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國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医药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改革是促进来华留学研究生掌握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国际认同的关键途径。本文在分析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的建设目标和实施途径。总结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并对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教学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文化体验 教学模式 改革与创新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类合作项目扎实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和沿线国家民生改善注入了重要动力(1)。具有五千多年深厚历史的中国文化,作为民心相同的桥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先行者与纽带作用。同时,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河南地处中原腹地,中原文明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习近平同志在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致信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2)。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对外传播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强传统医药领域的国际合作(3)(4)。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已经成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之一(5)。据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药成为来华留学生的热门专业,在接受来华留学生的14个专业中排在第8位,招收来华留学生13362名(6)。作为亲身见证中国发展成就的来华留学生,已经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在促进中国文化和中医药国际传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文化教育,相继颁布《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和《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当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高等学校应当有计划地组织来华留学生参加中国国情和文化体验等活动”(7)(8)。因此,创新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做好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教学模式是教学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模式建设,尤其是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研究,目前所见文献不多,相关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体验,没有考虑到专业学习需求,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文化背景与兴趣,倾向于把来华留学生简单地看成一类群体,千篇一律地组织留学生参加书法、旅游、剪纸等文化体验。文化体验教学无侧重点与针对性,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深入,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1.2教学方法方面。
  检索国内主要搜索引擎、国内相关院校官方网站、留学中国网站发现,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模式专业论文不足,大部分都是文化体验相关的新闻报道,但报道中文化体验大部分被作为学生活动对待,仅在个别报道中被当作文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均未形成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对文化体验缺乏专业性深入研究。
  1.3教学条件方面。
  目前,有研究者与部分高校积极探索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教学条件的建设,如暨南大学在广东粤剧院建立“留学生粤文化体验与教学实践基地”、上海市教委在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挂牌设立“上海市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济南大学与校外企业单位合作建立文化体验基地。同时,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在留学生中国文化体验基地建设及运行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但目前文化体验基地建设功能在文化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凸显。
  综上所述,立足中医药文化,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文献匮乏,能够满足现实教学的来华留学研究生教学模式始终未能建成,所开设的部分中医药文化课程呈现碎片化状态,不能有效应用于来华留学生的教学实践之中,也无法充分评估中医药文化在留学生教学方面的教学效果。因此,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留学生中医药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来华留学研究生中医药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建立一批校内校外联合、课内课外结合、中医药技术和文化融合的多维文化体验基地,编写和出版系列中英双语文化体验教材,已经成为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学的迫切要求。
  2.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建设目标和实施途径
  为了弥补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教学方面的不足,自2017年起,开始着手研究文化体验课程教学,梳理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教学的历史脉络,结合留学研究生文化实际,制定了文化体验教学建设目标和实施途径,并于2019年秋季学期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2.1建设目标。
  立足中原文化特色优势,创新来华留学研究生中医药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编写中医药文化体验中英文双语教材体,提高中医药文化体验课程的针对性;建设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基地,依托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的文化体验教学师资队伍;提高来华留学研究生对中原、中医、仲景文化的认同及学校国际化建设水平,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与认同。
  2.2实施途径。
  以构建中医药文化体验课程模块、优化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创新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为重点,加强校外文化体验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构建临床实践教学和文化体验教学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文化体检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推进来华留学研究生中医药文化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质量监控等整体改革,构建高水平的、应用型的文化教学师资队伍,规划和编写来华留学研究生中医药文化体验教材,突出文化教学中的中原、中医、仲景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体验教材课程平台建设为依托,拓展中医药文化教学与传播的信息手段。   3.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的具体实践
  3.1加强学校教学计划顶层设计,优化中医药传统文化课程模块,做好中医文化培根教育。
  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根和魂,学生只有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才能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理解和学习中医药知识,一旦离开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医药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割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培根教育。
  在学校层面,以现有院校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在体现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要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基础上,统筹布局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突出仲景、注重经典,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经过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教育的关系,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模块设置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导读、中医训诂学、中医药文化学四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36学时。
  课程设置重在培养学生中國传统文化底蕴、养成中医药思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重在引导学生从儒、释、道和先秦诸子等方面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和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发展的利弊得失。“国学经典导读”重在通过选取最著名的经典著作,介绍其文化渊源、结构形式、立意主旨及语言特征,使学生以有限的阅读收到最好的效果,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学生对这些经典有较全面的认识。“中医训诂学”重在通过讲授训诂理论与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阐释中医经典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同时通过解读传世古医籍训诂材料,提高学生研读中医古籍的能力。“中医文化学”重在使学生掌握天文历法与气候、物候、人体生理反应及疾病流行的关系,掌握周易、道家与中医的关系,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提供思维路径。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留学研究生的高度肯定,对于他们阅读中医古代文献,促进中医药科研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2利用汉语和中国概况教学,增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规定:汉语和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为此,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开设了汉语系列课程,中文授课;开设了中国概况系列课程,中英文双语授课,充分挖掘汉语系列教学和中国概况系列教学的中国文化部分,对来华留学生加强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教育。
  3.2.1充分发挥汉语系列课程的作用,挖掘汉语课程中文化因素,加强语言和文化的融合教学。
  汉语作为来华留学生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在中国文化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因素与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一样,都是来华留学生参与中国文化活动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此目标下,来华留学生通过文化差异和对比,增强跨文化意识,理解文化差异,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汉语教学中,语言课堂始终是教师开展文化教学最重要的场所,汉字是表意文字,从基本的偏旁部首到汉字再到词语、短语、句子,甚至篇章等各个层级的语言单位均蕴含深厚的文化意义。目前,我们针对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在大学一年级全年开设高级汉语阅读和听说课程教学,分为小班授课,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汉语教学中挖掘中国文化的教学,突出文化教育的因素。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中医汉语课程,针对中医药汉语特点和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所开设的汉语课程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融为一体,成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中国文化和中医文化的先导和关键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3.2.2针对中国概况中的文化课程,实行中英文双语讲授,融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教学。
  目前开设了中国概况教学,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36个学时,共72个学时,全部为必修课程,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授课,采用上海外语出版社的《中国概况》中英文对照教材,同时在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时,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常识》中英文教材内容,整体优化课程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突出中国文化特色教学。教学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思想、古代文学、古代科技、传统艺术、文化旅游、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在授课手段上,充分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微电影、动画、网络、微课等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在授课语言上,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启发来华留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和差异分析,在对比和思考中全面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加深对中国文化认知,感受中国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变化,提高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3.3开设中原中医仲景文化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兴趣。
  为了扩大中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更好地宣传中原中医及仲景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我们于2019年开设了中原中医仲景文化实践与体验课程。每学期72学时,周学时4学时,开课两个学期,共144学时。采取讲解、操作演示、实践实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
  教学内容包括中原文化、中医文化、仲景文化践三部分。中原文化课程部分针对河南文化大省的实际设置,主要包括河南少林寺、太极拳、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中国文字博物馆、启封故园等富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内容。中医药文化部分主要包括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植物园、中医医药标本馆、中医养生馆、药茶药膳馆、八段锦、易筋经等内容。仲景文化部分主要包括仲景经典名著、仲景祠、仲景展览馆、宛西制药厂中医药制作讲解等内容,涵盖中医药大师张仲景的思想渊源、临床应用、中药制剂等内容,向留学生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特色突出的中医文化、体现中医临床特色的仲景文化。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感到针对性强,提高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3.4建设文化体验基地,改革文化体验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改革了中国文化体验教学的单一、传统、平面的知识传授课堂教授模式,采用了“课堂讲授 自主学习 基地体验”的多维、现代、立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促进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践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文化体验教学模式。
  根据中原和中医文化特色,先后建立启封故园文化体验基地、大宋中医药博物馆文化体验基地、宛西制药文化体验基地、仲景祠文化体验基地、张仲景博物馆文化体验基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堂教授课时和文化体验基地实践课时,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例如,针对中原文化课程模块的文化体验实践,带领学生参加了启封故园文化体验,在体验基地,学生们通过专业人士讲解了解了中原文化,尤其是宋朝文化的伟大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在启封故园朱仙镇木版年画展示区,在木版年画传承人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动手制作了一张张木版年画,感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达和先进,赞叹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合动手实践,木版年画传承人讲解了木版年画的历史发展、颜料构成、模板制作、纸张类型、年画的文化含义,学生对中国的古代科技、节日文化、民俗文化有了徹底了解,对中国文化有了切身的体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依托校园网,开发了中医药文化体验课程平台,包括中华文化、中原文化、中医文化、课程内容、课程测试、辅助教学、疑难解答等模块。课程包括汉语系列课程、中医概况课程、中原中医仲景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推拿学、中医针灸学、中医汉语等7门中英文课程,实现了中医药文化体验课程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为留学生教学模式改革做出了有益探索。
  3.5规划和建设中医药文化体验教材,依托文化体验基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我们围绕中医药文化,立足中原文化特色优势,规划了完整的来华留学研究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双语教材,目前《中医中原仲景文化体验课程》教材已经编写完毕并在教学中使用,学生反映良好。教材突出了四大特色:双语特色、中医特色、中原特色、仲景特色。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既强调中医技术的传播,又强调中医理论和文化的传播,更强调中原文化特色,为打造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中英对照、易于传播的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文化体验教材编写和教学基地建设中,采用“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能满足文化体验教学需要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4.问题和展望
  目前,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体验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中英文文化体验教材的编写理念需要进一步增强。目前,国内的中国文化体验教材多偏重于理论学习,内容较多,未能考虑到留学生的学习实际,给留学生的文化教学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我们所编写的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由于师资有限,在教材设计、图文制作、英文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二是文化体验课程平台内容不足,现有内容多为文字性资料,视频课建设落后,学生互动答疑功能不足。三是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从教育理论、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全方位地设计文化体验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时占比。四是文化体验课程教学质量和评价体系还未能有效建立,文化体验课程的课堂教学、基地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质量监督体系还未能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削弱了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文化教学事关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和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认同,事关中医药事业如何促进世界卫生健康共同体,文化体验课程需要结合国家新医科建设的要求,结合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世界教育最新发展趋势,认真进行文化教学理论研究,以来华留学生为中心,有效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文化体验课程中英文师资队伍的水平,切实促进中国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高认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医药国际传播提供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大事记(2013—2020)[EB/OL].“一带一路”大事记(2013—2020).https://www.sohu.com/a/396293948_731021.
  [2]新华社.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EB/OL].(2015-12-23)[2019-07-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5/1223/c1024-27963139.html.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30)[2019-07-10].http://www.ndrc.gov.cn/gzdt/201503/t20150330_669162.html.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EB/OL].(2017-02-06)[2019-07-10].http://www.satcm.gov.cn/guohesi/zhengcewenjian/2018-03-24/3942.html.
  [5]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整体形象保持稳定[EB/OL].(2016-08-29)[2019-11-2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10-18/8982965.shtml
  [6]中国新闻网.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在2018年来华留学[EB/OL].(2019-06-03)[2019-07-1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9/06-03/8855199.s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EB/OL].(2017-06-02)[2019-07-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5/t20170516_304735.html.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研究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EB/OL].(2018-10-09)[2019-07-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5/t20170516_304735.html.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322)研究成果;河南省研究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SJGLX073Y)成果;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专项“MTI研究生汉译英能力培养研究”与“MTI研究生中医药英译文本海外读者接受度研究”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朱剑飞
其他文献
摘 要: 构建科学、全面的高校教师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是高校教师长期的愿望,又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审核评估背景下,探讨我校关于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构建情况,对促进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推动 “双一流”建设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审核评估 质量监控 教学评价  国家高标准地推进教学评估工作,使其成为高等院校不断提升内涵和促进特色发展的关键举措,成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手
摘 要: 全国和北京市高考改革不断推进,考后“知分、知排名”的“大平行填报高考志愿”“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等措施的出台,使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把握度。考生可以根据高考成绩和兴趣爱好填报专业志愿,势必给高校本科专业招生带来深远影响,专业生源数量、质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的发展。从整体上看,考生对于专业的报考热度直接反映了该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摘 要: 实用主义哲学,是一门在美国居于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反映了美国社会崇实致用的精神理念。实用主义哲学虽有瑕疵,但蕴含着独特的精髓。认真研究、客观分析实用主义哲学的精髓,不仅有助于认识美国、洞悉美国当局的行为模式,还能为我国的长期建设发展带来一定的思考。  关键词: 实用主义哲学 有用真理观 崇尚实践反对空谈 可错论  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主张以人的价值为中心、以实践行动为手段、以追求实际效用
摘 要: 当代引人注目的审美方式是视觉审美。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彰显出文学文本影像化与图说化的审美新质。通过分析文学与视觉图像贯通的逻辑基础,着力探讨文学美育的价值导向、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及多元互补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美育 图像  美育,即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是指“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审美经验的教育形式,以丰富的
摘 要: 班克西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自毁画作《女孩与气球》的行径引起了艺术界的轰动,从此举中可以探察自现代艺术开创以来“毁坏”现象创建的历史脉络。从形式主义和康德美学理论的视角出发,本文认为班克西《女孩与气球》被毁坏后产生的新作品形式适合于内容,并且符合审美主体自由游戏的精神。可以用来对其艺术价值的进行质疑的最大理由是,当代艺术内部可能已经形成毁坏和反抗的新教条,班克西的毁坏创作正是落入这种陷阱,本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非洲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孔子学院的深入了解,针对文化课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不足、文化课课时少等问题,提出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选用专门的教材、增加文化课教学课时量、凸显当代视角与内涵等对策,以为非洲国家孔子学院文化课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汉语国际推广 文化课教学 喀麦隆 孔子学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汉语开始走出国门,不少学者开始研究
摘 要: 2016年起,全国中、小学陸续采用“部编本”作为语文教材,因大幅增加传统文化篇目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部编本”教材切合传统文化教学的特点作出探析,论述当今时代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对传统文化教学策略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部编本 传统文化教学 语文教材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下称“部编本”)自2016年始于部分省、市试用,如今
摘 要: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即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与教育质量及水平息息相关。本文研究对象是经验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使用的话语进行对比分析,即分析教师话语的功能和话语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着重分析教师话语是否具有真实性、互动性、逻辑性和规范性这四方面的特征及差异。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新手型 经验型 教师 课堂话语  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  外语课堂话语的研究在当前我国外
摘 要: 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局势、思想及成长规律日趋变化的新时代大学生,如何汇聚教育的强大合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已经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以新疆高校“三进两联一交友”为例,探究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具体方法和工作成效,为其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新格局提供参考价值和借鉴经验。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三进两联
摘 要: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欠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影响了课程育人的实效性。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实施“四课联动”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对于新时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