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现代的园林设计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从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转变为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为重点。建设节约型园林其实就是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园林的建设不仅要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要实现达到节约的标准。本文主要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园林建设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可持续发展;自然
任何园林的建设都要保证城市的环境能够有所改善,同时对城市的资源和能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是顺应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建设节约型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1.“节约型园林”的三个目标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可可行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园林的建设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近几年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以此建设生态园林来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又是势在必行;但是在具体的园林建设中,能源和资源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园林建设者的一个大问题。我国的资源能源相对短缺,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满足能源资源的发展要求,将节约的战略进行到底。所谓节约型园林的三大目标主要就是指: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和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1节约资源与能源
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就要在园林设计和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對资源的保护。要对园林用地、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地利用,做到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的节约。而且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投入较少的成本,降低能耗,还要努力做到效益最大化。
1.2改善生态与环境
众所周知,园林的建设主要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园林建设的初衷也是为了保持城市生态的平衡。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最终目标还是保证生态和环境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就要对城市园林的绿地进行合理的保护。因为绿地具有涵养水土、调节环境防风固沙等特点,在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要将城市绿地的建设放在首位,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使绿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1.3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进行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大自然的能力。赋予园林一些大自然的灵气,将自然地景观应用到园林建设中。在园林设计中,人们应该加强对大自然的认知,提高人们对自然地保护意识。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减少资源消耗的“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对于挖潜、节水、节能等方面要根据具体的园林特点来进行选择。由于我国的地域差异较大,所以,不同地区的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就对几种模式的园林建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2.1“挖潜型园林绿化”
挖潜型园林绿化是我国常见的园林绿化方式。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城市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的是,绿化的面积达到并且超过整个城市的一般以上。而我国的国情就是土地资源较为缺乏,城市的绿化面积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因此就要在保护原有的绿地基础上来挖掘其潜力,结合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势特征来提高绿地的面积,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挖潜型园林绿化。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就增加或者减少城市的绿化用地是不可取的。
2.2“保土型园林绿化”
随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沙化、贫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土壤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关注保护土壤的问题。为此,首先要扭转当前“平原城市堆山、山地城市推山”的反自然倾向,将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作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杜绝单纯追求“视觉”效果、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做法。其次要少用客土,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并将场地原有的肥沃表土收集回用,保护土壤中原有的生物物种。
2.3“节水型园林绿化”
在园林的建设中,特别要强调的就是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由于我国的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一些围湖造田的现象就要进行杜绝。同时,对于水体的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治理,补充地下水。另外,在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用水项目的建设,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3.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
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1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
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每个国家誓死捍卫的神圣职责,然而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却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扭转当前盛行的照搬外地或国外“理想景观”、随意改变场地原有景观特征,从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领土景观改变的建设模式;就是要根据领土的景观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避免“外来景观入侵”而导致本土景观的丧失;就是要致力于保护各地的领土景观特征,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使城市、乡村和园林绿地融入领土景观,并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3.2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
自然是具有自我演替能力的生命有机体,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演变规律。造园是人们利用土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元素营造优美的游憩境域的艺术,园林也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所创造的文化景观,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自然的利用方式。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园林绿地、乃至城市和乡村等文化景观;就是要合理利用河流、山川、土地、空气、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同时保持城市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属性和演变能力,避免因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3.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造园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风景为源泉、自然文化为内涵的领土整治行动。早在18世纪,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就发出了造园“首先要追随自然”的呐喊,并告诫世人“无论如何,不能忘却自然”。
4.总结
只有在园林的建设中加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建宁.节约型园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建设科技,2009(19).
[2]程丽文.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09).
【关键词】风景园林;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可持续发展;自然
任何园林的建设都要保证城市的环境能够有所改善,同时对城市的资源和能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是顺应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建设节约型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1.“节约型园林”的三个目标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可可行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园林的建设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近几年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以此建设生态园林来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又是势在必行;但是在具体的园林建设中,能源和资源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园林建设者的一个大问题。我国的资源能源相对短缺,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彻底解决的,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满足能源资源的发展要求,将节约的战略进行到底。所谓节约型园林的三大目标主要就是指: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善生态和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1节约资源与能源
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就要在园林设计和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對资源的保护。要对园林用地、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地利用,做到最大限度地进行能源的节约。而且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投入较少的成本,降低能耗,还要努力做到效益最大化。
1.2改善生态与环境
众所周知,园林的建设主要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园林建设的初衷也是为了保持城市生态的平衡。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最终目标还是保证生态和环境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就要对城市园林的绿地进行合理的保护。因为绿地具有涵养水土、调节环境防风固沙等特点,在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要将城市绿地的建设放在首位,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使绿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1.3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进行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大自然的能力。赋予园林一些大自然的灵气,将自然地景观应用到园林建设中。在园林设计中,人们应该加强对大自然的认知,提高人们对自然地保护意识。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减少资源消耗的“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对于挖潜、节水、节能等方面要根据具体的园林特点来进行选择。由于我国的地域差异较大,所以,不同地区的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就对几种模式的园林建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2.1“挖潜型园林绿化”
挖潜型园林绿化是我国常见的园林绿化方式。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城市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的是,绿化的面积达到并且超过整个城市的一般以上。而我国的国情就是土地资源较为缺乏,城市的绿化面积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因此就要在保护原有的绿地基础上来挖掘其潜力,结合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地势特征来提高绿地的面积,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挖潜型园林绿化。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就增加或者减少城市的绿化用地是不可取的。
2.2“保土型园林绿化”
随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沙化、贫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土壤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关注保护土壤的问题。为此,首先要扭转当前“平原城市堆山、山地城市推山”的反自然倾向,将保持地形地貌的完整性和典型性作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杜绝单纯追求“视觉”效果、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做法。其次要少用客土,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并将场地原有的肥沃表土收集回用,保护土壤中原有的生物物种。
2.3“节水型园林绿化”
在园林的建设中,特别要强调的就是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由于我国的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一些围湖造田的现象就要进行杜绝。同时,对于水体的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治理,补充地下水。另外,在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用水项目的建设,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3.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
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1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
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每个国家誓死捍卫的神圣职责,然而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却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扭转当前盛行的照搬外地或国外“理想景观”、随意改变场地原有景观特征,从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领土景观改变的建设模式;就是要根据领土的景观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避免“外来景观入侵”而导致本土景观的丧失;就是要致力于保护各地的领土景观特征,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使城市、乡村和园林绿地融入领土景观,并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3.2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
自然是具有自我演替能力的生命有机体,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演变规律。造园是人们利用土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元素营造优美的游憩境域的艺术,园林也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所创造的文化景观,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自然的利用方式。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园林绿地、乃至城市和乡村等文化景观;就是要合理利用河流、山川、土地、空气、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同时保持城市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属性和演变能力,避免因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3.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造园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风景为源泉、自然文化为内涵的领土整治行动。早在18世纪,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就发出了造园“首先要追随自然”的呐喊,并告诫世人“无论如何,不能忘却自然”。
4.总结
只有在园林的建设中加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建宁.节约型园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建设科技,2009(19).
[2]程丽文.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