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5518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单元内容进行课程整合后的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安排在第5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之后,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而安排的。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初二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这门学科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动手实验,喜欢观察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所以本节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和探究实验为主的情景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方法等。+组装模型照相机、模型幻灯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实验,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凸透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组装模型照相机和幻灯机,认识照相机和幻灯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学生主动观察,能利用自身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发展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组装和使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將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和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调节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得到大小不同的像
  四、教学内容
  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及调节像的大小!
  五、教学过程
其他文献
学习目标:  吟读诗歌,抓住意象,感受诗人的故园情怀。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激趣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乡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  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
期刊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标强调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原则,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之后引入的.在此之
期刊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诗中的意象,并阐述意境;  2.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朦胧美;  3.在诗的比对读议中,探究营造诗歌朦胧美的方法,培养鉴赏朦胧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朦胧美;  2.在诗的比对读议中,探究营造诗歌朦胧美的方法,培养鉴赏朦胧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诗歌的这座大山里,可谓是奇花异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为《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通过第一框《和朋友在一起》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友谊是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心理需要,知道朋友在成长中的作用。本框进一步阐述了友谊的特质,澄清对友谊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初期,成长视野的扩大使他们对友谊多了一份渴望,但此时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有幼稚性和偏激性的一面,对友谊的认识不够深刻。如果学生不能
期刊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同学们了解受教育权的内涵,知道我国宪法关于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理解教育对公民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意义,理解受教育是公民的饿一项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探究分析能力;培养用已有知识论证自己观点能力;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同学们懂得去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增强社会责任感,能自觉树立起为祖国的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重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耀、庆”等五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信可贵的品质。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中的决心。  难点: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课件出示宋庆龄资
期刊
《背影》導学案教学
期刊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Animals in danger保护濒危动物为话题,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濒危动物,特别是大熊猫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这是一个既有意义,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建议制定更合理的动物保护措施。第二单元的课文着重介绍了我国现有大熊猫的数量、生存现状、生活习性以及政府为保护大熊猫采取的行动,号召人们多多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forest, lake, river, go boating.  2.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Is there….? Yes, there is./ No,there isn’t.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听、说、读、写单词和短语forest, lake, river, go boating.  2.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
期刊
《鐵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