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紫砂筋纹器造型作为紫砂造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门类之一,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并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立足于创新。以发扬光大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这样紫砂艺术才能够繁荣,才能进一步向前发展。
关键词:筋纹器;传统;创新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24-1
紫砂筋纹器,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紫砂光货素器(俗称光货),紫砂花货望器(俗称花货),并存于世,相互辉映。它造型创作理念主要是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纹理,经提炼加工创作。如瓜棱、菊花、玉兰和水仙等。规则的纹理组织,等分匀衡,齐整协调,线条顺畅,自然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
对于紫砂筋纹器的创作来说,首要的便是要继承传统。最早发现紫砂筋纹器型制残片是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遗址,历经宋、元及明代早期无数陶工的开掘,并逐渐演变,在明代中期以无名氏陶匠为先导,在世人面前展现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为杰出代表的特有形式的展现。《砂壶考》云:“邓秋板砂壶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壶,工巧有致。大彬二字楷书款。”《菱花式壶》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阴阳交问,凹凸分明,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亦十分严谨,可谓是明代时大彬所创制的筋纹器代表作。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的款为“万历丁酉春茗、时大彬”的《玉兰花六瓣壶》精巧朴致,使该品成为紫砂筋纹器造型中优秀的传统经典之作。到了清代,随着时尚习俗改变而改变型制,包括方型、圆型、自然型、筋纹自然混合型,筋纹自然方型混合型等多种形式。历史上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用壶有过精品,但大多佚名。“菱花”“合菊”“半菊”“菊形”“葵式”等为常见形式。无论是方型、圆型、混合型,均用筋纹组成线条,盖与口瓣瓣相吻,筋纹表达从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至壶体,直至壶底,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肿。转角钝而不圆,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宝相。清初的陈鸣远既是位制作紫砂花货塑器的大家,也是制作紫砂筋纹器作品的大妙手。他制作的筋纹器作品《四足方壶》藏于上海博物馆。凝重、厚实、古朴,为清早期筋纹器的特征之一。
通过对紫砂筋纹器的历史把握,使我们在创作之中,不断地汲取古人筋纹器的特色和优点,并加以临摹、学习,不断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在对紫砂筋纹器传统的继承之上,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走出自己的创作思路。紫砂筋纹器的创新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材质方面入手,紫砂筋纹器形态多姿优雅,讲求淳朴逸秀的风格。所以精雅之壶必须采用精细之泥,才能体现出壶艺风格。
其次,对紫砂筋纹器线型的把握,筋纹器是线型一致分直线型,对称型,以圆心均等回旋转型等三大类。直线型宜由小渐大,节奏鲜明,棱线虽多,但无琐碎之感,要集秀丽、华美、大方于一体。中者宜简不宜繁,对称凹凸变化,收放动静,衬托主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后者在平面上分成若干等分,以中轴线为基准,构成旋转的弧形曲线,以同一方向的变化,这样才能产生动感。
最后,紫砂筋纹器的造型设计。筋纹器设计上要求线条宽容得体,线面转折明确,体态形象生动,流畅自然,委婉曲折,方可体现神韵。千变万化的造型中,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功能上的稳定,简练且又不失完美,通过高深严密的比例美学及精湛的制壶技法,创造出艺术与实物相结合的完美作品。
紫砂筋纹器造型作为紫砂造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门类之一,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并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立足于创新。以发扬光大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这样紫砂艺术才能繁荣,才能进一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启功.启功论书绝句百首[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5,10.
[2]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关键词:筋纹器;传统;创新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24-1
紫砂筋纹器,为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紫砂光货素器(俗称光货),紫砂花货望器(俗称花货),并存于世,相互辉映。它造型创作理念主要是依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瓤和纹理,经提炼加工创作。如瓜棱、菊花、玉兰和水仙等。规则的纹理组织,等分匀衡,齐整协调,线条顺畅,自然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
对于紫砂筋纹器的创作来说,首要的便是要继承传统。最早发现紫砂筋纹器型制残片是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遗址,历经宋、元及明代早期无数陶工的开掘,并逐渐演变,在明代中期以无名氏陶匠为先导,在世人面前展现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为杰出代表的特有形式的展现。《砂壶考》云:“邓秋板砂壶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壶,工巧有致。大彬二字楷书款。”《菱花式壶》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阴阳交问,凹凸分明,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亦十分严谨,可谓是明代时大彬所创制的筋纹器代表作。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的款为“万历丁酉春茗、时大彬”的《玉兰花六瓣壶》精巧朴致,使该品成为紫砂筋纹器造型中优秀的传统经典之作。到了清代,随着时尚习俗改变而改变型制,包括方型、圆型、自然型、筋纹自然混合型,筋纹自然方型混合型等多种形式。历史上清代乾隆年间的宫廷用壶有过精品,但大多佚名。“菱花”“合菊”“半菊”“菊形”“葵式”等为常见形式。无论是方型、圆型、混合型,均用筋纹组成线条,盖与口瓣瓣相吻,筋纹表达从盖顶端放射到盖口,再舒展过渡至壶体,直至壶底,贯通一气。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肿。转角钝而不圆,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宝相。清初的陈鸣远既是位制作紫砂花货塑器的大家,也是制作紫砂筋纹器作品的大妙手。他制作的筋纹器作品《四足方壶》藏于上海博物馆。凝重、厚实、古朴,为清早期筋纹器的特征之一。
通过对紫砂筋纹器的历史把握,使我们在创作之中,不断地汲取古人筋纹器的特色和优点,并加以临摹、学习,不断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在对紫砂筋纹器传统的继承之上,还要不断地开拓创新,走出自己的创作思路。紫砂筋纹器的创新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材质方面入手,紫砂筋纹器形态多姿优雅,讲求淳朴逸秀的风格。所以精雅之壶必须采用精细之泥,才能体现出壶艺风格。
其次,对紫砂筋纹器线型的把握,筋纹器是线型一致分直线型,对称型,以圆心均等回旋转型等三大类。直线型宜由小渐大,节奏鲜明,棱线虽多,但无琐碎之感,要集秀丽、华美、大方于一体。中者宜简不宜繁,对称凹凸变化,收放动静,衬托主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后者在平面上分成若干等分,以中轴线为基准,构成旋转的弧形曲线,以同一方向的变化,这样才能产生动感。
最后,紫砂筋纹器的造型设计。筋纹器设计上要求线条宽容得体,线面转折明确,体态形象生动,流畅自然,委婉曲折,方可体现神韵。千变万化的造型中,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和功能上的稳定,简练且又不失完美,通过高深严密的比例美学及精湛的制壶技法,创造出艺术与实物相结合的完美作品。
紫砂筋纹器造型作为紫砂造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门类之一,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并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立足于创新。以发扬光大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这样紫砂艺术才能繁荣,才能进一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启功.启功论书绝句百首[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5,10.
[2]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潘伯鹰.中国书法简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