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快均匀且成活率高

来源 :海洋与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qiang_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翘嘴鳜,俗称桂花鱼、桂鱼、季鱼等.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享有“淡水石斑”之称,是我国淡水名优鱼类.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翘嘴鳜人工繁殖与养殖试验研究,相继解决了亲鱼培育、人工繁殖、饵料鱼培育、苗种培育等系列生产技术问题,实现翘嘴鳜鱼苗的批量生产并很快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展养殖.
其他文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陈镇平时常流连于香港九龙旺角火车站天光墟的观赏鱼早市,也常去拜访位于香港新界上水、元郎一带的30多家金鱼养殖户,金鱼精巧可爱的身形、流光溢彩的鳞片、行云流水的姿态,让他非常痴迷.而那时,对于香港金鱼的各类品种他早已了然于心.他心里笃定了一个念头,要为这份热爱的事业步履不停.
期刊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rn2021年11月7日,由中国渔业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和广东联鲲集团联合主办的全球首届“碳中和与绿色水产发展论坛(FCNAS)”在广东珠海举办,论坛持续两天.产学研领域600余人出席活动,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聚焦行业大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探讨如何在渔业领域减排固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创新水产养殖产业链价值,加快绿色水产的发展步
期刊
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董事长易敢峰指出,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为实现碳达峰和碳减排贡献力量.rn目前,科技与产业正发生巨大变革,易敢峰从饲料工业发展的角度给出减排建议:构建创新的研发系统,加强数字化建设,实现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
期刊
水产养殖作为“可以节约谷物资源,以换取优质动物蛋白最有效率的技术”,已被世界知名经济学家Lester R.Brown推介为未来世界面对食物短缺、保障食物安全最有效率的动物蛋白生产方式.做好减排,意义重大.rn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勇发表《水产行业的变革与饲料企业的举措》的报告,以专业的角度分析饲料生产以及养殖环节的减碳做法.他指出,近年来,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大事之一,各国呼吁并响应使用更为清洁的生产方式以降低碳排放.杨勇认为,在水产养殖方面,从供应链的上游、中游、下游“找问题”,通过替换饲料
期刊
在全球首届“碳中和与绿色水产发展论坛(CNAS)”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谢骏从自身的研究出发,讲述了基于碳中和理念下的尾水排放治理技术,以及其应用前景.rn谢骏指出,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37%的池塘面积贡献80%的产量,是优质水产蛋白主要供应方式.但发展至今,池塘养殖存在高强度开发、资源过度利用,尾水无序排放等现象,投入品在池塘无序处理,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产业亟待的技术模式包括水质调控、尾水治理和生态发展模式
期刊
围绕农业农村部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的要求,保障食品安全,如何让养殖水产品更健康?病害频发,养殖户信心不足,如何改良现有模式和管理方案,让养殖模式更高效?江苏长寿集团南山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平提出了“内外兼修”的方案.他指出,对于养殖动物本身,内修肝胆肠,提升免疫力;对于池塘,外调水环境,保持菌藻底平衡,提高生产力.“内外兼修”方案强调用中草药驱虫,有虫才杀.
期刊
在全球首届“碳中和与绿色水产发展论坛(CNAS)”上,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胡强介绍了微藻碳捕捉及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中的应用.他指出,碳汇渔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自身的研究出发,他主要聚焦于藻类的碳捕获作用,藻类生物技术在水产动物营养、养殖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中有巨大的机遇,有利于水产养殖绿色发展.
期刊
众所周知,水产品是良好的蛋白来源.2021年11月12日,美国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和EPA(美国环保署)发布了“吃鱼建议”.在全球首届“碳中和与绿色水产发展论坛(CNAS)”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讲述了水产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表示水产品可以均衡营养和促进健康,并给出了基于现代营养学基本知识的食用建议.
期刊
关于鲤鱼,目前我国已经开展遗传改良的鲤都隶属鲤和西鲤2个亚种,主要是针对适合池塘养殖而培育的品种,还没有针对适合稻田养殖的禾花鲤新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华南鲤为鲤的一个亚种,作为粤北的禾花鲤养殖品种,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华南鲤有着300多年稻田养殖的悠久历史,但长期以来,这些稻田养殖的禾花鲤缺乏科学管理,没有经过系统的选育和提纯复壮,养殖的多数是来自野生群体驯化繁殖的种苗,近亲繁殖严重,种质退化、生长速度慢、易逃逸、抗病能力差、成活率低,致使养殖产量低,无法适应当前优质高效的渔业发展趋势.
期刊
在人们高度关注生活品质和食品安全的今天,虹鳟产业正逐步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追捧,优良品种、产业规模和技术需求不断提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n为不断满足我国虹鳟产业化的需求,2004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经过连续4代选育,获得生长速度快的新品种虹鳟“水科1号”.虹鳟“水科1号”具有良好的抗逆性、较高的饲料转化率,可节约资源、减少药物使用,其推广养殖有助于推动虹鳟产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