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地区不同埋深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与对比

来源 :石油实验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薄片、X衍射、常规扫描电镜、高分辨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压汞、氮气吸附等方法,结合有机碳含量(TOC)与孔隙度的分析,对川东南不同深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的矿物组成、微观结构和微孔体积进行了研究.该区深层D1井和浅层J1井页岩储层硅质、黏土、碳酸盐等矿物除含量上略有差异,纵向变化规律相近,仅硅质含量大于40%的优质页岩层厚度不同.深、浅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微孔隙都以有机质内微孔为主,常见粒缘缝(隙)、微层(页)理缝,粒间微孔因有机质充填而不发育;底部优质页岩储层表现为结构各向同性,向上纵横向结构各向异性变强,单一微纹层厚度变薄,微层理缝密度增加;底部优质页岩层段TOC高,向上明显降低;底部储层孔隙度高,向上降低,表明有机孔隙的贡献大,但孔隙度降幅明显小于TOC,应与页岩中存在较多的无机孔隙有关.深、浅层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纵向上矿物组成、微观结构、TOC、孔隙度随深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与浅层J1井相比,深层D1井底部优质储层具有微孔、介孔、大孔与总孔体积数量更大的特点,这与深层D1井储层存在较多的粒缘缝等无机孔有关.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在深埋条件下孔隙保持较好,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课程教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已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而专业课程更是需要与科技相融合,以此提供工作效率,现阶段会计专业所使用的《财务会计》在线课程
通过对降雨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以准确掌握降雨弹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有效识别其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而在设计开发及生产过程阶段予以相应改进,对提升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