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学;教学结
构;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B)—0055—01
对幼儿进行音乐特长的培养是幼儿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它以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理解音乐的意义为特征,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及兴趣为宗旨,以达到激发幼儿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情感,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让幼儿增加审美体验为目的。为此,我在幼儿音乐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优化教学结构
合理的教学结构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选择那些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如在教《雪花和雨滴》这首歌曲时,首先,我根据幼儿对冬天的认识,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经意中熟悉歌词;然后,通过游戏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最后,用声势练习(拍手、跺脚)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边听琴声边做动作,而且还使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充分体会到了寓教于乐,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教学内容。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环境能够影响人、培育人、感染人。每当早晨幼儿陆续来园时,我都在教室里播放一些轻松悦耳的音乐,这使幼儿一入园就有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在早操、进餐、课间活动期间,我也都尽力为他们选配音乐,给他们提供多听、多看、多模仿的机会,努力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如在歌曲《办家家》教学时,我先让幼儿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听《买菜》的故事;再让幼儿在歌曲旋律伴奏下看情境表演;然后让幼儿拿打击乐器边敲打边演唱歌曲;最后让幼儿根据歌词自编动作,用唱、跳等不同形式多次反复地感受音乐旋律,这使得幼儿受到了很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还在班上活动区中创设了“音乐角”,在其中放置了录音机,各种各样的道具及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小乐器,并播放一些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乐曲,这为幼儿享受更多的音乐创造了便利。
三、教师自我表演感染幼儿
师生在课堂上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引导和鼓动主体进行学习活动,而主体在主导的引导下可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主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吸引幼儿,并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自己兴奋、愉悦的情感和昂扬向上的情绪激励幼儿积极主动,毫不懈怠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地机械模仿。比如在新授歌曲《月亮婆婆》时,幼儿在听完我的演唱后齐刷刷地鼓起了掌,一位小朋友兴奋地举手说:“老师,我听完你的歌唱,好像我也和你一起见到月亮婆婆啦!”可见我的示范演唱使幼儿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其注意力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分散。在课堂活动中,如果教师的引导稍有松懈,或有来自外部环境的细微干扰,这些都有可能使幼儿的注意力分散。我在课堂上则运用念儿歌的方法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我精心选择了一些节奏感强、易记忆的儿歌来训练幼儿。首先,用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儿歌;然后,过渡到复杂些的节奏型儿歌;最后,让幼儿进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节奏练习。如《我们多愉快》这首歌曲,每句的句末都有节奏练习,它要求幼儿既要唱准,又要打准节拍,这种节奏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待幼儿对这些节奏熟练后,我立马让幼儿把拍手换成拍腿、拍肩、跺脚等动作,并让幼儿自主创编出新的节奏型儿歌进行练习,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
五、培养幼儿的表演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手势、身姿、动作、表情等把音乐的旋律、节奏形象直观、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这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一种升华,也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更是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的飞跃。因此,在教幼儿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形成有关音符、旋律、节奏等基本概念,并采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发现旋律的特征,激发他们表演的兴趣和欲望。如让幼儿结合歌曲的音高进行身体活动,并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变化,让幼儿感知作品的内涵等。又如幼儿对表演动作的学习,可以先从大的动作开始学习,然后是细小的动作,最后将这些动作再加以综合,最终成为自己的东西。鼓励和帮助幼儿把身体作为乐器来进行表演探索,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是有效培养幼儿表演兴趣的重要手段。
构;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 G61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B)—0055—01
对幼儿进行音乐特长的培养是幼儿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它以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理解音乐的意义为特征,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及兴趣为宗旨,以达到激发幼儿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情感,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让幼儿增加审美体验为目的。为此,我在幼儿音乐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优化教学结构
合理的教学结构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选择那些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如在教《雪花和雨滴》这首歌曲时,首先,我根据幼儿对冬天的认识,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经意中熟悉歌词;然后,通过游戏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最后,用声势练习(拍手、跺脚)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边听琴声边做动作,而且还使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充分体会到了寓教于乐,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教学内容。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环境能够影响人、培育人、感染人。每当早晨幼儿陆续来园时,我都在教室里播放一些轻松悦耳的音乐,这使幼儿一入园就有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在早操、进餐、课间活动期间,我也都尽力为他们选配音乐,给他们提供多听、多看、多模仿的机会,努力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如在歌曲《办家家》教学时,我先让幼儿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听《买菜》的故事;再让幼儿在歌曲旋律伴奏下看情境表演;然后让幼儿拿打击乐器边敲打边演唱歌曲;最后让幼儿根据歌词自编动作,用唱、跳等不同形式多次反复地感受音乐旋律,这使得幼儿受到了很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还在班上活动区中创设了“音乐角”,在其中放置了录音机,各种各样的道具及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小乐器,并播放一些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乐曲,这为幼儿享受更多的音乐创造了便利。
三、教师自我表演感染幼儿
师生在课堂上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引导和鼓动主体进行学习活动,而主体在主导的引导下可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主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吸引幼儿,并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自己兴奋、愉悦的情感和昂扬向上的情绪激励幼儿积极主动,毫不懈怠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地机械模仿。比如在新授歌曲《月亮婆婆》时,幼儿在听完我的演唱后齐刷刷地鼓起了掌,一位小朋友兴奋地举手说:“老师,我听完你的歌唱,好像我也和你一起见到月亮婆婆啦!”可见我的示范演唱使幼儿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其注意力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分散。在课堂活动中,如果教师的引导稍有松懈,或有来自外部环境的细微干扰,这些都有可能使幼儿的注意力分散。我在课堂上则运用念儿歌的方法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我精心选择了一些节奏感强、易记忆的儿歌来训练幼儿。首先,用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儿歌;然后,过渡到复杂些的节奏型儿歌;最后,让幼儿进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节奏练习。如《我们多愉快》这首歌曲,每句的句末都有节奏练习,它要求幼儿既要唱准,又要打准节拍,这种节奏训练,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待幼儿对这些节奏熟练后,我立马让幼儿把拍手换成拍腿、拍肩、跺脚等动作,并让幼儿自主创编出新的节奏型儿歌进行练习,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
五、培养幼儿的表演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手势、身姿、动作、表情等把音乐的旋律、节奏形象直观、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这不仅是对音乐本身的一种升华,也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更是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的飞跃。因此,在教幼儿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形成有关音符、旋律、节奏等基本概念,并采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发现旋律的特征,激发他们表演的兴趣和欲望。如让幼儿结合歌曲的音高进行身体活动,并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变化,让幼儿感知作品的内涵等。又如幼儿对表演动作的学习,可以先从大的动作开始学习,然后是细小的动作,最后将这些动作再加以综合,最终成为自己的东西。鼓励和帮助幼儿把身体作为乐器来进行表演探索,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是有效培养幼儿表演兴趣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