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来源HIV-1 Env、Gag基因序列变异和宿主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展关系的分析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z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HIV-1基因序列变异和宿主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PCR方法从外周血细胞中扩增HIV-1 Env、Gag区片段和测序,分析序列变异、糖基化,超突变等指标.RFLP法确定宿主基因多态性.结果 未治疗组中,env基因区PCR和克隆序列平均离散率分别为0.1和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V3环顶端序列在未治疗和治疗组中均以GPGQ比例最大(61.5%和39%),治疗组出现稀有多肽序列如GPGH、GQGR、GLGR、12位I/V和21位Y/H变异与疾病快速进展相关.Env区段上进展较快速组(RRP)比典型进展组(TP)的糖基化程度高(平均值分别为14.56和13.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v区段上REP比TP组GA取代百分率和绝对数平均值都高(8.7%/6.9%和10.1/7.6),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P组中SDF1-3'A和CCR2 V621基因频率均高于RRP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X3CR1 V249I/M280T与疾病快速进展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V3区序列主要位点的氨基酸变异、Env区段糖基化程度、GA取代与疾病进展相关.SDF1-3'A、CCR2 V64I和CX3CR1 249I/280M与疾病进展均无显著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及其与血清HBV DNA、HBeAg、ALT关系.方法 对194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HBV免疫组化检查,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M和HBV DNA.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组的肝组织G2、G3~4、S2、S3~4发生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SO组与S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G0~1组与G2~4组、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BVDNA含量
目的 通过研究小儿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小儿慢性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1)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1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2)将慢性丙型肝炎患儿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72 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Hl型细胞因子(IFN-γ、IL-2、IL-12和TNF-γ)和TH2型
血管抑素K1-5是目前被认为最强的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之一,研究表明其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牵移.我们采用腺病毒作为载体,成功构建了携带血管抑素K1-5基因的腺病毒,为下一步进行体内外实验奠定了基础。
期刊
期刊
编者按:今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二)是我国医学病毒学奠基人黄祯祥院士(1910-1987)95周年华诞。
期刊
期刊
质量控制图是HIV检测实验室常规的室内控制方法,需连续测定质控血清20次以上,才能绘制控图.这限制了其在样本量小,检测试剂有限的实验室的应用."即刻法"是应用于免疫学实验室的新的室内质控方法,可弥补质控图的不足.青海省HIV抗体检测确认实验室引用了"即刻法"与质控图法对HIV抗体检测进行控制,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2002-2006年广州市1342例登革热(dengue fever,DF)患者病例特征,以期更好地做好DF的防治工作.方法 对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1342例D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C6/36细胞分离血液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与基因测序法鉴定病毒.结果 134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4.4岁,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病毒
目的 研究cyclin E、p16ink4、ki67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宫颈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8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cyclin E、p16ink4、ki67检测,同时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检测HPV16/18。结果cyclin E、p16ink4、ki67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较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ASCU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