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寻找老北京记忆的地方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w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海,是什刹海的一部分,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有所区别,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统称为后海。后海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从元代起这里就是繁华的商业区,是当时漕运的终点,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因此,被称为“北京古海港”。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当时迁都北京后,在定都选址时就是因为看中了这块水域,才在此建都的。
  后海附近不仅有钟鼓楼、广化寺这样的建筑,古迹,而且有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纪念馆这样的名人故居,恭王府、顺亲王府、涛贝勒府这样的豪宅大院,大小金丝胡同、鸦儿胡同、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甘露胡同、大小石碑胡同等北京的市民文化……
  后海的酒吧与北京其他地方的酒吧有点不同,后海一带的酒吧都不大,一般都是民房或四合院式的结构,简单的古旧家具、绿色植物、个性饰物,更大的区别是比别处多了些许清高,在这里不但可以品酒,还可以品景、赏乐、吟诗、作画……
  月亮高悬,光线暧昧,一阵阵清幽的二胡或琵琶声从湖上的游船里飘荡过来,虫鸣蛙叫,一阵风吹过,波面泛起涟漪,给宁静的后海增添了不少小资的情调。
  如今的后海已成了人们寻找老北京记忆的一个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品到皇家的大气、文人的清高、商贾的繁华……总之,让你找到任何你想要的,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
其他文献
清 明 宴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中描写的就是中国古代民间举行清明宴的情景。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举行清明会、吃清明宴的习俗,其中虽有不少封建内容,但作为一种食俗,民俗记载下来则无大碍。  在旧中国,一个家族一个祠堂,有族长,有家法。这种家法既有封建专制的内容,又有乡规民约似的传统美德内容。族长由本族中德高望众的长者担任,有执行家法的权力。祠堂是一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