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年买户口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g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上头突然来了政策,农民只要有钱也可以买到城市户口。于是,一个县城沸腾了,农民们怀揣大把钞票,把县公安局挤了个水泄不通。
  当时,一个户口五千五,有人说便宜,有人说太贵,但在那个年月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吃尽户口之苦的农民以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便倾其所有,拿出辛苦得来的血汗钱,甚至不惜借债,也得为孩子们买个城市户口,有的甚至排了几天队才把户口买到。
  几年后,“政策”更松了,户口再也不值钱了,许多人看着花那么多钱买的户口,再想想命运没有任何改变,便直呼上当!
  一纸户口沸腾一座县城
  尽管如今依然有人说北京等一线城市“户口更加值钱”,户口背后所附加的诸多利益,即使付出高昂代价拿钱去买也划算。但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帮人买户口的事情,心里还是犯堵。
  1992年夏天,我所在县突然有了政策:农民只要有钱,可以到公安局买个城市户口指标,每个非农业户口指标五千五百元。
  这一下不得了,县城突然沸腾了。尽管我们县的农民大多靠种棉花、种麦子和种玉米获得收入,但为了子女,许多人想尽办法弄钱给孩子买户口。一时间,全县沸腾,农民们怀揣大把钞票,把县公安局挤了个水泄不通。
  也难怪,户口在中国承载了太多功能,越是大城市,户口背后捆绑的各种福利和特殊资源越多,开始它和工作挂钩,后来它又和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诸多社会保障制度挂钩。为一个非农业户口,许多人费尽心机,突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咋能随意失去?
  当时,我在县里一个职能部门工作,人脉资源还算活络。亲戚们望着人满为患的公安局,纷纷找我帮忙。我也有些炫耀地说:“没问题,小事一桩。”
  的确,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拿钱到公安局找熟人买户口真是小事一桩。于是,当着亲戚们的面给公安局分管户籍的副局长打电话,要求人家照顾。那副局长同样回答没问题,事后才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有任务,卖不出多少个户口要扣分。
  我把亲戚们怀里揣着的钱敛起来,又找了张报纸包好,夹在胳肢窝里去了公安局。那位副局长见到我笑了笑说:“外面人山人海,你来了咱得开后门。”
  于是,我从后门帮亲戚们买了五个非农业户口。亲戚们把怀里揣着的钱换成户口簿时,一个个脸上显出幸福的笑容。哪知道,幸福笑容没显几天,户口降价了,从五千五百元降到三千元,我帮买户口的亲戚们再一次找到我,说你路子广,熟人多,再去帮俺退回两千五吧?我一下子懵了。虽说在县城有些人脉,可让公安局把吃进嘴里的肉吐出来,还真没这本事,再说这卖户口的钱也不是进了公安局腰包,而是县财政吃紧领导们想出的增收办法。
  听我说过,给外甥女买户口的二姐夫瞪了瞪眼说:“瞎在外面混了十几年,这点事都办不成。”另一个亲戚也来了劲,说:“两千五百块俺在农村要干一年,你就不能找县领导说说,给退回来?”
  我当然没那本事退回钱,亲戚们当然生着气走了,可这事越想越窝囊。后来再去公安局,望着门口的牌子就想骂:“咋就不能说一不二?难不成把户口当成韭菜卖?”
  政府为啥弄个当让咱上?
  事实上,县里还真就是把户口当成了韭菜卖。
  一个偶然机会,有县领导告诉我,县里财政吃紧的揭不开锅,机关人员工资都发不出了,突然听说有地方开始卖户口,便也把这办法移植过来。本来定的是一个户口五千五百元,县里想卖够六千万就截止。结果卖到五千多万就没人要了,领导便想着降价销售,最后总算完成了六千万的财政收入。
  关键问题还不是钱能不能退的事,当时规定所买户口必须挂靠一个非农业户。这样,我家户口簿上忽拉拉多出五口人,而且姓氏各异,光从户口簿上看纯粹是个大杂户。后来,一看户口簿就后悔,当初为何要对亲戚们炫耀“没问题”?既然没问题,就只能挂靠在我家户上,而且一挂二十多年。不久前,有位亲戚找到我,说当初买这户口钱也花了,孩子到现在还在农村刨食吃,难不成公家把户口卖了,钱也收了,其他什么事也不管了?我说你还想让公家管什么?他说工作,还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难道这非农业户口就是花五千五百块钱买了一张纸吗?我无言以对,当初帮忙买来的户口,如今咋会什么事也来找啊?而且这事还没完。又过了一阵子,另一个亲戚又找上了门,说:“当初咱花了那么多钱,刚刚买那户口就降了价,降价的钱没退给咱不说,后来什么好处也没有,可不是政府弄了个当让咱上啊?”
  没办法,政府当初弄的这个“当”不仅亲戚们上了,我也跟着上了。
  因为帮着买户口,后来缠手的事接连不断,今天这家亲戚的孩子结婚让帮着改年龄,说当初买的时候年龄登记小了,现在结不成婚。可他们哪里知道,这户口修改任何一项内容程序都很烦杂,费很大事也不一定能够办得成;明天那家亲戚的孩子又让帮着上重点中学,说既然户口挂靠你家,就和你的孩子差不多,上学的事再怎么也得想办法。可他们哪里知道,我既无三头六臂,也没通天的能力,孩子分数没考够,上重点中学谈何容易?
  西方有俗语,说贵族一出生嘴里就含着银匙子。农民一出生通道嘴里就该含把土铲子,天生锄大地的料?我等肉身凡胎,本来生命的约束就多得头大,还要弄出些“小纸片”跟自己过不去,所以不得开口大骂:狗日的户口,咋就这么折磨人!
其他文献
“一等公民”与“二等公民”的理想国  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被认为是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的标志。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意见》明确了上述改革举措,标志着我国“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
期刊
省金融办披露,截至6月末,全省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482家,同比减少26家。其中,上半年新设立机构2家,实施退出机构10家。并且,全省新增担保金额546.3亿元,同比下降9.5%。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482家,机构注册资本总额511.7亿元,户均注册资本10616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8.5%和14.3%,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机构315家,占机构总数的65.4%,较去年同期提高7
期刊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集体土地因旧村改造等工程的推进而被征用。住上了楼房的农民如何适应向“市民”身份转变?又如何面对“无法再以种田为生”的现实?济南周边无数个城中村的出现,裹挟了大量本地以及外来民工,成为一座城市的风景。  奥体片区:  骤富后的坐吃山空  奥体中心的兴建让石河岭村一夜暴富。  “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安置标准,又发放了相应的征地补偿款。”石河岭村委会工作人员张秀芳介
期刊
1958年,农民被抛弃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和房屋。禁锢并非一开始就有。最初几年,城乡之间没有户籍壁垒,人可以自由迁徙。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在城市中已经有生活基础的人,都可以成为城市居民。  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重工业优先的苏式工业化战
期刊
户口可以遗传,城里人的后代依旧是城里人,农村人的后代依旧是农村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农民,而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素质低下不容忽视:教育、医疗、就业等等城乡倾斜造成了大量的压抑年轻人创造力、阻挡青少年成才机会、养老保障缺失、老年人无法得到生存保障等等困境……  放牛班的小学教育与  流浪的年轻人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乡村的小学教育都是放养。  记者那个时期身处鲁中山村里,一个年级一个教室,一位
期刊
·  近日,有两则消息让饱受诟病的住房公积金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一则是名为《公积金,废了吧》的“网帖”,披露了网友对于公积金缴存利息收益的测算结果:1.2万元公积金一年仅得利息22.75元,相当于“一斤瘦肉的价钱”;另一则是检察机关近期在侦查一起有关某地公积金中心的案件时发现,其营业部主任仅靠模仿前来贷款职工笔迹的方式,便轻松套取上千万元。  两则消息直接引爆了网友对于公积金多年来“窝案”不断、百病
期刊
中国的食谱大多不是厨师所撰,而是文人作品:才子佳人用的虽是最简朴的材料,却在菜的做法上下功夫,一道菜花的心思甚至要比写一篇洋洋大文或作一张山水巨画还要多。而且,他们比一般人更懂得时令养生。  袁枚以其浪漫型和条理清晰的厨艺,将《随园食单》讲解成为可以跟我们走得最近的古代食谱,品读“食单”,仿佛看到一位甜心爹地兼情人大厨温柔询问:“Honey,要不要来一口清蒸鲥鱼?”同样是清代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
期刊
本刊讯 7月23日上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在舜耕山庄为国画长卷《黄河万里图》题跋:“黄河万里,文化长廊”。 欧阳中石先生赞叹:“画这么长、这么美的黄河,我这是第一次看到,作为黄河的儿女,我也应当向自己的母亲河献上一份爱心。”据悉,《黄河万里图》是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发起,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担任艺术总顾问、总设计,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担任艺术总监,组织龙瑞、杨力舟等30多位国内著名画家组成
期刊
英国 多渠道建立应急机制  英国的措施不少,且注重长效。其突出特点是多渠道建立应急机制。除了政府、地方建立常备应急机制外,一些大型公司,甚至社区都有相应的应急手段。英国石油公司旗下的威奇法姆油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为防不测,就号召公司职员充 当志愿者,在工作之余进行适当培训,一旦有事随时能组建应急小组,在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  日本 避难场所分散化  日本人从很小的时候就被培养建立防震意识。
期刊
美国大约有300家私营天气预报公司(WSI),小到个体企业,大到拥有上百名气象学家,无不以提供个性化气象服务为主要特色。日本商业气象服务开始于1954年,截至1998年1月,获得日本气象厅颁发的“ 预报业务许可证”的私营气象服务公司已达39家。目前,一些美国的WSI和日本的WNI公司已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并且承揽了一定的商业性气象服务业务,如远洋气象导航业务等。  我国气象服务业对外开放是迟早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