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持股“防野蛮人”是否可行?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od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员工成为股东”,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6月25日的股东大会上,针对投资者问询有关“野蛮人”问题时,亲上火线给出解答。如果按董明珠的“持股30%”的说法,格力电器的员工需要掏出900亿元人民币,这不仅对格力电器的股价有正面激励的作用,更可能成为A股上市公司股权分布改革的新起点。但全员持股下的巨量资金如何筹措,股票来源为何,都存在不确定性。不管最终结果如何, “全员持股”的设想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值得上市公司思考。

“900亿元资金”如何筹措?


  按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的说法,如果格力电器九万多员工用真金白银买入股票,持股比例达到30%多的话,就是绝对的大股东,她给出的时间表是“争取在退休前”,目的是“解决野蛮人的问题”。理论上来说,如果格力员工持股比例达到30%,又将投票表决权让渡给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的话,确实可以防止“野蛮人”入侵攫取公司控股权的可能。但要实施这一方案绝非易事,购买股票的资金就是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从2017年格力电器的年报数据来看,“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栏为76.8487亿元,虽然比此前一年的56.5705亿元大幅增长35.8%,人均薪酬超过8.5万元,但和“持股30%”所需达到的资金仍有较大的差距。如果要实现“持股30%”,格力电器员工人均需要出资100万元,如果按照2017年的薪酬计算,需要11.7年不吃不喝才能实现。而由于高管较高薪水拉高平均值,基层员工的平均值可能更低,要拿100万出来更是难上加难。
  在员工自有资金存在缺口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看起来只有通过“加杠杆”来实现。最近几年不少上市公司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就有借助信托资金“加杠杆”来实现,但近期随着大盘的调整,不少员工持股计划出现了大幅亏损甚至爆仓的现象,如凯迪生态、智慧松德等。虽然有些上市公司提供了大股东补偿机制,但都属于规模较小的公司,格力电器很难比照处理,股价一旦出现波动难免会对员工心理产生影响。此外,在资管新规即将上路的大背景下,何处寻找数百亿的杠杆资金,也不无疑问。

二级市场买股难,定增或有一线生机


  即使格力电器的员工筹措了900亿资金,如何获得股票来源也是重大考验。2017年起,格力电器的月成交金额均未超过900亿元,最低只有235.6亿元。这也意味着,如果能够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起码需要数月才能实现。而巨量资金入市将“冲击成本”,导致股价大涨,最终买到的股票数量不如预期,持股比例未能达到30%。
  如果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由于股权分散,购买到足够的股票来源难度也比较大。从一季报来看,格力电器的前十大股东中,转让可能性较大的只有三家。其中“国家队”可以通过转让回收救市资金,其代表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的持股达到4.88%;加上需要减持退出的前海人寿,三者合计只有7.87%,和“30%”的目标依然相差甚远。
  从现有股东获得足够的股权不易,只有通过增发股份来实现,这对需要资金进入芯片产业的格力来说不失为补血的良机。如果要实现30%的持股目标,大约需要增发26亿股才能实现,按照目前的市价就不是900亿元而是1200亿元。当然,如果增发价折扣较大用较少的资金就可以实现,但现有股东的权益将被大幅摊薄,此前格力两次定增都没有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显然这条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全员持股”有现实意义


  虽然格力電器最终能否实现“30%”的员工持股仍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有关“员工持股”的探索也不无现实意义。股东、员工和客户是一家公司长期发展的“铁三角”,其中员工又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没有员工企业就不复存在。通过“全员持股”来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对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企业来说,尤其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建议,一些不属于“躺着就能赚钱”的非垄断型企业,都可以尝试全员持股计划,但需要在自愿的原则下,设计合理的诱因吸引员工参与。比如,年终奖金发放时,可以鼓励员工拿出一定金额买入股票长期持有,上市公司予以适当补贴,以此实现变相加薪;对于公司的优秀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每年拿出一些名额,由公司出资买入股票赠予,让其长期持有。如果能实现这一长效机制,“防堵野蛮人”也不再是难事。
其他文献
近几年,中国汽车制造崛起已经不止停留在口头上,产品质量和品牌升级均有突出表现,而且全球电动汽车的生产一半市场在中国。目前世界各国的新能源汽车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具有先发优势的中国汽车企业在不断创新升级之中一直引领潮头。比亚迪全新品牌理念下的豪华科技双旗舰车型,全新一代“唐”的正式上市,将中国汽车的竞争格局,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开放+融合”新生态  在国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比亚
期刊
5月下旬以来,市场出现连续下跌,千股跌停再现。对于出现如此非理性的大幅波动,一些人归咎于美国背信弃义、中美两国爆发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固然会对市场情绪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但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自身存在的问题,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缺陷和不足。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IPO应提高质量、控制数量。  1.严格行业准入。所有产能严重过剩或已经过度发展行业的企业一律不得或从严控制I
期刊
大周期指标处于历史低位  主持人:本周指数继续震荡,个股继续精彩。后半周演义群雄争霸,“小三”顺利功成身退,新龙强势接班,单纯从个股看,全然忘却身处熊市。  泛舟:是的,我始终认为,指数和个股是两码事,指数代表着大多数成份股的走势,而不是所有A股的走势。很多股民讨论市场时,都喜欢说,“现在市场一塌糊涂,没有任何机会”,等等。这些都是不客观的,机会几乎天天都有,只是看你有没有本事来赚这个钱。这轮指数
期刊
无论价值投资还是成长投资,财务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财会知识体系庞杂,专业性强,普通投资者应以了解财务报表基础知识,掌握财务分析基本技能为目标,这对建立投资安全空间,排除问题公司至关重要。财务报表间的相互关系  资产负债表是主表,反映公司资产负债状况,是存量数据或时点数据,比如2017年年报就是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的期末余额数据。而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是附表,是现金流量数据和时期数据,
期刊
近期,在国内外一些负面因素影响下,沪深股市出现了连续破位下跌,6月19日又一次出现了千股跌停。连续的暴跌让许多投资者心态不稳,对后市悲观失望,由此,恐慌性的杀跌、斩仓而逃现象频频出现。该怎么样面对股市暴跌?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投资者思考的。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我觉得在暴跌甚至于连续暴跌之时,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千万不能冲动。俗话说:“冲动是魔鬼”,用在股市中是非常恰当的。经验
期刊
人类400年金融发展历史,银行的经营波动有其固有的规律和模式,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总结提炼了银行经历一次危机的逻辑过程和基本模式,以下六点摘录于索罗斯《金融炼金术》的第八章《银行体系的演进》。  第一,经济调整开始,银行背着大量的可疑债务却有口难言,它们不得不竭力隐瞒债务的不可靠性。他们收回利息的惟一指望就是增发新的贷款,这样一来,问题非但没有暴露,反而更严重了。  此时,股票市场上银行
期刊
6月,两市股指整体表现不佳,全月上证指数下跌8.01%,深成指数下跌8.9%。受二级市场影响,增减持市场也表现欠佳,全月两市净增持金额仅为-51.45亿元。  具体来看,6月共372家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增持,增持金额为105.46亿元。其中,凭借11.51亿元的增持金额,医药行业成为了被大股东增持最多的行业,而东北制药的增持金额最高,达到5.25亿元;同时,本月被减持的公司有244家,减持金额为15
期刊
发行概覽:公司主要从事POCT快速诊断试剂与快速检测仪器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31264.62万元用于体外诊断试剂扩建项目、移动医疗产品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等。  基本面介绍:公司构建了以全血滤过技术、多重抗体标记技术、胶体金炼制技术、化学发光磁酶免疫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以及高通量智能POCT定量检测平台,形成了覆盖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
期刊
央行降准如期而至,Wind地产指数却罕见的用连续4根阴线以示“欢迎”。市场的底部仍不稳固,虽然周五(6月29日)三大股指与恒生指数均迎来反弹,但恐慌气氛仍未散尽,尤其是地产板块。经历了今年以来的大起大落,房地产面对的分歧要多过共识。当地产股的估值水平徘徊在11倍左右之际,一些职业投资人已经在配置龙头地产股,但买入的标的和逻辑却各有不同。  伴随市场同步震荡的地产股,依然在等待一个明晰的方向。可是一
期刊
本周市场遭遇暴跌,其中银行板块在估值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又创新低,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吗?在新股发行方面,港股在吸引内地企业进入,而A股也该如此,包括传统企业以及新创企业,都应有上市机会。  ——主持人  上个月笔者在“茶坊”发表文章《等待银行板块企稳》,那么这个月只需回答银行板块是否企稳就够了,可为什么要说银行股的补跌呢?这当然是因为行情变化所致。  上个月笔者的文章截稿时间为5月30日,当天沪指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