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究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entong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既是高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思政元素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高校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相融合,“以德树人”应当贯穿到各科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课程思政”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课程思政以“渗透”的方式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实现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内容相互“渗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出现,为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各高校都着手进行思政课程的探索和改革,将“课程思政”与科研和教学积极融合起来。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意义
   高校基础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作为学生受众最广的基础必修课之一,其涉及范围大,学习时间较长,跨度较大。其人文属性优势决定了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英语作为一个中西文化碰撞激烈的学科,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过程中会学习到、接触到很多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其中有些思想观点与主流价值观不相契合,甚至会有较大冲突。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引领教育,学生可能会对西方各种文化及思想缺乏理性、客观辨识,从而感到迷茫、困惑、迷失自我,甚至形成错误的文化价值观,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授,教师在课堂应当增加相关中国文化元素和中国特色思政知识介绍,进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导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从而有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意识淡薄是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课程思政要素及思政育人的指导性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指导性的作用。但现阶段的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片面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学习为主要目标,缺乏明确的德育和素质培养要求,缺乏明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的指导性意见。
   (二)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过于强调教学化,缺少对课程思政的明确指引。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重育人轻立德,重知识轻素养,从而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及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一直是强调学生语言知识理解和掌握及应试能力的教学和提高,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考核;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中注重对西方文化特点和知识的讲解,没有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爱国主义等元素,也没有补充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缺少中国文化的渗入。
   (三)教材过于凸显西方文化思想。
   从教材内容上来看,现阶段大学英语使用的教材大都是节选国外文摘和报纸,以展现西方文化为主的内容,涉及中国文化的阅读材料较少。大学英语教师很难从现有教材中挖掘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适合我国学生的思政教育素材。
   (四)对英语课程思政中的“思政”理解不到位,从而为思政而思政。
   有些老师不能充分理解“思政”一词的内涵和范围,导致无法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准确提炼思政元素;无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程中,不能及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影响学生,引领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培养其民族文化的自豪和自信。
   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为“怎么讲”和“讲什么”这两个问题。首先,为落实思政教学只是简单地在英语教学实行“课程+思政”的简单模式。有的教师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都融入数量过多且内容重复的思政元素,这样的简单思政只能适得其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课程内容及思政内容同时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路径选取不当。大学英语学习容量大但课时又少,中西文化内容直接碰撞,有的教师无法把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文学习中,就不分时段节点、不分内容强行植入思政元素,造成英语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脱节。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筆者建议从教师、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第二课堂四个方面的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一)文化政治素养中挖掘思政元素
   培育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提高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关键。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涉猎并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积极主动学习、积累、总结并理解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古文、诗、词、曲、赋、戏曲、建筑、艺术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坚持阅读一些经典文化典籍,如《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红楼梦》《水浒传》等,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思政的自信心,才能在不缺乏自信和底气的基础上将自己储备的传统文化知识植入教学中,将优秀的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观念传递给学生,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思政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新时代人才。大学英语教师要让自己的学生具备思政力量,除了必须具备深厚的英语专业知识外,必须要提升自身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时时关注了解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并学习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从自身出发,提高师德修养,继而才能敏锐、准确挖掘出大学英语教材中潜在的思政元素,从而实现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见,大学英语教师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更要重视提升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只有教师自身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时,才能传递给学生的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二)教学中贯穿思政元素
   思政教学当重新定位思政要素在英语课程中的地位,在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融入思政要素,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强调思政育人。具体而言,从大学英语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着手,梳理与修订教学大纲,有效地把思政内容体现在教学大纲中;构建思政教育同英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同思政教育内容相融的教学方案。
   教材是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促进思政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教学发展的进程,必须进一步完善。首先,在教材内容上要注意选材的偏向性。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上大都偏重于对英、美优秀文化的介绍,少有涉及中国优秀文化内容。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内容有效融入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选材上要有所考虑。这样,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在讲解、传授西方文化的同时,可以扩充教学材料、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政治元素,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再次,教材还应适当增加关于公正、公平、正义的文化内容,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最后,编写教材要符合相关时代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有意识融入中国文化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满足教学需求,让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英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带来的便利,在课堂中适当运用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源,整合U校园、雨课堂、MOOC和超星等平台教学资源及相关思政资源,拓展学生思政学习空间。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教学团队的建设,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有力保障。团队建设鼓励加强英语教师与思政教师的跨专业团队加强情感交流与合作学习、发挥各自特长、合理分工、共同发展,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营造平等、开放的团队学术氛围,共同制定合理的团队管理制度,共同积极探索思政育人的路径。
   大学英语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中,要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浅显化、形式化,避免只是将英语教材中一些显性的思想政治元素单独列出来讲给学生讲授。教师应该在教学材料内容中挖掘相关思政元素,拓展教材主题内容,探索教学主题与思政内容的契合点,真正将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中。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思政版)第1册第1单元主题为“The way to success”“Never ever give up!”,“成功”是这一单元的主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思考讨论“什么是成功?如何才能成功?成功需具备哪些必要条件?”等问题,通过探讨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并使用相关词汇,然后引出“什么是中国梦?如何成功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世界的意义?”等思政话题进行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除了对课文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教材课后练习也可融入思政元素。《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每单元课后练习中有一篇汉译英翻译练习,内容有关中国书法、孝道、传统节日、孔子思想、幸福指数、刺绣艺术等,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历史人物、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学生直接可通过课后翻译练习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
   值得注意的是,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理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要把学生所学专业与学科相结合进行挖掘,把学生所学专业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相结合进行挖掘,把学生所学专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挖掘,把学生所学专业与时事主题相结合进行挖掘,从而让学生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充分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
   (三)评价方式中落实思政元素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进行学生学习评价时,更多关注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果评价,重点仍放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考核上,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忽略教学过程评价、学生文化素养、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等其他方面的综合考核,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从而导致学生只重视记忆性学习而忽视思考性学习,不重视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习得。考核结果单一不全面、片面不科学。
   课程考核评价要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创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重过程考核评价。考核范围由学生课堂内学习扩展到课堂外自主学习,考核内容增加学生思政素养元素考核,增加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考核。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如外研社Uni pus),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课后习题练习及单元测试网络监控,精心设计考核的各环节,探索师生互评、生生互評和学生自评等构成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标准,制定细致全面的学生课程综合评分的组成及比例,完善过程性评价机制。以此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活动的参与,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国家及世界现状的了解。
   (四)第二课堂发展思政元素
   开展线上和线下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首先,基于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的特点,借助现代化多媒体平台,设置微信群、贴吧等平合,利用大学英语的慕课资源、U课堂、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平台等资源,拓展学习内容,实现在线交流,创造新的学习与交流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思政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线上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素养以及计算合作交流能力。除了这些英语类平台资源,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把学习强国APP、英语点津网站、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中国日报双语新闻里的相关英语知识或当下时事新闻热点等内容(如每日金句、头条英文播报)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群或其他平台推送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专业英语术语、英语常用表达方式及翻译技巧,培养了学生对当下时事的敏感度,提高中西文化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应借助第二课堂的各类英语竞赛活动促进思政教学发展。现如今全国性的英语赛事(如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翻译赛、戏剧节、文化节等)在社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将大学英语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了课堂外,通过各类竞赛活动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及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进一步拓宽了“课程思政”的育人途径。
   五、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实现教师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的重要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体现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课程优势,有助于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师生文化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让教育活动更加人性化。根据当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增加思政意识,主动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教学中适当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学习通过多元评价考核系统加以落实,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还须不断完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须不断探索、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准抓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6-09.
  [3]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04-28.
  [4] 张诗雨,刘珮心,谢浩玲,湛彦博.“隐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大学英语”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20):105-10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智慧教育视阈中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2020GB047);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课程思政’视阈下地方高校英语课程智慧教育研究”(20ZD071)
   作者简介:刘列斌(1972- ),女,湖北云梦人,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教育。
其他文献
钱伟长万余册藏书捐赠上大  8月4日,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的家属遵钱老遗愿,将其毕生藏书共万余册捐赠上海大学,向学子传递老校长最后一份关爱和惦记。此次向上海大学捐赠的除图书外,还包括部分钱老学术研究的手稿,以及存放这些图书资料的书柜。钱伟长先生毕生积累的图书资料,不仅是上大图书馆的镇馆之珍宝,更是全校师生的精神财富。学校表示一定会管理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图书资料,并尽快开设专门的阅览室,供全校
高校通识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近年来被纳入高校通识选修课体系的新课程,是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教育途径.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法对提高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很有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框架体系和实施过程,对各类通识选修课的教学都有借鉴意义.
《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为了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商科对专业定位的新要求,依据《国标》中的“产出导向”培养理念,以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为基础,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了探索了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思路,同时指出其与《国标》尚存在的差距。
大量高校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此,CDIO教育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针对当前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实质内容缺乏、学生被动参与等问题,本文从课程实践教学入手,以湖北经济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为例,根据CDIO模式的四大环节和三大核心理念,具体阐释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和实践教学设计。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本科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做法上的启发和借鉴。
以BRI(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依据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结合《商英国标》和《专业指南》具体要求,讨论了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的十大策略.改革策略涵盖了事关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教学、企业;也包括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阶段,包括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在企业实习实践期间、以及毕业生工作后等不同阶段;同时指出,改革的成功不仅需要专业学生的积极参与,也需要专业教师的参与和重视,还需要高校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有关企业或行业的参与.
在社会新形势下,课程思政成了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具备了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交际的双重特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程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一些思政元素,对学生三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以《大学英语视听说》为例,利用教材主题,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成长需求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
鲁克喜欢音乐,准确的说是深爱音乐。音乐之于鲁克可被理解为水之于鱼,空气之于人;虽然鲁克家里并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音响器材,但那一墙的(I)唱片足以让很多自称发烧友的人汗颜!拥有10000张以上的正版(I)唱片,却并没有一套高品质的Hi-Fi音响,很奇怪。  一个人的家,可以真实地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听过鲁克的节目,你能够了解到这位仁兄对各类音乐有多么通晓,惊叹他的脑袋怎么能记住那么多歌曲。但当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国家战略部署,也是高校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理念和创新指导。基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和思政教学理念,从理论、现实、思想等维度探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学元素,从制度建设、实施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耦合育人效果。
摘 要:首因效应是一种先入为主的优先效应,它对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网络视阈下,大学生历史观首因效应的形成,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大学思政课教学的正常开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利用首因效应的特点,采取适当措施,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正能量,扭转网络谣言的首因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革。   关键词:首因效应;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策
摘 要:为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与金融业改革发展互动互融,培养高质量金融专业人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将高等学历教育与国际资格认证培训相结合,将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嵌入专业教学中,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报考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构建多方协同培育“1+X”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以金融学AFP班“1+X”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具体实践措施,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