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隐球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新生隐球菌的最新成果,包括GC含量测定;DNA同源性杂交;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染色体脉冲电泳核型分析;URA5基因,TRP1基因和rDNA的克隆,有助于研究新生隐球菌的分类地位,种系发生来源以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特异性探针可以对新生隐球菌病进行早期诊断。

其他文献
作者对用脱落细胞巴氏涂片异常的270例妇女及其男性性伴用阴道镜、阴茎镜及原位杂交(ISH)技术进行检查,男性性伴ISH阴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复检.结果显示女性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最高检出率是在宫颈上皮内肿瘤(CIN-Ⅲ)损害中,25例中24例ISH阳性,阳性率为96%,其中HPV16是最常见的类型,检出率为73.1%.
期刊
外用壬二酸(AzA)已成功地用于治疗痤疮,在临床上与已知的疗法已作过比较。AzA似具有调节表皮角化作用,以及在体内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研究目的是判明单剂量外用AzA霜后能否成功地测出毛囊皮脂腺中的AzA,以及毛囊中浓度是否与体外抗菌作用所需浓度相一致。
期刊
简要综述了p53蛋白的生物特性以及在一些皮肤病中检出的意义。①正常皮肤内p53蛋白可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②p53基因突变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间接检测。③p53蛋白过量表达不仅仅限于皮肤肿瘤。④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细胞的高度增生并不一致,它可先于某些肿瘤的发生。⑤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了解一些皮肤病的发病机制。
对1982~1992年间治疗的90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包括疱疹样脓疱病(IH)8例,连续性肢端皮炎(AC)4例进行疗效评价。90例中男57例,女33例,住院者63例,门诊27例,发病年龄2~68岁,平均27.6岁。病期1周~30年。
期刊
该研究观察了235例同性恋/双性恋男性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患者,长期服用叠氮胸苷(AZT),剂量为1200mg/d,服法为200mg每4小时1次,共达5234病人-月(patientmonths)后的存活时间,由ARC发展为AIDS的发生率及其时间,以及出现血象、临床副作用等不能耐受用药的因素。同时以12例未经治疗的ARC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用药组发展成AIDS的中位数时间为61周,对
缝隙切开、毛囊微株移植术是在传统毛发皮瓣移植及环钻整柱体移植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移植术。由于采取缝隙切开、受植部位不去除任何组织、用微小毛组织株植入以及前额发际线单毛囊微移植成形等,所以,植后成活率很高,前瘢痕形成率很低,美容效果好。被称之为毛发移植史上最重要的进展。现就该移植术的原理、特点、适应证、操作步骤及术后处理等进行介绍。
介绍了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近5~10年来的进展,包括这些大疱病自身抗原定位、分子量、免疫遗传学、大疱病的几个新类型以及研究大疱病的几种新的实验室方法。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许多城市的梅毒病例数上升很快.1987~1991年,芝加哥的梅毒发病率增加了5倍,增长最快的是少数民族人群,尤其是黑人.梅毒(和其他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HIV的流行病学关系已经确定,推测溃疡性生殖器皮损,如在梅毒中所见的,可促进性活动时HIV的传播. 虽然已有性病门诊中性病患者的HIV阳性率较高的资料,但关于在那些利用城市其它门诊保健条件诊断性病的病人中,HIV的患病
对41例系统性硬皮病(SS)患者的皮肤评分法加以改良,推出一种新的简单的皮肤评分法。将全身皮肤分为头颈、躯干、手指、上肢、足和下肢7个区域。根据皮肤的厚度和柔韧性分4级:正常为0,增厚为1,捏动度差为2,捏不动为3。评分以该区受累最重部位确定。根据每一区域受累皮肤的范围也分4级:未受累为0,<33%为1,33%~67%为2,>67%为3。上述记分之和即为该患者的皮肤评分。血清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试验,评价2%氯洁霉素霜阴道内短期使用(3天)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选病人均为绝经期前妇女,年龄>18岁,具有提示BV的症状。BV的诊断标准为阴道分泌物有恶臭味;pH>4.5;滴加10% KOH出现“鱼腥”胺味;分泌物镜检找到线索细胞;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阳性(符合B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