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明文教学的四种方法及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
   二、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须我们老师喋喋不休!于是笔者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型,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课后,笔者干脆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在了解某种动植物习性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与仿生学有关的科幻式小品文。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百出,有写绿色与伪装学的,有写跳蚤与生物战的,其中有个学生参考了课文《蝉》中蝉的习性,写了题为《蝉与音响学》,设想了要发明一种像蝉一样大小却能发出无限大声音的袖珍放音机。内容虽近乎荒诞,但却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比如笔者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在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文汇报》1994年3月14日)作为参考,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所以很合学生的口味,大大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后来笔者还为此开了专题报告会。
   四、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第一,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这四种方法,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要就要求老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它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第二,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这四种方法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施教的,它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作更好的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环境,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考虑。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连,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
其他文献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坚持“八重”。   一、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
期刊
喧闹的操场安静了,我踩着铃声进了教室。今天要上的是作文课,由于昨天准备充分,今天心情很好,有一种急切想上课的欲望。   “报告。”门被推开,一个头戴鸭舌帽,帽檐压得低低的学生出现在教室门口。又是他,一个平时不好管教的学生。他总是我行我素,无视老师和班规。我不能让他破坏了课堂气氛。“进来吧,把帽子脱下好吗?”我尽量保持自己的和气。这个学生微微昂起头,用半个下巴对着我,崩出一句话:“我戴我的帽子,关
期刊
一、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新课程提倡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目标。但从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而台下的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是冷冷清清的,课堂完全成为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反而成为看
期刊
【摘要】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物理贴近生活,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题就错。”其实,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学好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我二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教师、学生这两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物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成因;对策  经常听到有学生抱
期刊
学生一进入三年级学习成绩明显就没有一二年级那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和身边许多老师的交谈中,我发现:小学阶段学生成绩的好坏,学习能力的强弱,这些都与阅读能力息息相关。  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们不难发现,阅读能力强,自然理解题目的能力就强,阅读能力强,语文就学得好,就能很快理解题目的含义,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管是语文阅读题,还是数学题意的
期刊
1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直观性,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启迪学生立体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思维也受到阻碍。小学阶段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这时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突破思维障碍。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启发立体思维是比较直观的,但对于较复杂的立体图形时,即使借助
期刊
一、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1.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所从事的事情事半功倍。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要提高阅读能力则应通过阅读实践对作品的理解,有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由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小学生读经典诗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而且只有当小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
期刊
一、培养培养学生持久而稳定的情感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新的动力,它能够促使人去进行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动力,就能够促使人去进行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的情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也就有了一种促进创新能力发挥的内在的感情上的力量。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鼓励他们多想、多思考,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中相互交
期刊
一、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新特点    1.选文富有情趣、贴近生活    新教材中的选文不拘一格,以前都是名家的名篇,或是过于注重政治的文章,或过于注重文学类的文章,而新教材中选了很多读起来上口,内容有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2.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让师生耳目一新   综合性学习把游戏的魅力融合到学习中,不断地吸引着学生去深入探索。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教师
期刊
【摘要】高考地理试题中,主观题往往失分率较高。原因在于这类题要求学生用较多的文章去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科学、精炼的语言表达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注重从教材中汲取语言营养,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注重 ;培养 ;教学 ;表达 ; 学生 ; 教师 ;语言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主观题往往失分率较高。原因主要在于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用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