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liz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四种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比(C/E),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2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56例。A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B组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治疗,C组应用厄贝沙坦片治疗,D组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控释片治疗。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分析四组C/E情况以及降低15%治疗费用的C/E情况。结果治疗后,D组患者的收缩压(136.52±12.04)mm Hg(1 mm Hg=0.133 kPa)、舒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超声检查在早孕期结构畸形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11月收入的进行早孕期胎儿筛查孕妇172例,胎儿175例,其中单胎169例,双胎3例。均进行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超声检查,并进行羊水穿刺染色检查,观察超声检查结果,与产后进行对比。结果:175例胎儿筛查中,NT超声检查正常胎儿与异常者,两组NT厚度差异显著(P<0.05)。7例胎儿出生后,1例露脑畸形,1例小下颌畸形,1例单绒毛膜单羊膜腔双胎儿均体蒂异常,1例单绒毛膜单羊膜腔联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标准剂量间歇给药埃索美拉唑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7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埃索美拉唑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大剂量持续给药,观察组进行标准剂量间歇给药。比较两组患者24 h胃内平均pH值、pH达到4.0时间、pH 4.0持续时间、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花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30 d内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4 h胃内平均pH值为(6.3±0.6)、pH达到4.0时间为(34.1±5.4)min、pH 4.0
目的分析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10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和齐拉西酮组,每组52例。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治疗,齐拉西酮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12周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6周内、治疗第7~12周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临床疗效。结果利培酮组治疗6、12周的FBG、TG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12周的HDL-C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研讨小儿肾病综合征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10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凝血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35.89±3.98)s、凝血酶原时间为(14.52±2.18)s,均长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两组基础治疗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特布他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他汀类药物对抑郁症(MD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d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发表的有关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MD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的变化,次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用Cochrane协作网研究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研究质量,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RCTs,共28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类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中的最佳时机及效果。方法80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按治疗时机及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及D组,每组20例。A组实施早期糖皮质激素常规用药,B组实施晚期糖皮质激素常规用药,C组实施早期糖皮质激素快速滴定用药,D组实施晚期糖皮质激素快速滴定用药。比较四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预后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激素使用时间短于A组、B组、D组,激素使用量低于A组、B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诊断小儿过敏性紫癜(HS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检测,比较两组的CRP、白介素-17(IL-17)、正五聚蛋白3(PTX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患儿的CRP、IL-17、PTX3、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RP(5.34±1.22)μg/ml、IL-17(86.50±32.38)pg/ml、MMP-9(196.78±42.31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独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30例。单独治疗组采用依帕司他单独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SNCV、MNCV及正中神经SNCV、MNCV均高于治疗前
目的分析眩晕症患者使用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2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注射用血塞通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倍他司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3.18±0.73)d、住院时间(5.78±1.02)d短于对照组的(5.87±1.24)、(8.26±1.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