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ED方案诱导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晚期复发患者再次缓解一例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3岁,主因"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年,复发6个月"于2010年6月第23次入院.4年前,患者因"心悸、乏力半个月,上肢痛3 d,加重伴发热1 d"于2006年3月18日入院。

其他文献
回顾2000年以来,在我院抢救的院内外猝死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早期复苏的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00年7月~2007年6月我院抢救的猝死病例129例(男8
目的 研究氟达拉滨继发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例氟达拉滨继发PRCA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在化疗后1~6个疗程出现PRCA
目的 研究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探讨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病例并运用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分析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结果 白细胞正常,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及骨髓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日.左移,骨髓原始细胞增多.结论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外周血白细胞不增高,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可诊断。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外周血与骨髓移植物中Ⅰ型树突状细胞(DC1)、Ⅱ型树突状细胞(DC2)的数量及DC2/DC1比例的影响.方法 以G-C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能够从各种人成体组织分离出来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及促进组织重建等功能.就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如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造成的移植失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性膀胱炎作以综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具有遗传学异质性的疾病,大约40%~49%的成年人AML及25%的儿童AML表现为正常核型,并被归入中危组,但因获得性基因改变,如FLT3突变、NPM突变、CEBPA突
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异常造血细胞形成的克隆性疾病,以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异常为主要特征.通过对白血病不同亚群进行研究,研究者发现不同群体的白
自身免疫和淋巴瘤之间有双重相关性,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淋巴瘤发生率增高,同时淋巴瘤患者易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现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淋巴瘤和淋巴瘤患者合并自身免疫现象的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点以及内在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给临床用药的选择带来较多的
患者女,17岁.患者于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皮肤淤点、淤斑,伴轻微咳嗽,未在意,于9月26日出现鼻出血、头晕、乏力、活动后气促伴经期延长,遂于2006年9月30日就诊于我院。