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施教似“无为”学生领悟更“有为”

来源 :上海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数学教师的最大特点是思维严谨,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师往往什么都想讲,什么都要讲,认为只有全部讲到的课堂才是完美的课堂.于是教学方式仍然沉睡在"传授知识一接受知识"的摇篮之中.可现实往往那么不尽人意,明明都讲过了,可学生要么知道讲过但还是不会,要么根本就不知道讲过了.此时的教师,就开始抱怨:学生怎么这么差,都已经讲过了……笔者经过几年的反思,实践,摸索出以教师的"无为"促使学生"有为"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目的.
其他文献
欧洲的建筑艺术中,无论是建筑的历史背景,还是建筑的艺术风格,都体现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增加了后人对建筑作品和建筑师的理解,以至于仰慕被建筑所包围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
期刊
一、问题提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方程在给定区间内有解问题总是一知半解,要么简单地认为
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各行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辽宁省首批转型发
眼底出血是常见的眼底疾病,因出血发生的部位不同,对视力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根据眼底出血对视力的损伤情况,中医将眼底出血称为"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但这种粗
设计一种用于甲烷浓度监测的基于压电陶瓷谐振的传感器探头。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辅助设计2种具有较大吸附面积的谐振体;分别以5A型沸石分子筛和活性炭修饰谐振体,构成4种传感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区级研讨课“动点在线段及由线段引出的射线、直线上产生的问题”,教师通过一题典型例题,对点在线段、射线、直线上所引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课堂中贯穿了分类讨论
教授基本不等式应用时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设x,y∈R+,x+2y=1,求x/1+y/1的专的取值范围.在学生的作业中普遍出现了以下一些错误解答,如: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获得“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数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