、重组的操练。没有梦就没有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知,就没有思维的活化,就没有灵感和创造。梦境不是吉凶喜愁的预兆,同人的命运、升迁和灾变没有必然的联系。做梦不会伤脑子,它是对脑力的开发和锻炼。当然,人心情不好或心理遭受巨大的伤痛和打击后会恶梦连连,长时间睡不安稳,对健康是有影响的。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如不能自我调节就得找心理医生治疗,不能听之任之。
人都喜欢做美梦,美梦是心灵的鸡汤,营养脑细胞的补汁,使脑髓生长发展的蜂王浆。要做美梦就要热爱生活,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热心为民,同人和谐相处的美好心灵。愿你天天生活在幸福中,夜夜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