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州村里咂舌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沁州遇见极致,那是村名的极致、村名里的故事的极致。
  ●不读沁州不知上善若水
  ●若水之村在沁州
  村镇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凭吊历史是我们今天出游的理由。沁县村镇的名字,几乎都浓缩着沁州水城的人文历史,比如“故县镇”“古城村”等等。旅游所讲究的纵深层次,是说我们的心灵需要在“故”里走
  
  1.带打油诗的兴文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你可能很熟悉这首打油诗,先有电视剧把它安在微服私访的清朝帝王身上,杂志和网上又有争论说这打油诗出自郑板桥、出自刘墉、出自张英,等等。无论出处怎样众说纷纭,但讲的都是圣贤如何以一首打油诗解开邻里地界纠纷的佳话。
  
  
  1.带打油诗的兴文街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你可能很熟悉这首打油诗,先有电视剧把它安在微服私访的清朝帝王身上,杂志和网上又有争论说这打 油诗出自郑板桥、出自刘墉、出自张英,等等。无论出处怎样众说纷纭,但讲的都是圣贤如何以一首打油诗解开邻里地界纠纷的佳话。
  而我们听说,这打油诗真正的作者是山西沁县徐村人——清朝康熙年间刑部尚书兼保和殿大学士吴琠。并且,这打油诗的来龙去脉还被山西妇孺广为流传成地方典故,名字叫《三尺巷》。
  说的是吴琠任右都御史时,家由徐村搬到县城南街西侧,修建的沁州式土房门不阔、墙不高,1697年即康熙三十六年吴琠升任刑部尚书,家人在官绅与亲友的撺掇下,想把与尚书身份不匹配、比照当地一般土财主都 显寒碜的院墙增高,新建的大门超过原地三尺。东巷人多势众的刘姓乡绅也就高把自家院墙向外扩出五尺。这 样一争,使街面缩水为窄巷,州县官吏既畏权又怕势,都当缩头乌龟。
  与吴琠同窗共读的一个本家兄长,气愤刘家挑衅行为,就往京城捎去家书一封,实质上是封指望朝廷刑 律部尚书治罪刘乡绅的“控告信”,想出的是“通天大气”。这让刘家个个预感压顶。
  不久,刑部尚书吴琠的信递到,吴家欢天喜地、聚众开读。不念便罢,念后在场所有肃然。原来那正是 上边说到的人生眼界、处事原则、世态哲理尽含其间的4句打油诗。
  吴家品诗怒气、冤气顿消,刘家窃听后面带愧色。翌日,吴家把新建街厅拆除,临街院墙倒退5尺。刘家见后已成感动,拆掉扩墙并自动退后七尺立门。这样,邻街各家也都照吴、刘大户的样子自动让街,形成了一条 很宽阔的巷子,村里人就把这条通道叫“三尺巷”,沁县城也被誉为上党最有名的“阔街县城”。
  
  现在,这“三尺巷”就在沁县公安局旁边,街名叫兴文街,地名叫铁炉院。让墙的地方还在,吴琠亲属 和刘乡绅发生争执的房子早已毁于文革期间。没有毁掉的是吴琠为人的口碑。
  仿佛应了这“兴文”二字,在老街徜徉,尤值回味的是吴琠的家族教育。吴琠父亲吴道默是当时沁洲一带的著名教师,他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可想而知。可以说,他凭借正统的耕读文化,步入当时最高统治集团的决 策层,在清初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文官作用,也由此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然而,也正由 于这种耕读文化的影响,吴琠祖孙四辈虽都是进士,却个个能淡泊高官厚禄,以耕读为乐、人文为本。
  比如,吴琠的孙子吴正,从小跟吴琠在京城生活,6岁学经文,秉烛读书达旦,从年少的举人到乾隆年间癸丑科进士,按部就班,谋得一官半职水到渠成,可他选择的不是仕途,而是以10年时间帮助地方完成了一部乾 隆版的《沁州志》。
  吴琠一生廉洁公正,没追求官爵的世袭,却营造了清廉风气,爷爷辈简朴,孙子辈已经称得上是清贫了。
  
  2 .有铜川书院的徐村
  
  造化总是与自然山水的养育成正比的。
  在县城西南2 0公里处,有座月岭山,如今的月岭山水库北岸,坐落的故县镇所辖的行政村就叫徐村。此 村始建年代失考,人说村名因有唐代徐茂公庙而得,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但有一个情况是事实:吴氏是这个距故县镇4公里的村庄中的名门望族,素有“科举世家”之誉。据不完全统计,从五世到十三世,吴氏中进士、举人、贡生、生员者近30人,官赐大学士、孝廉者各有3人,此外,良吏乡贤不胜枚举。更因吴氏七世孙吴琠,让徐村闻名三晋,是历史上的文化名村。
  
  1717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六年,故县镇、徐村等13社村民募捐,在徐村成立了铜川书院,由于吴琠的声名,又以其别名被称为“吴文端”书院。铜川书院在清代声名远播,13村村民子弟都享近水楼台之“月”,在 这里延续“四书”“五经”的朗朗读书声,目标是培养生员,参加科举。
  到了1912年即民国元年,比之更古老的铜鞮书院停办后,名望后起的铜川书院简直成了当年沁州的最高学府,邻州各县学者慕名前来,各地学子桃李天下,把个高山常青、绿水常流的徐村呼应成人文的风水宝地。
  今天,站在月亮岭,可以以人文风水为轴,形成一条自然风光与人文华彩交相辉映的村落访古线路:月亮岭水库北岸,137户,574人的徐村,至今吴姓居多,走进哪一家都仿佛与吴琠的亲人面对面。淘历史人物的过往痕迹,又怎能不是一种“淘宝”旅程呢!
  星辰划过,可去山上看鹅鸭成群、碧波荡漾的库水。那时,别忘了去看月岭山水库南侧的吴琠老坟古迹。
  吴琠去世后葬在那里,当时还叫尚庄,但由于吴氏家族的人为守墓到那里定居,人们更愿意把那里约定俗成为“坟上村”。它和徐村在月岭山间形成“风水沁州”的两个点,“直俯玉河,北枕虎岭,东接大夫城、羊 舌叔向墓,西与对峙者紫金山文中子读书处在焉,以山形如初月,故名月岭山。丹壑参差,盘结郁积,为铜鞮 胜地。”
  紫金山上, 还有一座“ 凌云亭”,那是革命纪念碑。革命的年代很多人用不是很多的想法构架这里的 未来,那就是百姓幸福。如今,徐村前的柏油大道,西可通故县镇东可直达沁州城,在和平年代成为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80个劳力在1100亩耕地上演绎着耕读文化的故事。
  ● 故县镇,顾名思义,故去的和故事性的内涵交相盘根,加之月亮岭水库的阴柔之美,实在具备寻访的神秘与神圣感。沁县人民政府,也正在以文兴街的三尺巷、老屋,徐村的吴氏后人生活,坟上村的墓与碑,月岭 山水库的文化遗存以及紫金山的文中
  子读书处、凌云亭为人文闪光点,打造“吴阁老观光农业园区”。
  
  
  3 .留历史遗址的古城村
  
  有人文的遗存就是自然的造化。比月亮岭山脚下徐村更老的文化遗址,是徐村向东相接的古城村,那 里曾是羊舌氏的食邑。
  古城村是位于沁县城西南30公里处的新店镇行政村,人家不多,历史悠长,可上溯3000多年,潜藏着遗址凭吊旅游的价值。
  据《沁县志》记载,周定王十四年(公元前593),晋景公在这里置铜鞮邑。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后,晋平公置铜鞮邑为晋国的陪都,并在古城村南建铜鞮宫。周灵王十二年(前560),晋悼公将铜鞮封给晋大夫羊舌 氏为食邑。周敬王六年(前514),晋大夫魏献子执政,灭羊舌氏家族,建立了晋铜鞮县,这大概是我国早期行政 置县之一。而村南曾经的春秋晋国行宫铜鞮宫、汉代铜鞮县城遗址,给了古城村名字的由来。
  羊舌氏三贤,指的是春秋时期羊舌职及他的儿子羊舌赤、羊舌肸。羊舌赤的思想和治国方略深受孔子称 赞,因此,羊舌氏族食邑之地和设县1213年的历史,也就应该让古城村在现代访古游中身价百倍。晋大夫羊舌氏的食邑曾是闻名四方的八朝县城。到近代历史时期,这个古城村成了共产党冀豫晋省委机关驻扎地。1938年5月,中共冀豫晋省委机关在这里指挥了北方数省中共党组织的建设及抗日救亡运动。6月4日,在古城村召开的中共冀豫晋省委扩大会议,有朱德、彭德怀等出席,通过了《新形势下省委工作的新任务》,在党史上被称为“六月会议”,会议旧址古城村又是红色革命纪念地之一。
  
  4 .连狗都咬三字经的乌苏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沁州水城,乌苏村又是一个有真水和风水的宝地。
  它在县西南25华里的地方,依九连山南端,靠圪芦河右岸,村名起源于神话传说。远古时代,灭顶大洪灾袭来,退水留下凄凉四野,只有乌鸦凄惶的啼叫使落荒的村民逐渐复苏心智,重返故土,把村落叫做“乌苏”。
  乌苏村曾经家家户户都姓王。在他们的王氏家谱上记载,明朝弘治年间,王氏从清徐迁来定居,至今达 二十三世。清朝末年,乌苏王家发展鼎盛,人称“三多”:富裕户多、读书人多、知名人士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几乎家家是四合院,有大门、二门,门脑和楼檐都挂金字匾;明清两代,村里就有私 塾。光绪年间,正式有了公立学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除一所公立学校外,还有7所私塾;文风之盛中,两朝取得举人以上资历的达135人,按清代考制1万人中3年考取生员1人,沁县定额为15人,乌苏每百人中就考取1人,为当时国家定额的100倍,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所以,方圆几百里都戏言“乌苏的狗咬的还是三字经”。
  “狗咬的还是三字经”的村你能见过几个?知名人士多的盛况你又能猜到几分?王省山的《菜根轩诗抄》将“铜鞮八景”流传至今,王懋昭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保和殿钦点京官……检察官、校长、教授、我国最早的作物育种专家、处在世界前沿的著名科学家等等,清末以来,乌苏村出的人才遍布历史过程的各方各面。 的确令人咂舌。沁县的村镇,或是薪火相传的华夏古址,或是闪耀光芒的革命圣地,让我们挂怀与向往。
  珍惜它就像珍惜中国的名字;爱戴它,更仿佛把一张中国的名片揣在怀里,有朝一日,可以把它捧在手里,邀请世人跟我来——来赏析这里带人文华彩的自然风光。
其他文献
如果问别人,喜欢什么颜色?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喜欢绿色。人们可以说出无数个理由让你必须喜欢绿色,可我却偏偏喜欢黄色,因为黄色让我去思考,让我感受到历史,让我感悟到人生。  大约五年前的春天,我来到云南省罗平地区,见到漫山遍野盛开着黄色的油菜花,在微风吹拂下,如海浪般涌动,显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我从没有看到如此绚丽灿烂的黄色,真是撼人心魄。同行的一对夫妻有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叫小凡,活泼好动,恰巧穿一身
期刊
题记:当众人还在沿着主流的脚步旅行时,“非主流”旅游却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们的旅游生活。“漂流”,就像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智慧。    1986年11月25日下午两点三十分,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的勇士们驾着两艘红色橡皮艇,在六级大风掀起的浪涛中安然漂至长江入海口附近的横沙岛,从而完成了历时五个多月的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重任。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上游水流湍急,总落差达5400
期刊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因两山对峙,形如女子蛾眉而得名。境内群峰竞秀,山色绮丽,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海拔3099米的金顶,是峨眉山的最高点,也是观赏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的最佳地点。其实峨眉山除了四大奇观,可看的景致非常多,像雷洞坪的云烟,洗象池的月夜,洪椿坪的晓雨、金顶杜鹃、大坪霁雪等等都是如诗如画的美景,加之遍布全山的宫观寺庙,有的据于山巅,有的建于崖边,有的跨于溪涧之上,千
期刊
四十三日风兼雨 三万里路云和月  采风者说    由《旅游纵览》杂志社和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组成的中国西部摄影采访团8月20日从河北省秦皇岛市出发,踏上了探访西部的旅程。到10月1日,采访团行程18000多公里,完成了晋、陕、川、滇、藏、新、甘、蒙等地的摄影采访,满载着沉甸甸的收获归来.本期刊发的是采访团成员的部分作品和旅行摄影感言,以后陆续刊发西部采风的详尽报道。
期刊
从8块钱的幸福牌120相机到富士S3数码相机,从工业题材的作品到人文风光摄影,从喜欢到精通,轻松的对话中,摄影家狄巨宽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摄影之路。  可能狄先生的经历和他这个年龄的大多数摄影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一定会鲜有谁像他一样在摄影的过程遇到关乎生命的“意外”。这样的“险事”不是我们用来宣传的噱头,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个热爱摄影的人,会坚定地执著于自己喜爱的事业,从简陋到专业,都会一一走过,哪
期刊
电影中,总有一些美好让我们感动,那些浪漫的影片更引发了热恋中男女的无尽遐想。沿着片中人物的足迹,带上爱人,回味片中经典情节,这样的“七夕”之旅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精诚所至,一场关于爱情的游戏    电影档案  片名:《非诚勿扰》  译名:《If you are the one 》  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舒淇  片长:128分钟  简介:海归秦奋(葛优 饰)的天才发明“分歧终端机”因
期刊
缘自一个关于长城的梦想,来自新疆的男孩刘阳临德(小名乐乐),从8岁到12岁,连续五年利用暑假的时间和父亲刘勇徒步长城,从嘉峪关徒步走到山海关。  乐乐今年刚刚小学毕业,就在他毕业考试结束后的那个周末,2009年6月20日,他和父亲刘勇开始了徒步长城第五年的跋涉。这也是他们徒步长城的最后一个阶段了,行程大概经过北京境内司马台、黑关、黄松峪,然后进入天津黄崖关,出天津进入河北东部,沿长城直奔“天下第一
期刊
行走在水波岸边,习习微风掠过耳畔,仿佛遥远的水天相接处传来阵阵天籁,摇曳而多情。深呼吸,一股微凉沁透心底,驱散了积压已久的窒闷,整个身子顿时爽朗了起来……禁不住向天空自由飞翔的鸟儿大声呼喊:“我要和你一起去飞翔,去跨越千山万水,去寻找一个快乐的家!”  周围的人笑了,我也笑了……  我常想,我虽然不能如飞鸟般肆意地翱翔在广阔天空,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对完美世界的无限向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
期刊
青海湖,海拔3193.92米的湖面,方圆4340平方公里的面积,五岳不能胜其高,五湖不能比其大。虽是内陆湖泊,却以海谓之,所在省份,也因此得名,足见其显要和重要。      过去对青海湖的了解,还是在学生时代的地理教科书上。脑子里的东西,一部分是数字,大部分是想象。到实地去看看是心中的一个夙愿。这次应友人之约青海行,一睹“湖海”风采,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震撼,特别是那些转换
期刊
“而世之奇伟鬼怪非常之观长在于险远,人之所至罕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作为有志者,毛维舫先生的《气贯山河》为广大影友呈上了堪称“非常之观”的黄山雾海佳作。  画面中,山体以重彩着色成竹笋式前景,前后的明暗对比中,整个画面产生了三维立体的纵深效果,给人一种幽邃之美;峰石的实景和云海的虚景绝妙地配合,一片烟水迷离,给人一种朦胧之美;行云随山呈现出多姿的运动形态,动由静止,静由动活,实现了美学中“多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