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r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注重包括教材内容的情感渗透、教师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情感调动和反应。注重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有效的促进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注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情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显而易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因素并使之保持下去;克服不良因素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
  1、当情绪低落时转移注意力法,适当发泄。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上课时有几道不会做,老师讲解也听不懂心里很烦,如果下课后和同学做做游戏,或听个笑话,心情就会好许多。在家里看到老爸老妈经常吵架一定很烦,如果找同学们打打球,下下棋,也许烦恼就会抛在脑后了;有时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心情就很低落很糟,这时,如果你能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去游览一番,心情马上会得到改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喜爱到美丽的地方旅游的缘故。另外,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散散步也是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目前流行听MP3中的歌曲,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注意,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听欢快的曲子,刚强有力的歌曲,如红旗飘飘、军歌啦,可以振奋人心,改善情绪。在情绪低落时还可以合理的发泄情绪。现在许多公司或学校都设有宣泄室,就是当你不高兴的时候,到那里狠命地打一顿,把不满发泄出去,情绪会好些,这一点是情绪转移法做不到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适应于比较容易排解的情绪,对待那些难以排解的情绪应该采用合理发泄的方法,如突然失去亲人,人们安慰其家人的常用方法是劝其哭出来,常说:哭吧!哭吧,大声地哭吧!而没有说去遛遛吧,到外面转一圈吧!因为遛一遛转一转不管用。苦痛的悲伤的情绪,只有向亲朋好友说出来,对着苍天,大地喊出来,大声哭出来,才能缓解我们的悲伤。发泄情绪的方法和途径很多除了哭、喊、诉外还可以通过剧烈运动、打、骂象征物的方法,排解不良情绪。我们不但要懂得宣泄,更要学会控制。
  2、培养师生间的友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然会进行认知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情感交流中往往处于主导的地位。教师要在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对学生关怀爱护的友情,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友情,要体现在教师以仁爱之心、真挚之情去了解和理解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教师在课堂之外,应该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教师,在学生眼里不应仅仅是师长,而且应该是好朋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每每提问,面带微笑“请回答!”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总是客客气气的说一声“请坐下”,浓郁情味的话语则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课的学习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老师和学生成了好朋友,那么孩子就会把这种对老师的好感传递给孩子的父母,可想而知家长当然也会成为老师的好朋友,他们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每一项工作,并经常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状况。这样一来好的气氛就形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了,家长配合的默契了,一切有关的教学活动都会井井有条的开展了。
  3、积极的情感带来良好的效果。对语文学科有着良好感情的学生,不会因为语文部分知识的枯燥而烦躁,不会因为语文某些技能的艰深而畏缩,不会因为语文综合能力的高超而却步,不会因为语文教师一时的失范而鄙弃。他们会因感情深厚而生进取之志,包容之心。为了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感情,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内功修炼,以学高身正作学生模范。语文教师个人素质往往是学生学科感情产生的直接动因。语文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借鉴、独立探索、开拓创新,注重人格修养,培育现代意识,提升智力品质,加强知识素养,丰富语言功底,提高教学艺术,讲究平等民主,既言传学科知识,又身教为人之道。这样的语文教师定能活教语文、教活语文,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创造中学语文,学科感情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具有良好学习心态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时时处处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探索性,他们学习语文的着眼点不在于从语文教师或他人那里接受刻板的学科知识,而在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消化知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推陈出新,运用创造。其学习过程表现出极大的创新性、创造性,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与现实环境的接触广泛、具有良好心态的学生能认识到语文学习获得的是间接的书本知识,获得的技能与能力也须到实际的言语环境中去运用,感受到的优秀作品的极具感染力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生活情致,也应由现实的生活、场景、事件来印证。他们总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最好的实践者,运用语文知识、技能、能力来提高交际能力,改良与现实环境的关系,获取心理愉悦体验的具体行动。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是通过阅读相关载体的信息资料从而获取知识。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必然环节和直接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钥匙”,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数学阅读的特性。数学阅读材料之所以不像语文阅读材料那样通俗易懂而富有趣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数学语言的多样性。数学是一种语言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  1、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
期刊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重要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具颇受关注的话题。下面我经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分别从导入艺术,语言艺术,应变艺术和作业设计四个方面入手,互为依托,全面渗透。下面逐一论述。  1、导入艺术。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
期刊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运用探究性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互动教学倡导多向交往,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有强有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激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中实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期刊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也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但是,只掌握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能把这些和英语学科完美的整合起来。通过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笔者就通过查找文献、上网浏览等多种方式,学习整合的理论,并在教学中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英语课堂运用
期刊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美育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很早就重视对学生的美学教育,近代的教育家更是对美育高度重视。美育已成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和资源都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当然,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具备这种意
期刊
以赏识为核心的"赏识教育",是以学生学习和活动为载体,抓住教育的契机,优化课堂氛围,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受到赏识,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完善,超越自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们所起的作用,要会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促使孩子们健康发展。那么,如何鼓励我们的
期刊
建构主义是当今教育界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自21世纪初该理论开始广为应用到我国英语教学研究中,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之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许多基本原则和理念符合中国现代的具体教学环境。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者在吸取维果茨基思想的前提下,在发现教学基础上提出并强调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中的支架式教学法,借助“脚手架”搭建概念框架,帮助学习者从一个发展区攀升到一个发展区。他们提
期刊
文言文是必须要学习的,当前的现代文是在文言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学习,学生们从中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如果不学习古人语言中“活”的东西,就不能学好现代文。同时,文言文作为古代书面语言,记载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当代青少年,只有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拥有现代科技知识,才能担当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重任。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语言
期刊
课程改革实施至今,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异常活跃,师生显 得轻松愉悦,但同时也使人感到许多教学手段趋于形式化。教学要让学生受益,就应像深耕的犁、劈山的斧那样实实在在。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课堂需要“绿色”的教学。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笔者越来越感到构建“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